當地時間 2 月 6 日凌晨 4 點,敘利亞—土耳其邊境接續發生兩起規模 7.8 及 7.5 強震(目前已知死亡人數將近 4,500 人,且統計數字仍在快速上升中),目前世界各國正派遣救難隊至土耳其協助救援。這對於造成上千萬難民流離失所的敘利亞內戰救援工作,無疑是雪上加霜。
 
多年前開始,來自台灣的建築系教授裘振宇便與台灣及土耳其政府、民間合作,在接近敘利亞衝突熱點僅 2 公里的土耳其雷伊漢勒市(Reyhanli),打造結合人道救援與職業教育訓練的「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簡稱 土耳其台灣中心)。戰爭持續之下,需要建造更多難民庇護所與職訓培力,如今又臨強震,使他們除了原先資金短缺問題,接續還將面對更多支援工作、城市斷水斷電等艱難處境。
 
生活在台灣,我們如何幫助敘利亞—土耳其邊境遭受強震侵襲、流離失所的人們?
 
根據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報導,土耳其東南部有 5,600 多座建築物倒塌,如此毀滅性的原因在於當地民居幾乎皆不符合地震帶的抗震品質,「台灣中心」則指出當地多數建築並沒有足夠的錢蓋地基。台灣中心建築體以軍用混凝土牆為結構,渡過此次強震,作為當地人道救援中心,接下來更會是重要應援基地,希望有更多人能知道、參與他們自今年 1 月發起的募資計畫,繼續走下去。

土耳其第一座!台灣與國際共同打造難民援助機構「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是土耳其第一座由台灣與國際合作打造的人道救援設施,占地共 1,800 坪,含有難民援助機構,結合庇護住所、學校教育與職業訓練等空間,幫助敘利亞難民與土耳其婦女與孩童生存,並促進土耳其與敘利亞之間的族群共榮。

位於土耳其-敘利亞邊境的「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Photo Credit: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2011 年開始的敘利亞內戰,造成無數敘利亞難民在母國與鄰國流離失所,根據聯合國難民署最新統計,其中在土耳其境內的敘利亞難民人數高達 360 萬,其所衍生的人道危機至今未曾停歇。原本在土耳其畢爾肯大學任教的裘振宇,因緣際會在看見戰爭帶來的各式難民與社會問題,「看著無助等死的人們孤單地在鐵皮屋中,痛苦的呻吟聲漸弱,最終消失,每天生活在這樣的恐懼下,如何能期待未來?所以從開始打造中心計畫開始的那一刻,就再也放不下了。」裘振宇說,他為此放棄終生教職,全職投入打造「台灣中心」。

來自台灣的建築系教授裘振宇與台灣及土耳其政府、民間企業攜手合作,在土耳其雷伊漢勒市打造一座結合人道救援與職業教育訓練的「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Photo Credit: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把「邊界圍牆」變成「人道建築」!從無到有,以建築為載體串起台灣、土耳其與敘利亞
 
2016年開始,裘振宇開始進行「台灣中心」的建築計畫和基地調查,經歷數年勘察工作,在台灣外交部協助下, 2020 年四月動土、九月完成了第一期 52 個單元的建築工程。你能想像嗎?敘利亞內戰持續數年以來,邊境狀況複雜、資源不足,「台灣中心」竟是土耳其首個具完整規模與計畫的人道救援場所,整個計畫從與當地政府斡旋,至實際動工面臨資金與建材等等問題皆相當困難。


以邊境混凝土圍牆與鍍鋅鋁合金打造的單元式建築。(Photo Credit: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尤其在建築方面,由於當地地表黏土層深,若要挖地基,經費完全不足。建築背景的裘振宇靈機一動就地取材,使用原本要用來建造土耳其-敘利亞邊境圍牆的「預鑄混凝土牆體」。就連最後動工時需要土壤為地基,向雷伊漢勒市長提出短缺 10 萬元美金的問題,由於沒有經費,還是市府與軍方協調,到敘利亞邊界偷了 100 台卡車的土來打基礎。且為防自殺炸彈侵襲,裘振宇更開怪手到市內乾枯河床搬取大型石塊置於園區周遭。「台灣中心」是在資源極度貧乏的狀態下,初步完成建築。
 
設計上,這 52 個單元因應多數難民伊斯蘭教信仰,以清真寺拱形迴廊樣態為藍本,使用鍍鋅鋁合金構成高 10 公尺、寬 6.3 公尺、深 8 公尺的拱型屋頂,呼應阿勒坡大清真寺拱形迴廊的尺度。


屋頂呼應清真寺拱形迴廊建築設計。(Photo Credit: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園區內另外還有 3 座大跨度屋頂的公共空間,其中包含了佔整個園區面積最大的一座足球場,希望在此無論種族都能在體育競技中相互學習,中心提供的體育課程亦非單純教學,更重要的是從中引導如何接受不同文化、尊重不同族群,用建築串起土耳其、敘利亞兩國人民。


台灣中心內佔地最大的足球場,是來自不同國家人們交流之所。(Photo Credit: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Photo Credit: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不只是難民庇護所,也如「社區中心」般照顧孩童與婦女的未來
 
土耳其台灣中心在臉書上提到,「我們知道敘利亞的戰爭不會立刻結束,難民依然會持續湧入土耳其、湧入各國,在援助難民的同時,我們期待能夠用更穩定、長遠的計劃支持他們,從族群之間的融合,再到多元的教育計畫如繪畫、閱讀、電腦,以及培力婦女,讓婦女可以有穩定收入照顧家庭、不因為流落他鄉而無法溫飽。」

裘振宇與台灣中心內的兒童。(Photo Credit: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後續團隊也接著進行更多工作,並因應搭建庇護場所與職涯訓練等硬體設施需求,在 2021 年發起群眾集資計畫,獲得 3,000 多位台灣民眾的支持,募集新台幣 1,600 萬元,耗時一年完成約 20 個單元的基礎建設。
 
新的單元除了可提供難民緊急棲身的庇護所,也陸續開辦多元孩童教育課程,包括語言閱讀、音樂藝術與體育,共超過 2,100 人次參與,讓不同國籍的人們在文化中認識理解彼此。


台灣中心除了可提供難民緊急棲身的庇護所,也陸續開辦多元孩童教育課程,包括體育、語言閱讀與音樂藝術。(Photo Credit: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Photo Credit: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同時,在婦女就業部分,中心的手工培力課程投入超過 78,000 小時訓練,為婦女們增加 25 % 的收入,除了讓她們更有餘力照顧家庭外,也提升展現自我的自信。其中有非常多感人的故事,如手工編織工作坊的負責人 Fatima ,她是來自敘利亞的難民,在逃亡到土耳其的路上失去了家人,但仍堅定地站起來,努力帶領超過 500 位敘利亞與土耳其婦女從事精緻手工創作,並籌辦「1001 喵與汪」影像發聲計畫,她們用雙手編織出一隻隻的喵喵與汪汪織物,寄託著每個人心中的過往,也象徵對未來的希望!


手工編織工作坊的負責人 Fatima 帶領超過 500 位敘利亞與土耳其婦女從事精緻手工創作。(Photo Credit: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婦女們用雙手編織出一隻隻的喵喵與汪汪織物。(Photo Credit: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一起再次募資支持台灣中心!大地震、疫情、土耳其國內經濟影響運作
 
裘振宇說,「至今土耳其台灣中心已經服務五百位敘利亞和土耳其婦女,接下來希望有更多資源的投入,創造更多工作機會,服務上萬人,一起給予婦女與孩童活下去的力量。」
 
然而,除了三年未停歇的的新冠疫情,以及土耳其里拉貶值、物價飆升,進一步限縮難民生存空間,經濟問題也驅使土耳其國內瀰漫反難民的氣息,並將原因歸咎於收容過多難民,加深族群間的衝突。今日再面臨 80 年來最強的地震災害,雖然台灣中心建築與人員目前皆安全、沒有立即的生命危險,然而處於斷電狀態,且中心內天然氣管線嚴重受損,冬季災區寒流將下探零下,無法緊急修復,恐難以照顧到中心的難民、夥伴們。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雷伊漢勒市因大地震建築倒塌情形(Photo Credit: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雷伊漢勒市因大地震建築倒塌情形(Photo Credit: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台灣中心在第一時間發送食物予當地避難的人們(Photo Credit: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台灣中心因建築結構穩固挺過地震,此地也是目前當地唯一有電的地方,半夜不斷湧入民眾。(Photo Credit: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攝氏4度的夜晚,孩子們睡在桌子上。(Photo Credit: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先前執行長裘振宇再次發起「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運營計畫」,希望能夠募集穩定運營費用,除了難民家庭的緊急生活費、急難救助金外,也希望能夠擴建五個單元的緊急庇護與教育空間,增加更多婦女就業培力課程,以及各項藝術、電腦及語言課程,並期盼能夠舉辦文化交流展覽,延續如「1001 喵與汪」等影像發聲計畫。
 
面對災害後續營運計畫也許未能如期進行,卻需要人們於此時更多的支持。目前他們仍在彙整當地狀況、聯繫各個家庭,而中心因為有聯合國國際移民組織捐贈的發電機,現在為當地唯一有電的場所,各地民眾持續湧入當中。雷伊漢勒市雖然遠在距離台灣 8,000 公里之外,戰爭的動盪卻影響著全球,官方創建了募資網站Facebook,在台灣的我們可藉此持續關注與支持!
 



■ 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集資計畫網址:https://backme.tw/ref/ZAMvX/

編輯/林沛伶

#土耳其台灣中心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