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遠矚: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開展!五大關鍵字了解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巨擘高而潘
北美館、華視大樓、淡水高爾夫球俱樂部,這些富饒美學的現代建築市景,皆出自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高而潘先生之手!
「高而潘建築師是戰後台灣第二代建築師中最資深者之一,其建築師執業歷程,不但見證了戰後台灣建築師專業的發展,同時他也是戰後台灣建築師專業被建立起來的關鍵人物之一。」實踐建築系主任 王俊雄說。(註:「第二代」係指正式執業而言)
他的作品見證了 1960-1990 年代以來台灣現代建築的發展與實踐,涵蓋住宅、學校、醫院、工廠、車站、美術館、銀行及商業建築等多種類型。
在台灣現代化的過程中,高建築師接受台灣本土建築高等教育,也廣泛吸收日本、歐洲的前衛建築思想,而後多年從事設計與教學,與時俱進、以社會性為思考的理念,影響了今日無數建築師!
8/8-23,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展出限期兩週的〈高瞻遠矚: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從超過百件作品中,精選13件1960-90年代高而潘的建築作品,快跟著MOT TIMES由五大關鍵字,初步了解這位受業界與學界推崇的建築大師!
「高而潘建築師是戰後台灣第二代建築師中最資深者之一,其建築師執業歷程,不但見證了戰後台灣建築師專業的發展,同時他也是戰後台灣建築師專業被建立起來的關鍵人物之一。」實踐建築系主任 王俊雄說。(註:「第二代」係指正式執業而言)
他的作品見證了 1960-1990 年代以來台灣現代建築的發展與實踐,涵蓋住宅、學校、醫院、工廠、車站、美術館、銀行及商業建築等多種類型。
在台灣現代化的過程中,高建築師接受台灣本土建築高等教育,也廣泛吸收日本、歐洲的前衛建築思想,而後多年從事設計與教學,與時俱進、以社會性為思考的理念,影響了今日無數建築師!
8/8-23,於國立臺灣博物館展出限期兩週的〈高瞻遠矚: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從超過百件作品中,精選13件1960-90年代高而潘的建築作品,快跟著MOT TIMES由五大關鍵字,初步了解這位受業界與學界推崇的建築大師!
關鍵字 1:台灣戰後第一代建築師
1945年後二戰結束,台灣的建築師主要培養自「臺灣省立工學院」(今成功大學前身),即使當時教學偏重於建築繪圖、建築工程,僅有少數設計人才,然而大學層級的教育資源,加上精通日文與中文兩種語言的背景,仍奠定了他們以更多元的視角構思與設計建築。
高而潘建築師自臺灣省立工學院畢業後,留校擔任助教期間大量閱讀校內圖書,並廣泛吸收對當時融合東西方的前衛的建築思潮。
他曾在參觀王大閎於建國南路的住宅後深深感動,其簡約又富含東方美感的設計,使他興奮的三日不成眠;對於1954年貝聿銘於校內建築系演講,他也深受啟發:「貝先生來台前,我重視現代主義建築的形式,在此之後,終於了解,建築須重視社會未來變遷,才是重點,形式實際並不重要」。
〈高瞻遠矚: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匯集高而潘建築師自1960年代以來13件精選作品。(Photo Credit:國立臺灣博物館)
關鍵字 2:受柯比意、代謝派等現代建築思維影響
拜訪「新淡水高爾夫球場俱樂部」,其上方RC曲面的大屋頂不禁讓人想起柯比意、前川國男、丹下健三等人的作品!而「北美館」前衛的建築設計,則讓人感受到代謝派對於台灣建築的影響。
在戰後重建年代,物資匱乏狀況下,興起如粗獷主義、代謝派等現代建築思潮。高而潘在系主任溫文華引介之下,開始閱讀柯比意(Le Corbusier)著作;也在關頌聲推薦下參與「東京世界設計會議」,當時菊竹清訓、大高正人、楨文彥、黑川紀章等日本新一代建築師也一同與會,這群建築師更在會後成立代謝派,不僅是日本建築史上最重要的宣言,更形成一股引領世界前衛主義的建築浪潮。高而潘也在當時結識了菊竹清訓、大高正人,並保持著長期友誼,後來高而潘更留日研修,向現代建築大師前川國男學習。
這些國際建築涵養都融於高而潘建築師的作品之中,使他不以國族色彩濃厚的「折衷主義」設計,而是選擇力求美感與實用機能的現代建築風格。
策展人李乾朗教授認為其作品雖受國際前衛思潮影響,卻因適應地景融入東方美感而與眾不同。在新淡水高爾夫球場俱樂部設計上,「高先生在這裡運用得極為自然,彷若毛筆寫出的曲線,呈現書法之美。它與山坡的地形,吸納四周的景觀需求,皆配合無間。」(Photo Credit:高而潘先生提供、photography by 張敬德)
關鍵字 3:關頌聲-影響高而潘建築生涯的關鍵人物
高而潘畢業後即考取建築師資格,然而1950年代建築師事務所的業務量相當少,他因而選擇先進入大陸工程公司、基泰工程司工作。
直至今日,高而潘先生仍十分感念當年基泰創辦人關頌聲,不僅支持他在前川國男事務所學習,在建築設計上給予他許多發揮空間。1963年完成的省立護專文教大樓(今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城區部)、胡適墓園,皆是當年於基泰極具現代美感、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省立護專文教大樓」底層挑空、大樓立面的斜角遮陽板,皆是受到柯比意建築影響,此座已於2017年列為文化資產。(Phoro Credit:翻攝自《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胡適墓園」為一座無牆面的正方形迴廊,視野開闊、空間簡約。(Phoro Credit:翻攝自《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關鍵字 4:建築與時俱進,並以社會性為優先考量
高而潘:「現代主義的簡約實用,有時代的背景,是那個時代最好的選擇」
對高而潘建築師而言,形式並非首要,跟得上時代變化、考量到公共需求才是建築應有的核心價值。
策展人徐明松談起高而潘曾與他分享,在建造「臺北市立銀行大樓」時(今台北富邦銀行中山大樓)為了說服業主留下與都市對話的公共空間,高而潘向業主提議:「如果建築退縮的話,這棟銀行就可以看起來氣派一點!」,但實際上他是希望提供市民一個能休息的廣場,這只是與業主溝通的方法而已!
台北市銀行大樓外觀透視圖。(Phoro Credit:翻攝自《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台北市銀行大樓外觀透視圖。(Phoro Credit:翻攝自《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高建築師的另一件作品「龍山寺地下廁所」,也有個有趣的故事!過去龍山寺的廁間時常因為扒手偷了東西後,就將其他不值錢的東西一併沖到馬桶內,導致堵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同時不影響到寺廟景觀,便將廁所設置在地下室,並特別設計一處方便進入、可直接疏通管線的「維修層」。建材則特別選用明亮的斬假石與紅磚,不但與龍山寺色彩相應;更透過明亮的地下室廣場空間,一掃地下室陰暗、危險的刻板印象。
而寺廟一旁的「龍山寺禪房」,也在傳統景觀中實踐了當代性。不以傳統閩式建築為設計,反而透過大片鏡面玻璃帷幕的反射效果,降低對古蹟的視覺衝擊。
圖右方「龍山寺禪房」的玻璃帷幕映射寺廟倒影,降低對古蹟景觀影像。(Phoro Credit:翻攝自〈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關鍵字 5:從三項標誌性作品,看見高而潘建築理念
圖右方「龍山寺禪房」的玻璃帷幕映射寺廟倒影,降低對古蹟景觀影像。(Phoro Credit:翻攝自〈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關鍵字 5:從三項標誌性作品,看見高而潘建築理念
1. 走向現代化:臺北市立美術館
(Phor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高而潘:「建築師完成70%,30%就留給藝術家。」
位在中山北路上的「北美館」,誕生於台灣尚無美術館的年代。當時,高建築師不跟隨戰後盛行的宮殿式建築設計氛圍,反而將柯比意「永續生長博物館」的概念與日本「代謝派」元素融合其中,一道道管狀構造可提供未來再延伸、拓展。
2. 即使是預鑄構造,也臻於細節:華視大樓
1983年華視大樓一、二樓戶外空間。(Photo Credit:高而潘先生提供)
華視大樓是台灣最早以「容積率」概念完成的辦公大樓,將底層一、二樓規劃為開放空間,成為員工日常活動、聚會場所。且考慮到建築方位的日曬問題,高建築師亦特別設計預鑄的格狀遮陽板系統,擋去夏日西曬,同時又能迎入冬日陽光。
然而雖是預鑄模組,這棟房子在施工上可一點都不簡單!細看就會發現,預鑄單元並非全部皆是九格造型,位在邊角的單元皆經過特殊處理,而工程的吊掛、裝置作業也相當不易。
3. 呼應自然與地景的設計:月裡山莊
1981年完成的「月裡山莊」。(Phoro Credit:翻攝自〈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由下向上望向「月裡山莊」,高挑的懸空結構順應山勢,同時呼應柯比意現代建築新五點的「底層挑高」設計。(Phoro Credit:翻攝自〈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位在北投的半山腰上的「月裡山莊」是三菱汽車的員工訓練、招待場所。當時高建築師向業主提議減少整地面積、盡量維持山坡地原貌,因而建造一座以樓梯塔作為支撐結構的懸空建築,而一旁圓形溫泉浴池量體,從優美的曲面中延伸出斜管狀的採光井,善用自然光線,與週遭環境相互呼應。
相較於在高建築師其他作品分明的稜線與幾何外型,策展人徐明松認為,這件融合於山林中的建築是一件相對感性的設計!
前為高而潘建築師。後排左起:立法院吳思瑤委員、策展人徐明松秘書長、高連蓮女士、策展人李乾朗教授、臺博館洪世佑館長、李祖原建築師、文化部陳登欽主任秘書。(Phoro Credit:國立臺灣博物館)
今年93歲的高而潘建築師是現今台灣輩份最高的建築師,1960-1990年代的建築設計忠實反映當代台灣社會、經濟、文化進展。(Phoro Credit:國立臺灣博物館)
今年93歲的高而潘建築師是現今台灣輩份最高的建築師,1960-1990年代的建築設計忠實反映當代台灣社會、經濟、文化進展。(Phoro Credit:國立臺灣博物館)
此次於臺博館南門園區的「高瞻遠矚: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不僅展出13件精選作品數位化後的手稿,亦有三件經典建築作品模型、紀錄片,以及深刻影響建築師的書籍與個人物件。而展覽對臺灣戰後建築歷史的梳理也具有重大意義,2007年臺博館推動「二戰後臺灣經典建築設計圖說徵集數位化計畫」時,高而潘建築師將其執業生涯的 8 千餘幅建築圖說全數捐贈給臺博館收藏,今日展出作品雖只是鳳毛麟角,卻也彰顯戰後第一代建築師在時代洪流下,善用有限資源突破現實、貫徹建築理想。
Source:
《高瞻遠矚:現代建築在台灣實踐的見證: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國立臺灣博物館出版/2020年8月1日
《高瞻遠矚:高而潘建築作品珠玉展》
展期|2020.08.08-2020.08.23
地點|國立臺灣博物館 南門館小白宮(臺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講座暨專家導覽報名連結:https://pse.is/TBGJJ
延伸閱讀
-代謝派未來都市展-當代日本建築的源流
-2019 普立茲克建築獎熱騰騰公布!用三個關鍵字認識最新得主磯崎新!
-2020必看建築展!忠泰美術館重磅展出《SOS 拯救混凝土之獸!粗獷主義建築展》,集結超過百件案例,3大亮點搶先看
-【包浩斯一百】到德國來趟現代主義建築的 Grand T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