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期間整個巴黎藝術圈為了響應FIAC,大大小小的會外展(Foire Off)不勝枚舉,美國高古軒藝廊(Gagosian Gallery)也選在這個時間點在巴黎郊區 Bourget開了巴黎第二間分館,奧地利塔達斯藝廊(Thaddaeus Ropac)也在巴黎郊區Pantin開了分館。儘管歐洲經濟一蹶不振,卻完全沒有影響到藝術市場的蓬勃發展。

FIAC的主展場,有很多重量級的藝廊:譬如紐約和巴黎都有設點的美國瑪麗安古德曼藝廊(Marian Goodman Gallery),以跨國大企業模式經營的美國高古軒藝廊,和今年在香港開了分館的法國沛宏堂藝廊(Galerie Perrotin)。
而重量級的藝廊想當然爾的推出了名氣較響亮的藝術家,瑪麗安古德曼藝廊展示了波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的作品──1988年的《Autel Lycée Chases》(下圖);沛宏堂藝廊展示了日本藝術家村上隆、法國女藝術家索菲卡勒(Sophie Calle)和紐約藝術家Kaws的大型雕刻《Companion》(右圖);法國洛宏高登藝廊(Galerie Laurent Godin)主打的藝術家,是在藝術圈名氣不大,但音樂圈已經很有名的紐約藝術家兼歌手Alan Suicide Vega,他的作品幾乎在開幕第一天就全售罄,他同時是紐約Suicide樂團的主唱,為了響應FIAC,藝博期間也在導演大衛林區開的夜店Silencio特別放映了他的電影《Gunsmoke》。
明日之星培養皿─GB Agency畫廊
本屆FIAC特別規劃出來的榮譽沙龍(Salon d’Honneur),這是今年才成立的,它位於大皇宮的正中心二樓,正下方就是馬賽爾杜象獎的展區。被選進榮譽沙龍的藝廊是經過FIAC委員會的推薦,總共有來自7個不同國家的20幾間藝廊入選,這些藝廊對於挖掘與推廣藝術界的明日之星不餘遺力,它們平均年齡為15到20歲,這些年輕一代的藝廊在未來個個都有潛力成為藝術世界帶領風潮的佼佼者。

值得一提的是,這間藝廊旗下的藝術家今年總共有4位參加了卡塞爾文件展:一是以色列籍錄像藝術家奧馬菲斯特(Omer Fast)的2012年的作品《Continuity》(今年台北國際雙年展,也選了他2011年的錄像《五千英尺最佳》參展),另外是斯洛伐克藝術家Roman Ondák的《Observations》、泰國藝術家Pratchaya Phinthong《Sleeping Sickness》,以及英國藝術家Ryan Gander《I Need Some Meaning I Can Memorize (The Invisible Pull)》。
藝博場外嘉年華
雖然藝術博覽會最主要的目的是藝術作品的商業交易,但是FIAC整體的規劃並不是只有讓藝廊與收藏家自己關門玩遊戲而已。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美術館的館長和館員也會在此購買作品增加館藏。還有如筆者文章上面提到,FIAC延伸展場的周邊活動讓一般民眾也可以免費參與,如杜樂利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植物園(Jardin des Plantes)與望多廣場(Place Vendôme)。
並且在杜樂利花園的作品還有羅浮宮學院(École du Louvre)的學生幫忙做免費導覽,杜樂利花園幾件大型雕刻應地制宜地展示在自然景色中,如噴水池正中心的The Origin of the World,為藝術家Marc Quinn的銅雕作品,重達1.72噸。配合著巴黎深秋的天氣,散步在杜樂利花園中,不時會發現一些作品藏在某個角落,不失為一種趣味與享受。
編輯/張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