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工業 Industrial

《未來之花見》Plan b x 草字頭策展!邀請LANDHILLS、究方社、無氏製作等8位台灣創作者,以台灣野花園概念亮相東京

台日文化交流藝術計畫「Taiwan NOW」首場展覽《未來之花見:TAIWAN HOUSE》,歷經一年多籌備,終於在東京丸之內GOOD DESIGN Marunouchi 登場了!
 

此次展覽由曾共同策劃2019台灣文博會台東館的 Plan b 及「草字頭」遠距策展,以「花與祝福」為主題,從近年台灣設計的三大精神「整合資源」、「社會應用」與「回應時代」向下發展,集結 8 位不同設計領域的設計師、藝術家,運用永續循環媒材共同創作,將台灣的高山、植被化為寓意深厚的藝術,並於展中精選 10 個台灣經典設計案例,將台灣設計多元面貌集結成充滿活力的「Fictional Garden 野花園」,再現日本東京!東京展結束後,展覽更將移師京都 The Terminal KYOTO 續展,與日本分享台灣好設計!

《未來之花見:TAIWAN HOUSE》於東京丸之內GOOD DESIGN Marunouchi 展出。(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未來之花見:TAIWAN HOUSE》集結8位不同領域創作者、10件台灣近年優秀設計。(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集結LANDHILLS、究方社、無氏製作等8位創作者,將永續循環媒材轉譯為台灣地景與植被
 
策展團隊表示:「花園的沿革充分反映人類文明中藝術文化、自然科學、社會學、科技、神話、文學等諸多面向,遑論人類對於精神層次的追求。」
 
此次「未來之花見」空間佈局邀請 LANDHILLS 主理人廖浩哲操刀,以循環材料先端產業製作技術、傳統技藝為出發點,建構象徵台灣西部平原、中央山脈、花東縱谷的展桌,並展出各領域創作者呼應島嶼多元氣候帶的作品。


(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展覽中也為「整合資源」、「社會應用」與「回應時代」的作品分別設計標示圖像,參觀者可以依循該圖像聯想其脈絡。(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展覽也設計了融入台灣茶文化與森林意象的香氛「國門香」,若有機會到訪記得體驗摺紙、聞聞這款台灣的味道!(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1. 展桌也是藝術!LANDHILLS 廖浩哲將台灣比擬為豐盛的花園,打造西部平原、中央山脈、花東縱谷景色
 
台灣就是一座豐盛的花園,地理理位置適中,氣候、洋流與地形變化造就豐富的地形與棲地條件。隨著海海拔變化,由平地到⾼山涵蓋熱帶、副熱帶、溫帶、寒帶等氣候,動植物景觀呈現垂直分佈,如同將北半球的生態系濃縮在這座「島嶼花園」中。於是LANDHILLS 將台灣的地景、人文樣貌融入展台材質與設計,以展台高度象徵海拔的高度變化,打造出西部平原、中央山脈、花東縱谷等三種景色。


平緩豐饒的「西部平原」地理於亞熱帶、熱帶交界,人口與產業密集,運用夯土、磚材等傳統民居建材設計,展中使用「小智研發」回收混麥塑膠磚呼應。
(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後方)包含亞寒帶、溫帶的「中央山脈」,則以木材為主材料,創造森林與高聳的意象,並能持續散發原木的芬芳。
(前方)亞熱帶、熱帶交界的台灣東部「花東縱谷」,則以豐富多樣的原住民文化、陡峭多岩石的東海岸意象發想。(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2.「究方社」以「玻璃的各式型態」展現循環理念與設計美學
 
進到展場首先看見一件彷彿正在流動的玻璃,曾策劃《O循環設計展THE LOOP》的設計師方序中,此次與「春池玻璃」以「玻璃的各式型態」為切點,以流動的玻璃姿態,象徵永續循環的生命力。
 
作品利用液化玻璃膏自然流動狀態下的瞬間塑形,不以模具製作,仰賴師傅多年純熟的工藝技術,展現獨一無二的有機姿態;以鐵架將其撐起,製造多層次的流淌張力;最後匯聚於頂的「噴霧瓶」,則呼應疫情時代可重複利用、隨身攜帶的酒精瓶。玻璃清透的本質搭配光影效果,探索玻璃從廢棄回收、粉碎、熔融到再次重生的歷程,展現獨具風格的樣貌。



「究方社」以「玻璃的各式型態」展現循環理念與設計美學(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3.「無氏製作」創作「吸管珊瑚/Straw Coral 」提醒我們珍視島嶼美麗的環境生態
 
「四面環海的國家
循環意識的寶島
                -臺灣
人手一杯的手搖
沙灘洋流的塑料
                -臺灣」
 
千禧後台灣手搖產業的發明,帶來龐大的塑膠吸管及垃圾,充斥著現代文明的生活。作品以回收玻璃重塑珍珠奶茶代表的粗徑吸管,復古的紅線條自由的向上伸展,隨著台灣循環意識的覺醒,是否也漸漸的重新發現,太平洋中那片美麗的紅珊瑚呢?


「無氏製作」《吸管珊瑚/Straw Coral 》(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4. ANGUS CHIANG 繽紛奔放的花東地景
 
ANGUS CHIANG 從花東縱谷中熟為人知的白雲藍天、山川及金針花海,提煉出兩大孕育縱谷風情的顏色「天空藍」與「金橙橘」,調和轉化成品牌最具識別的飽和色彩;並在服裝的輪廓上,描繪出台灣三大水系作用而產生的河流、峽谷、瀑布、溫泉、沖積扇、斷層等地景,運用毛線繡的交織手法,結合玻璃珠及壓克力雕刻呈現。同時,ANGUS CHIANG也以台灣老窗戶上常見的「窗花」結合品牌縮寫「AC」,做四方連續的圖像環繞設計,在繽紛的翻玩經典的窗花如海棠圖紋。



ANGUS CHIANG 以毛線繡的交織手法,結合玻璃珠及壓克力雕刻,呈現繽紛奔放的花東地景(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5. 讓材料說話!藝術家張家翎以浮球呼應台灣水域環境
 
藝術家張家翎:「我經常在思考——如何擁有精確的自然?並非對自然型態的既存模仿,也不止於天然材質的直接取用,而是將自然的靈感在創作的過程中綜合起來,思索它的起因、形成和發展,並以設計提煉為更精確的線條。將話語權還予材料自身,將可能性交付製作精神,將故事留給創作意圖,我總 是希望能夠在人工的細密維度之間,呈現詩意表達。」
 
此次作品以自然作為隱喻,一顆顆浮球如同身處變動水域,呼應台灣河流淡水與鹹水交界的水域環境,也如同人文歷史上外來文化匯聚交界之處。



藝術家張家翎以美麗浮球呼應台灣水域環境(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6.  藝術家顏宏安運用玻璃與光線,呈現台灣闊葉林樹影意象
 
以台灣闊葉林的光影印象為靈感,讓光透過玻璃產生的樹影紋理,喚起我們與空間、自然的連結,彷彿如腦海中的一幅畫,重現這種你我熟悉的感官經驗。



藝術家顏宏安讓光線透過玻璃,呈現台灣林景樹影意象(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7. Melted potato 以特殊化學技術,呈現多種島嶼植物的樣貌
 
Melted potato 大多數的作品的輪廓跟線條很隨意、不規則也不對稱,此次使用特殊化學技術,把銀層附著在融化狀的基底上,最外層再用金油覆蓋加以保護,做法與汽車烤漆雷同,結合豐富多變的異材質,呈現島嶼植物的模樣。



 Melted potato 以特殊化學技術呈現多種島嶼植物的樣貌(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8. 一件結合自然與人為的特殊盆景!劉文瑄創作有機生長的《對畫盆景》
 
在台灣與日本的日常生活中都有關於「盆景」的文化,一件有意思的盆景造型,不但要關乎於植物的枝葉結構及層次,並同時也要選擇適當的支架和承載的盆具,以求達到造型、空間與意境三者之間協調 平衡的美感,這樣的觀點相當貼近劉文瑄長年探索的藝術之道,使她創作出結合盆栽與塗畫(Drawing)般的玻璃物件的全新作品《對畫盆景 Dialogue in Bonsai》。
 
在這件可由多重視角觀賞、結合植物與塗畫物件的裝置,乍看之下,人為創作的部分像是違反自然原則而所造的盆景塗畫,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生長其中的植物終將與人工堆砌的玻璃塗畫物件日益融合、彼此共存,形成一道人工與自然相互對話的景致。



劉文瑄《對畫盆景》(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10 個精選台灣設計案例赴日展出,分享台灣設計力!

此外,這次也展出了 10 件近年台灣的優秀設計案例,這些獲選作品街與日本人的生活、文化息息相關,且多為GDA或國際得獎作品,不過卻也是日本鮮少進一步延伸發展的設計類別,藉由此次展出,希望也能為日本設計界帶來不同的觀點與新想法!


(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1. 小智研發 MINIWIZ 高適應性模組化病房「MAC Ward」
 
自疫情爆發以來,小智研發MINIWIZ團隊投入醫療級永續抗菌/抗病毒建材的研發工作,與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創新發展室、經濟部工業局以及台灣設計研究院等單位聯合發表全球首間「MAC Ward」可轉換模組化病房 (Modular Adaptable Convertible) ,能將建築及閒置空間在短時間快速適配為醫護使用的各類型病房突破醫療時空限制。這是我們首次將回收材料升級應用於醫療系統,並於2021年六月正式啟用,此項研發成果也獲得全球重要指標設計大獎的德國iF Design Award 2021,及台灣金點設計獎的肯定。
 
2. 打造美麗校園!台灣設計研究院「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
 
「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是教育部委託台灣設計研究院為策略統籌與執行,鎖定教育現場的使用者為對象,進行策略設計與統籌規劃,並導入設計方法進行一系列校園改造,並以提升校園環境的美感為核心。透過不同的校園問題,成立跨領域的指導顧問團,媒合不同專業的設計團隊,以「減法設計」、「空間再造」及「可複製性」作為改造計畫的三大原則,完成多元類型的校園環境改造。
 
本計畫的改造,除了校園學校環境上、「看得見」的改造外,還有心靈與行為上的改造。落實美感教育從環境開始,並強化環境教育使用者身體上的感知,在看得見的改造外,增加更多參與式的設計。
 
3.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不老騎士」,提升大家對「老」的正面觀點與行動
 
在2007年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為推動活躍老化,鼓勵老人挑戰自我,觀察到國外有不少辦理銀髮族長征千里的步行活動,引起社會極大迴響。為了改變國人普遍認為老了就無用的錯誤消極觀念,本會發起「挑戰八十、超越千里-不老騎士的歐兜邁環台日記」方案,期待能提升國人對老化的正面觀點與行動。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不老騎士」(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4. 永真急制設計工作室  Aaron Nieh Workshop 「點亮台灣 LIGHT UP TAIWAN」
 
「點亮台灣」作為2016年蔡英文團隊競選的標語,在討論初期即有共識認為競選視覺屏棄具象符碼,改以淺顯的抽象符號,讓它具有更多想像。圓形是對光最直觀的幾何形狀,諸如太陽及各類光體、光源的原型皆為圓,再以不同深淺政黨色(綠)線條交疊,象徵時代的融合與共識,並於左下角構出「亮點」作為重心。
 
整體的識別計畫,考量到競選視覺應用的廣度,以線條構成的視覺可以在不同情境重新被解構、增加圖像元素,並因應各種議題做出回應。官方文書字體則使用台灣本土所開發的「文鼎晶熙黑體」作為標準字型,閱讀性極佳,可讓各種族群都輕易、快速讀取資訊,乃為全國第一個使用該字體的團體。「點亮台灣 Light Up Taiwan」的視覺企劃與執行度可以說是台灣政治史上,結合視覺設計專業極重要的一次。
 
5. 是工務所,也是美術館!勤美打造結合展覽與勞工休憩的「工家美術館」
 
「工家美術館」是針對台灣勞工價值翻轉所進行的計畫,基地位於台灣台中4000坪工程基地上, 希望藉由新型態的工務所,提升社會對勞工權益的重視,以翻轉日益嚴重的缺工問題。
 
基地位於台灣台中,將施工過程提供給勞工休憩的「臨時性工務所」,透過建築、空間、料理計畫,改善工務環境、關注勞工飲食;本質上仍是工地的一部分,先以勞工為首要服務對象。再更深層的透過藝術策展與各項街區連結計畫,打破高強圍籬,傳遞台灣工地與勞工精神,促成文化交流與社會認同,成為開啟勞動者與民眾之間互動的橋樑。讓來自不同背景的文化與種族,在這片土地產生交流與包容,達到社會多元美好的實踐價值。
 
6. 顛覆牙膏百年成分的綠色革命設計!「歐萊德源木牙膏」以永續樹木粉替代傳統研磨劑
 
掀起綠色革命的歐萊德源木牙膏,始於創辦人葛望平察覺牙膏化學配方已百年不曾改變,歷時三年研發成功,將口腔清潔用品升級為食品級的保養品,以永續樹木粉替代傳統研磨劑,帶來輕柔包覆的刷牙體驗,溫柔清潔且可完全分解,添加天然純淨水源孕育而生的30億個優質綠藻細胞,融合多種植物精萃,不造成環境負擔,更榮獲USDA Biobased 100%永續認證。
 
因具有創新及進步性,源木牙膏在台灣已取得獨家新型配方專利,以配方結構設計對牙膏進行天然革新,配合正確刷牙習慣下能有效清潔、亮白,保持口腔清新,不僅守護了使用者的健康,更讓所有人都能因這支牙膏所降低的環境衝擊而受惠,以綠色創新,勇奪世界四大設計獎GOOD DESIGN AWARD金獎、全球美妝最高榮耀「永續美妝新品New Sustainable Product」冠軍。
 
7. 植物纖維再利用!點睛設計開發環保而美麗的「台灣鳳梨纖維盤」
 
為了將自然材料落實於產品設計當中,點睛設計團隊於 2017 年起開始對於再生材料加以研究應用,也對植物纖維的重新再利用投入了相當程度的研究與設計。其中,「台灣鳳梨纖維盤」將鳳梨纖維加入紙漿融合,解決了農業廢棄物回收問題,也因鳳梨皮纖維份量充足,除了增強紙模硬度,還能夠取代部分紙張材料。
 
設計上,「台灣鳳梨纖維盤」的格狀圖紋帶出了鳳梨的意象。除了可以用於日常裝盛與裝飾,使用後更能作為植栽、收納等用途,再次回收永續循環。 


點睛設計「台灣鳳梨纖維盤」(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8. 讓滑板如都市衝浪!Stair-Rover™ 開發八輪滑板「allrover」
 
Stair-Rover™ 開發的八輪滑板「allrover」V字型的延伸輪架讓八顆輪子如同仿生機構,能隨地形自主地上下擺動;底層的龍骨強韌而富彈性,以專利技術研發的輪架結構,引領八顆輪子配合著樓梯形狀上下交錯,這樣有如螃蟹爬行般的動作讓Stair-Rover™ 順流而下,板客只需要在板身上維持自身的重心,就能體會都市衝浪的自由樂趣。
          
9. PDIS 公共數位創新空間小組,將設計思考融入政府部會
 
唐鳳出任政委後成立的PDIS,秉持設計思考、使用者體驗等創新思維,採用線上意見募集平台和公民許願池等數位工具,以個案為公部門示範,如何漸進融入公務日常,為現有政策推展過程開展新的樣貌。
 
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是PDIS的核心概念,採納業界廣泛運用的雙鑽流程(Double Diamond),區分為探索(Discover)、定義(Define)、發展(Develop)、傳遞(Deliver)四個階段,不斷發散討論、再聚焦需求,以充分探索使用者需求、釐清問題意識,再經過設計、多次測試之後,推展可能的做法。
 
PDIS在許多數位服務改作廣泛運用這個方法。疫情期間,更與g0v等民間社群協作,陸續推出口罩地圖、1922簡訊實聯制及疫苗預約平台。
 
10. Plan b 「ParkUp DT」反思鄰里公園的「遊戲空間」與「遊具」
 
ParkUp DT 是基於 Plan b 自行研發的「模組化結構系統(modular structural system):ParkUp Tools」所設計而成的雛型計畫。該系統能適應場域,形成不同規模的空間配置,再透過觀察在地需求與行為模式,設計合適的硬體裝置。
 
這次位於台北市大同區樹德公園的 ParkUp DT,利用 ParkUp Tools,結合木柱、鋼管及編織網等三個元素,創造了一個能滿足多樣化族群參與的遊具與遊戲空間。孩童可以穿梭、躲藏於攀爬架和木柱之間;適當的柱間距及高度,則讓輪椅族群、娃娃車和視障朋友皆能進入空間中自由遊戲;附近為數較多的高齡居民,亦可倚著木柱及單槓伸展筋骨。除此之外,更邀請設計師曾靖婷,為 ParkUp DT 量身打造結合多種遊玩方式的編織遊戲網。當空間能接受多樣的族群一起使用,共融 (inclusive) 的精神才有機會體現。


Plan b 「ParkUp DT」(Photo Credit:James Hsu、courtesy of Plan b)
 
《未來之花見:TAIWAN HOUSE》
■ 東京展
展覽日期 | 2021.10.02 (六)-10.17 (日)
展覽時間 | 11:00-19:00
展覽地點 | GOOD DESIGN Marunouchi(東京都千代田区丸の内3− 4− 1 新国際ビル1F)
 
■ 京都展
展覽日期 | 2021.10.23 (六)-11.07 (日)
展覽時間 | 10:00-18:00
展覽地點 | The Terminal KYOTO(京都市下京区新町通仏光寺下ル岩戸山町 424 番地)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