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洪流中,人們習慣的常態不斷翻轉。經常從動植物等生命體中取材有機感,並運用數位科技轉譯呈現,創作者陳普這次聚焦古老的物種「蘭花」,追溯蘭花曾與恐龍共生的起源,透過視覺藝術再想像蘭花於生活中的形象!
 
目前於台北 101 展出的《Orchidsaur》,退去蘭花傳統盆景印象,從數位科技思考創作,無論是以蘭花於野地原生狀態創作若「漂浮島嶼」的花藝、結合植物與恐龍形象的 IP 角色「Orchidsaur」,用前衛、數位中帶點超現實意味的形象,碰撞人們對蘭花的既定印象,也為傳統蘭花產業提案不同的發展可能!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蘭花與恐龍誕生於同一個時代?!陳普「Orchidsaur」以數位視角重塑蘭花形象
 
「Orchidsaur」取材自白堊紀時期恐龍與蘭花的共生故事,名字結合了蘭科(Orchidaceae)與恐龍(Dinosauria)的學名,以「共生」為核心概念誕生了這次的作品。
 
台灣雖然擁有精湛的蘭花培植技術,但人們對蘭花的理解多限於普遍可見的蝴蝶蘭、文心蘭等等。然而,「蘭」其實是世界上演化最完整的植物之一,也是單一屬種類最多的植物,除了南北極外,全球各種氣候、海拔高度都能找到蘭花的蹤跡,其演化出的多樣外型,也有極大的差別。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這次陳普在設計「Orchidsaur」時融入蘭花多樣性特質,以視覺藝術的創作角色為核心,發展、演算、衍化出能存在於不同載體的跨維度創作。全新的 IP 角色以恐龍為主體,頭上長出了如植物般的角,不同於原本恐龍四足的生物型態,「Orchidsaur」8 隻腳如同蘭花多根的附生特性,能出現在各種時空維度之中。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同時,陳普也透過「生成藝術」的方式將 Orchidsaur 創作成「與植物共生」的有機雕塑,以 3D 列印製作一個個同時具有蘭花與恐龍形象的作品,其中的孔隙讓蘭花根部可以附著,並保持介質(土壤)通透性。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台北 101 優美植生裝置,呈現蘭花於土地的原生樣貌
 
同時,在 101 辦公大樓一樓,陳普攜手花藝師古文旻製作「漂浮島嶼」般的植生裝置。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陳普提到,「島嶼只佔地球面積 5%,但卻有 25% 已知的高等植物是島嶼的特有種或原產物,因此,我們以浮空的未來島嶼為出發點,以此象徵島嶼在生物多樣性的特殊與重要性,也代表台灣作為一個世界的科技之島在生態、藝術、科技產業的多元發展。」
 
不同於一般台灣人習慣的蘭花盆景,強調蘭花在自然土地上附生的特質,運用多個品種的各式蘭花,搭配生長特性相近的蕨類設計花藝,裡頭則裝置不同的 Orchidsaur 有機雕塑,以及聚焦蘭花與恐龍共生故事所製作的影片,其具有前衛感、未來意象的數位影像,使蘭花不僅止於附庸風雅的形象,反而延伸到八千萬年前、現在與未來。整體夜間更將搭配迷幻的燈光設計,讓人彷如穿越不同時空維度,觀看蘭的多種樣貌。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Orchidsaur」可說是藉由「視覺藝術導入產業發展」的新型態創作,透過聚焦的視覺溝通更嶄新的品牌故事,更以多元的創作手法創造更多與觀眾共感的體驗,傳遞與環境、生態共生的核心理念。
 
101 的植生裝置藝術,是陳普這一新系列第一階段的起點;第二階段將創作高達 12 公尺、長 19 公尺的 2023 臺灣國際蘭展吉祥物 Orchidsaur 以及 8 公尺高的蛇頸龍,於 3 月 4 日至 3 月 19 日在臺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展出。接下來陳普還將前往秘魯探索更多關於蘭花的生長故事,如同過往深度思考植物與人的關係,以更深度的角度重新理解蘭花。
 
■ Orchidsaur 裝置作品
地點:臺北101 1F辦公大樓(松智大廳) 
展期:即日起至 2023/3/5  

■ 延伸閱讀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