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何謂懂得挖掘自身、在自身中找到答案與契機,或許我們可以「掌生穀粒」為範例分析。這個在印象中,可能直接與「米店」鏈結的傳統產業,卻在近日大放異彩,於香港奪得「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與「亞洲最具影響力可持續發展特別獎」等獎項,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它告訴我們一粒米的精神,除了「粒粒皆辛苦」外,也告訴大家「粒粒皆堅持」的道理。台灣地理氣候不同且多變,造就米的多樣及豐富性,但也增加許多栽植時的難度。這些困難與農民的堅持,在掌生穀粒精美卻樸實的包裝下,訴說著在地田埂中的汗水故事。
「掌生穀粒」糧商號不只是賣米、賣包裝、賣行銷,也告訴了我們「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們可以在它包裝裡,找到客家及農村文化的影子;它的包裝雖現代且精美,但也展現樸實而不造作的設計。米是你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食物,但我們往往忽略其重要性,它其實代表著台灣最重要的農產文化優勢,讓台灣邁向新精緻農業的方向。
從外來文化創造自我的在地味

這對在地文化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突破。以往業主較不重視自主設計研發、全憑外來商品的授權代理,便直接進行促銷的市場習慣,正接受著現代的考驗。好神公仔以傳統信仰中的角色作為出發,並突破你我眼中的神祇印象,用人人都能接受的 Q 版造型詮釋。這是運用多元行銷及造型,加以引入在地精神文化的成功的案例。
從閩南文化衍生出的在地文化
無論台灣在地文化怎麼走,都蘊藏中華文化的內在精髓,從傳統的布袋戲到三合院的建築,無不受其影響。然而這些本源於閩南地區的文化,隨著開台祖們落地生根後,也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茁壯。其中「霹靂布袋戲」更是最早結合現在科技的戲支,將布袋戲運用現代技術,發展出電視、電影,甚至是公仔商品等多元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黃玉郎漫畫集團更向霹靂布袋戲買下漫畫版權,並由真正本土、以水墨畫功著稱的漫畫家鄭問為首,延續他的畫功輔以港漫製作班底,推出《大霹靂》這部長篇漫畫作品。而在大霹靂之前,鄭問即以水墨創作出《阿鼻劍》這部代表作,驚動當時的日本講談社,進而與他洽談,在日本發表了《東周英雄傳》等漫畫作品。
回觀台灣的製造業,從早期「仿冒王國」開始,到全力提昇「台灣精品」的製造環境,我們已清楚認知光靠代工並非長久的覺悟,走向國際舞台必須自主設計及研發的覺醒。而在認同感中找尋設計的靈感與答案、充分了解如何挖掘自身資源之後,便會發現:最好的設計,就是能代表自我、在地文化精髓的設計。
在地文化在設計者的重新詮釋下,能夠塑造出的全新時代感,並讓其精神再強化。如在地電器品牌「大同」,那句「大同、大同國貨好,大同產品最可靠」,相信都是你我能朗朗上口的一句廣告詞。不斷演進版本的大同寶寶,更可謂是公仔代言人的先趨;而大同的發展,不僅是一個品牌,也同時見證著台灣經濟的發展史,是一個你我記憶中難以抹滅的在地精神。

在這里程碑背後的是,在地文化不只是自己看見,而是能站上國際舞台,讓世界了解台灣的軟實力。無論是大同電鍋或是掌生穀粒,都讓我們理解在地文化不只是侷限於在地,而是能走向國際的可貴能量—前提是必須先了解自己及珍惜自己,才能真正激發出屬於我們的文創。
編輯/陳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