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日本建築師坂茂榮獲 2014 年普立茲克獎,帶你回顧建築和平使者的經典之作(下)

看完了上篇 MOT/TIMES 為大家精選今年度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坂茂,充滿驚奇與高超工藝的大型概念建築後,是否讓你對這位挑戰力十足的建築師更加好奇了?別急別急,緊接著下篇,我們將翻至坂茂感性的一面,深入欣賞他長期關注人道救援精神而打造的一系列幸福建築,共同來見證這位實至名歸的建築和平使者!
說到坂茂能在本屆普立茲克嚴格篩選中脫穎而出,這其中重要的關鍵,在於他將建築手法的層面提高至無可限量,並能經常運用尖端、深厚的素材及技術,讓建築更具創造性;再者,又能將所學專長幫助更多需要馳援的受災區,發揚建築的根本精神。這些特色,成了本屆評審團給他最大的讚揚之處。
 
下面幾座充滿溫馨及人道理念的建築案例,就是坂茂本身最有說服力的一套履歷,看過之後,讀者們絕對會發自內心給這位普立茲克新得主更多的肯定!

日本高取紙教堂(Takatori Catholic Church)

這座教堂,是坂茂此次榮獲普立茲克建築獎的代表作。原先位在神戶高取的天主教堂,毀於 1995 年阪神大地震,坂茂利用當時逐漸步上軌道的紙管概念,並結合當地上百位志願者與捐贈建材的數個單位,僅花 5 個星期的時間便搭建完成,為甫經災難惡夢的虔誠信眾,找到茫然無助後的歸屬感。
 
2005 年,因建築可攜永續性及新教堂的完成,這座紙教堂功成身退後再於 2006 年捐贈給台灣、飽受 921 大地震毀壞的南投埔里災區,將所有原建材再次重新搭建,並命名為「Paper Dome」。


(上圖)僅花 5 個星期完成的紙教堂,展現自然材質方便與耐用性;方形外框架中的紙管支柱呈橢圓狀排列,亦加強該建築支撐度。此外,玻璃的落地門窗設計,讓建築不論光線是由外向內,或從內往外,皆明亮動人。(下圖)2008 年於南投埔里重新落成的紙教堂「Paper Dome」。(Photo credit:Shigeru Ban Architects、Classic Group)

盧安達臨時避難所

1994 年,非洲盧安達發生慘無人道的種族屠殺事件,其後更造成超過 200 萬人口流離失所。聯合國難民署(UNHCR)在當時為這些無家可歸的災民提供多處避難所。

然而當地物資匱乏問題的無解,使得後來許多難民便將這些難民營的建材私自變賣,再墾伐木材補救支撐。1999 年時任聯合國難民署顧問的坂茂,就地利用低成本的紙管,設計出簡易但卻堅固耐用的帳棚,且提供當地民眾不少工作機會。


以坂茂善用的紙管連接搭建、造型簡單的臨時避難帳棚,讓當地難民能親自組裝。用最低的預算,創造出省空間、耐蟲蛀的小而美堅固空間,對於尤身處條件差且物資缺的難民來說,這是他們最好的避風港。(Photo credit:Shigeru Ban Architects、Art Tower Mito)

斯里蘭卡的基林德(Kirinda)海岸區重建計畫

2004 年南亞大海嘯,導致斯里蘭卡的基林德海岸區面目全非。由於當地居民多半信奉伊斯蘭教,並以漁業維生,坂茂在這裡為受災戶設計住所計畫時,就採納了他們的風土民情與生活模式,打造串連開通式的實用房屋。

同時,建材也是利用當地土泥做出的壓縮泥磚及橡膠隔板,不僅節省成本,也大幅少去建造的難度。


主要需因應熱帶的氣候,所以除了建材採用當地可得的素材,透氣、通風、排水...這些使室內舒適的條件,坂茂不但一律考量到,就連建築外表也很貼合南亞地區炎熱的陽光風情。(Photo credit:Aga Khan Development Network)

紐西蘭基督城紙教堂(Cardboard Cathedral)

2011 年,紐西蘭基督城發生史無前例的地震災害,造成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基督城大教堂(ChristChurch Cathedral)嚴重毀損,坂茂在去年落成的這座「過渡教堂」,僅在原大教堂隔幾個街區的位置,不但保留多數大教堂的元素,室內還可容納 700 人座位。

紙管、木板等簡單的結構企圖創造另一種替代表徵,亦成為當地頗具新意的美麗地標。



不同於「日本紙教堂」呈現方式,利用大紙管創造更為簡單的三角幾何造型,加上沿用有著古典韻味的彩色玻璃(Stained Glass)藝術,屋頂再覆上半透明、輕盈十足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材質,莊嚴之外,更增添不少現代氣息。(Photo credit:Shigeru Ban Architects)

以上作品,雖仍只是坂茂展現人道精神表現上的一小部分,卻能從這些簡約而實用的建築中,發現他熱誠、期盼帶給人幸福的意念。

坂茂在獲知得獎後,反倒以更戒慎恐懼的心,希望未來能用更多的專業,不斷地精益求精,延續他堅守和平信念的建築之路。讀者們不妨也一塊期待坂茂的幸福建築再次與大家相見吧!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