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上週MOT/TIMES的報導〈當3D 列印遇上行銷:看可口可樂、無印良品、Volkswagen 怎麼玩?〉一文中,提及各大企業注意到了3D列印技術的魅力,諸多透過3D列印技術的行銷手法,意外地吸引了大眾興趣,也帶給消費者不一樣的體驗。
 
3D列印技術現今多應用於電影場景、醫療、模具、模型製作等領域,而在設計與工業領域,3D列印技術又有哪些表現呢?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現正展出「未來正在成型」3D列印設計展,邀請到多位台灣設計師與設計師團體,各自利用3D列印技術,製作出21組新作品,從日常可見的拆信刀、燈具、掛衣架到藝術作品都可見得,民眾透過這些設計師作品,將可了解現在3D列印技術在台灣設計領域的發展。

      
 
不過,說到利用3D列印技術創作,其實在設計業界已不算什麼大新聞,英國設計師Ron Arad更直言地說:「3D 列印被大家氾濫使用了。」但不可否認,自從3D列印技術發展愈加成熟,確實讓創作變得更加自由,一如策展人陳人鳳所言:「3D列印製造的革命,解放了大量生產的教條式規範,讓每一個天馬行空的創意都能更輕易的被實踐。」以展場中陳人鳳設計的《The Bubbles》(如下左圖)燈具為例,外觀上的蜂巢結構,為光源增加了豐富的層次感,但早期這類的造型結構多只能靠手工雕刻完成,不僅困難也耗費時間、人力,所幸3D列印的一體成型優勢,讓此類造型得以克服傳統無法開模製造的限制,而若要調整燈具內部球中球的數量,也僅需在電腦裡更動設計圖即可,3D列印讓設計師腦海中的創意世界有了被實現的可能。

    
左圖為策展人陳人鳳作品《The Bubbles》,右圖則是設計師周育潤的創作《城市裡的長頸鹿》。(Photo credits: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在展場中看到這台攪拌機,大家內心可能會產生不少困惑,難道這全都是3D列印所造出的作品?其實不然,這台攪拌機特殊之處在於透過圖片中的橘色零件,可讓攪拌機在攪拌的同時,還可以身兼另一工作(如圖片中便是用來編織毛線),而這橘色的零件,便是荷蘭設計師Fons Sweegers與Lilian van Stekelenburg利用3D列印製造出的作品「Kitchen Hack」。(Photo credits: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另外此展覽十分難得地,亦展出了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場景模型(如下圖),這是美國團隊利用3D列印技術所製作的漂流船、老虎、Pi等模型,用於電影後製,十分逼真且細膩。「未來正在成型」3D列印設計展將持續展到10月13日,雖然展場空間不大,約半小時即可逛完,但近日松山文創園區有非常多的展覽與活動正同步進行,如紅點設計博物館開幕首檔兩場展覽「每件產品都有一段故事」、「風格生活,歡迎走入設計之境」,還有「2013台灣設計展暨台北設計城市展」,相信走一趟松山文創園區絕對會有收穫豐富的一日。

編輯/劉宏怡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