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2020寶藏巖光節來啦!16組藝術家現地創作,訴說藝術與生活在此共生、相依的故事

寶藏巖「台北國際藝術村」成立十週年啦!在別具意義的2020年,寶藏巖光節以《相依的總和》為題,邀請藝術家何理互動、高德亮、姚仲涵....等16組藝術家,以及與在地居民共同創作的作品,將於本週六(9/19)正式開幕啦!首週週末還有「簡單生活Simple Life」的市集、音樂演出,一起熱熱鬧鬧的在寶藏巖蜿蜒的小徑中,感受藝術與生活!
從2017年以愛情為主題的《創作像海洋,愛你像光》、2018 年訴說寶藏巖如台北平行時空的《又在這裡,又在那裡》、2019 年有著烏托邦色彩的《野景》,寶藏巖光節每年都邀請許多藝術家,以山丘上過去的眷村、現在的藝術村肌理為構想創作。
 
當我們思考城市的記憶,如何在時代需求與保存間找到平衡,寶藏巖凝聚當地居民、駐村藝術家,彼此相互影響、共生共存的關係,大概就是其中溫暖的實踐。邁入 10 週年之際,今年的寶藏巖光節回望初衷,以「相依的總和」命題,凝視累積的相互陪伴,邀集了16組藝術家及團隊「現地創作」,其中有不少皆曾經駐村於此,與寶藏巖有著親密的連結。
 
此次作品呈現五大面向,快跟著我們一起走入這座藝術小丘的羊腸小徑,來場探險吧!
 
1. 劉秋兒、邱承宏、高德亮呈現寶藏巖傍山臨河的依偎
 
寶藏巖聚落裡可見山河相鄰,南面的新店溪是劉秋兒今年一至三月「機車獨行計畫」之地。他獨自一人或騎機車、或徒步的方式繞行於山林、城市,並將路上的景緻製作成錄像裝置〈窮繞-新店溪流域〉,紀實著前往未知面向的軌跡,以身體力行丈量出生命現況。

劉秋兒的〈窮繞-新店溪流域〉此外他也對新店溪一代的岩層有深入研究,此次也展出他過去曾於溪畔撿拾的石頭,以及跨越新店溪的「福和橋」過去四周尚未林立高樓的景緻。(Photo Credit:寶藏巖國際藝術村、PeilingLin)
 
而當我們由寶藏巖俯視河流,那片沖積出的沙洲則是邱承宏渡河探查的地景所在,他以外來種「小花蔓澤蘭」作為創作源頭,發展出裝置作品〈福和寶藏〉探討河流、地形與生物之間的敘事關係。

邱承宏的〈福和寶藏〉將過去居民運用軍事碉堡、磚瓦、新店溪鵝鑾石建造屋舍的歷史,結合戰時被引入亞洲作為掩護遮蔽物的「小花蔓澤蘭」,呈現人與植物間的關係。(Photo Credit: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行至蜿蜒小徑的高點,高德亮建構的〈時而有影〉眺望著都市光亮,透過光與單面反光鏡的交互作用模糊建築的內外空間,藉此觀看聚落與城市的依存面貌。

高德亮創作的〈時而有影〉位在「邊境廣場」,藝術家認為這空間本身就十分具藝術性,因此以鏡面低限度介入空間。藉由鏡面反射模糊建築內外,使部分建築如隱形般消失,想像過去建築被拆除的樣貌,與今日保存狀態形成對照。作品白天映射著河岸市景,夜晚點起燈則展現完全不同的韻味。(Photo Credit: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2. 謝佑承X王中原、成若涵重現歲月的承載
 
歷經居民開拓、遷徙,寶藏巖的空間伴隨著住民更替而有所變化,作品承載著歲月,也紀錄著藝術家此時的觀看方式。
 
「半樓廣場」現在是許多人喜歡眺望城市的觀景平台,殘破的牆垣過去也曾是某個人的家,謝佑承 X 王中原的〈圓垣不絕〉從這裡的牆面與破口開始,蒐集在寶藏巖中不同的空間線條,以壓克力板、鐵材創作,讓斷裂的時空在此重新交會。

「我們想呈現這裡過去曾是室內,但現在變成室外『觀景狀態』的轉換」謝佑承說,在夜晚踏上半樓廣場,殘缺的線條與燈光,帶給人過去與現在兩種維度時空交錯之感。(Photo Credit: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把日子重回 60 年代,當時還有火車行駛到公館,車站就在寶藏巖山下的汀州路上。擅以剪紙的成若涵進行歷史爬梳、在地探勘與田調訪問,將故事以鐵雕鑄成影,順著舊有萬新鐵路的方向,展示出過往光景及今日繁榮,宛若時光迴廊。

在汀州路人行道旁長達100公尺的公共藝術〈城南紀事,台北既視〉,是成若涵以剪紙表現手法,呈現台北「城南」不同的風景。(Photo Credit: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3. 吳修銘、陳松志、不歸鹿、朱淑宛、羅智信x鄭任翔,採集寶藏巖中的風土與人情
 
在 2011 年公告為文化資產後的寶藏巖,仍是日常與共的場域。藝術家在村落中探索、採集,將人的故事與生長在此的植物轉譯為藝術。
 
吳修銘的互動裝置〈說一道彩虹〉收集村內居民口述故事,以數位程式分析出口吻中的色彩與頻率,在展覽期間邀請來訪觀眾與裝置互動,與在地住民的光譜融合成色彩豐富的彩虹影像。

吳修銘的〈說一道彩虹〉透過收音筒收錄環境的各種聲音,並將其轉化為牆上投影的色彩,低音頻將呈現偏藍色系,高音頻則偏紅色系。(Photo Credit:PeilingLin)
 
陳松志的〈無題-TPE〉藉以透明玻璃、明鏡與人造水晶石構成,探索著物質在時間、空間中的穿透、映照與折射,反映著現代人在媒體屏幕中的多重身份、視角以及慾望的無垠擴張。

陳松志的〈無題-TPE〉映照著「山城53屋頂平台」上依傍山林、遠望河流的景緻,室外空間隨著時間各有不同的樣態,反映著觀者、物的觀看與空間位移。(Photo Credit:PeilingLin)
不歸鹿與朱淑宛皆以採集植物為本,再製或翻鑄的創作脈絡,呈現出介於真實與虛假的狀態,探討與地貌自然共存的命題。圖為朱淑宛製作的《在還在的時候》。(Photo Credit:PeilingLin)
 
寶藏巖過去有著說不完的故事,而現在,是不是也有許多我們「看不見」的人事物?藝術家羅智信、鄭任翔以此為發想,他們在寶藏巖的閣樓青年會所二樓和與之相望的房間,製作了兩扇時而開、時而闔的窗簾,訴說一段情人逝去愛情故事。

羅智信、鄭任翔〈兩個房間,一個愛情故事。〉將展場利用動力機械裝置與燈光效果打造成一個神秘空間,開開合合的窗簾與綠色植栽,過去的存在到底是真實發生還是想像出來的?(Photo Credit: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4. 跟著何理互動、葉澈、黃正裕、姚仲涵,一起尋光的運行軌跡
 
來到寶藏巖光節,必不可少去以「光」為主軸、融入地景的藝術品〈觀月計劃〉、〈夸父離日〉、〈華麗雨林〉、〈光電獸#21-痕跡掃描〉。
 
何理互動的〈觀月計劃〉,其裝置運用殘影留存的視覺魅力,同時展現月亮盈虧的各種姿態;葉澈的錄像裝置〈夸父離日〉講述古老神話的寓意,如同創作者本身的尋光之路;攝影專長的黃正裕,使用機械光柵動畫的作品〈華麗雨林〉,引導觀者使用沙漏操作機械平衡,詮釋個體之於環境的共存關係。


何理互動的〈觀月計劃〉建構在「綠野地」的斜坡上,邀請觀者穿梭在地形高低變化下探索。(Photo Credit:何理互動
葉澈的〈夸父離日〉錄像裝置投射著影子,訴說夸父在死亡前身體逐漸化作大地一部分,在這僅有光與、影的空間中,作為觀者,我們的影子也被光映照在影像中,形成有趣的互動。(Photo Credit: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黃正裕的〈華麗雨林〉在操作機具達到平衡時,機關才會開啟運作,機械光柵也會隨之上下移動,顯露不同的字詞。(Photo Credit: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而在寶藏巖的「歷史斷面」,姚仲涵的〈光電獸#21-痕跡掃描〉在地景中設置兩條平行軸線,透過光與影的律動,使觀看者將視線注目於每個閃光變化的瞬間,同時看見此地的屋舍剖面。

姚仲涵的〈光電獸#21-痕跡掃描〉燈光由左至右閃爍,彷如掃描著「歷史斷面」。來到這裡也別忘了打開line加入「光電獸 official」,利用手機播放與之相應的音樂!(Photo Credit:PeilingLin)
 
5. 邀請鄰近的萬福國小、居住於寶藏巖居民共同參與的藝術活動
 
除了藝術家進駐,寶藏巖文化村協會也邀請同在村子裡生活、工作的朋友們,對於過往至今的點滴進行創作。鄰近村落的萬福國小,藝美科老師陳雨禾設計了一套創客課程,以「故事箱」讓孩子們探訪自己的原生家庭,蒐集共有的土地記憶,再透過傳統技藝剪紙與皮影戲,轉化為生命裡最初的共創作品。

「故事箱」計畫已來到第三年,陳雨禾老師特別分享其中一項有趣的故事:他們曾在「校史室」中發現建校時寫給社區中「神明」的公文,希望請神明移駕至他處,剛好在這項計畫中,透過與孩子與長輩交流的過程,發現去年某位新生家旁的小廟,供奉的正是那位移駕的神明。(Photo Credit: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在「涼棚」下的〈寶藏〉是在地居民與藝術家們共同創作的燈飾作品。(Photo Credit: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2020 寶藏巖光節》除了上述藝術作品,還邀請到擅長運用手邊素材延伸創作皂類、蠟燭的「那個製研所」、以傳統窗花發想工藝品的「自愛ZIAI Studio」,每週更有延伸限定活動!9/19 至 11/8 乘著秋日微風,和家人朋友相依前來,踏著光漫步同遊!

「相依的總和」– 2020 寶藏巖光節
(Symbiosis Relationship-2020 Treasure Hill Light Festival)

時間:2020.09.19 - 2020.11.08
地點: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Treasure Hill Artist Village(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14弄2號)
參展藝術家:姚仲涵、何理互動、謝佑承 X 王中原、羅智信 X 鄭任翔、陳松志、吳修銘、高德亮、劉秋兒、邱承宏、不歸鹿、朱淑宛、黃正裕、葉澈、成若涵、萬福國小、寶藏巖文化村協會
藝術總監:李曉雯
-寶藏巖光節 X 簡單生活 開幕派對
時間:2020.9.19(六) - 9.20(日) 13:00-21:00
-簡單市集
時間:2020.9.19(六) 13:00-20:30、2020.9.20(日) 13:00-19:00
-樂齡專場導覽
時間:2020.10.31(六)、11.1(日) 17:00-18:00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