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這是用『飯先生』加些糙米做成的麵包,也歡迎試試。」
這天編輯再度參與台灣設計師週「開放工作室」的活動,一走進「掌生穀粒」本舖,工作人員極為好客地端上一杯有著淡淡果香的冷泡茶,並詢問我們想吃什麼點心,他們今天為大家準備了由「飯先生」做成的米布丁,或是「飯先生」揉成的麵包,而當工作人員介紹這一件件甜點時,編輯頓時有些困惑,以為耳朵出了問題,為什麼要為「米飯」加上人類慣用的稱謂呢?
不妨,就讓我們從「飯先生」這個稱號,來認識掌生穀粒這個團隊吧!



從台灣米開始,將台灣農業推向國際
【飯先生】小身世
商品描述:由一百年歷史的米場,減農藥安全栽種
農耕作者:范氏家族
什麼樣的米是好吃的米,一定要有比賽冠軍頭銜嗎?來自世代務農家族的范先生,種了一輩子的田,吃了一輩子的米,有他心目中最滿意的米的種類,因此挑選調配成「飯先生」。
哦,原來飯先生就是由農夫「范」先生所挑選出,單純好吃、有自信的米啊!從2006年創立的掌生穀粒,不僅僅是農產品的包裝設計團隊,他們更從親自探訪農家,了解其栽種製作過程開始,找到認可的農產品,接著與農家討論代理販售,再為其設計外包裝而後銷售,透過品牌經營方式,推廣這些「好吃好喝」的產品,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真正好的農產品。
此次活動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便是掌生穀粒販售的商品名稱,像是《許家的日出天光》、《董的小情歌》,這些都是茶品的名稱,光看著這些名字就讓人腦海中充滿無限畫面,是吧!而在開放工作室當天,工作人員就像個台灣農產說書人,以這些產品的名稱故事帶出台灣農人在耕種過程中的辛苦與堅持,將我們這群不懂柴米油鹽的都市人,帶往綠意盎然的稻田,帶往雲霧裊裊的茶園。


掌生穀粒產品命名有其格外的用心,如《許家的日出天光》是來自阿里山的茶,因此伴著日出,飲著這杯來自海拔1500公尺的熱茶,絕對是人生中愜意的享受。(Photo credits:掌生穀粒)


徐爸爸說:「你對稻米好一點,它會感受到,也會給予回饋。」《貳○五達人》是由獲得三屆鹿野米王的徐家父子檔,從栽種、收成烘乾、碾製皆親手完成的稻米。(Photo credits:掌生穀粒)
為台灣農產添上新衣,說出一則則動人故事
不知道大家喝過掌生穀粒的冷泡茶嗎?尤其當戶外氣溫還炙熱的時候,來一杯溫度適宜的冷泡茶,真是沁人心脾,活動當天,工作人員與大家分享了《董的紅烏龍》的滋味,也勾起大家對台灣農產品的好奇心,以接連不斷的問題轟炸著工作人員。
《吳哥的花非花》是什麼意思呢?沒有泡茶習慣的人,也能沖出這麼好喝的茶嗎?都是哪些族群的人購買掌生穀粒的產品呢?怎麼會想到以小學生的作業簿來作米的包裝呢?《得獎的事》好像跟其他商品取名不同,是什麼意思呢?(答案在各圖片說明中皆可找到喔。)


掌生穀粒本舖裡的陳列方式,也是別有用心呢,茶品從上到下,正是照著茶產地的海拔高度排列而下,掌生穀粒認為只要茶的品質夠好,即使是將茶葉放到茶包裡,一般不懂泡茶的民眾也可以沖出好喝的台灣茶。
在大家天馬行空地提問後,話題焦點居然轉向擺在本舖地面一桶一桶的釀梅子,嘴饞的一群人,雖然知道梅子還沒釀好,居然也興致勃勃地想開桶品嘗,當然,甜味、酸味混合的釀梅並沒有讓人失望,而這天,每一項入口的滋味,都帶給了品嘗的人最天然而直接的感動,而這份回憶將永存在舌尖之上。


《吳哥的花非花》這款茶品喝來韻味獨特,一杯接著一杯飲入,口中感受到的滋味,將從茶香到果香到花香,接著一個不小心,將會忘了手上捧著的是茶,而非花。(Photo credits:掌生穀粒)


掌生穀粒所開發尋找的農產品,是從台東米出發,而後有了茶、蜂蜜等不同的產品。在這兒編輯想跟大家分享個小常識,大家知道原來蜜蜂汲取不同花種的蜜,就會產生不一樣滋味的蜂蜜嗎?因此不同季節產出的蜂蜜,味道皆不同喔,像是秋天是柚子的季節,因此這時節蜜蜂以採文旦柚蜜為多。
巧遇掌生穀粒本舖外的市集活動
這天,在掌生榖粒本舖裡不僅舉辦著開放工作室,在戶外亦有著小型的市集活動,有「掌生奉茶攤」(上排左圖)、「Kapor印度雜貨店」(上排右圖)、「花徑小路」(下排左圖)、「小二的手作糕點」(下排右圖)一同在這小空間裡擺攤,空氣中淡淡飄著花香、茶香,大家輕鬆而隨意地介紹其商品,偶而還可聽到Kapor印度雜貨店男主人彈起悠悠琴音,這真是台北市巷弄裡難得一見的光景呢。




雖然活動當天主辦單位並沒有安排參觀掌生穀粒工作室,但聽著掌生穀粒工作人員分享著他們去尋茶的過程,說著他們如何為產品命名,且強調著他們所設計的產品包裝,從來不僅只是做出漂亮的外觀,更找出諸多與台灣有所連結的故事、造型等,賦予這些農產品引人入勝的內涵,而在這天的參訪小活動裡,聽著這些故事,也不禁覺得與台灣的泥土地靠近了一小步。
編輯撰文/劉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