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設計書蟲俱樂部】20 位 80 歲以上建築與設計界工作狂的傳奇人生

你有多久沒好好看書了呢?在網路媒體氾濫的時代,書本,還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MOT TIME 特別企劃了《設計書蟲俱樂部》單元,特別翻出私房書櫃,幫你挑選建築、設計、藝術等類別相關好書,讓你不用再鑿壁偷光,也可以知道你家隔壁的設計迷,究竟有哪些不得不看的口袋書單。

這次我們幫大家挑選的第一本《一生設計:與 20 位 80 歲以上的頂尖建築及設計大師討論創造、志向與人生》,可說是非常珍貴難得的紀錄,每一則真實故事都比電影還精采,讓人看得津津有味。這幾位將大半輩子投入工作的大師,你要說他們是工作狂也好,瘋子也罷,一般人看起來或許不能理解,但卻是他們人生的全部。
正如牛頓定律所說,移動的物體會保持等速運動,在建築和設計的工作領域,築夢路上,中途放棄的人不算少數,但是竟還是有人堅持工作到了 80 歲、甚至 90 歲的高齡仍充滿激情!究竟是他們不願面對現實?還是對工作瘋狂熱愛?在 Aileen Kwun和 Bryn Smith 兩位設計師兼編輯的作家筆下,這 20 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傑出建築師、設計師和思想家等大師,親切地像隔壁鄰居般,娓娓道來他們從 20 幾歲剛入行,至今都沒能消失的熱情。儘管到了這個歲數,照理說,能讓他們感到驚奇的事可能已不多,但他們依然把工作玩弄在鼓掌間,像是遊戲般不斷地工作、學習和發現,令人十分欽佩!
 
其中,有些故事已廣為人知,也有些仍像神話般等待人發掘。有趣的是,不同於一般勵志書籍,競競業業地試圖為人生作最完美的規劃,書裡每個人的故事攤開來看,都像是由各個散落無關的星子,集結構圖而成的美麗的銀河。例如 Jan Thompson 的從博物館策展人開始,一路擴展到寫作、編輯、零售、教育、建築等各個領域;Seymour Chwast 因為看了迪士尼的《白雪公主》太過驚嘆下發現了插畫世界;Ingo Maurer 在一次吃完義大利麵與紅酒躺在床上,看著燈泡之餘發現了自己對燈光藝術的愛好;Bob Gill 在紐約當色情電影導演的經歷至今仍令他恐懼;而嚴厲出名的 Stanley Tigerman 竟曾因覺得學生的圖很糟而將學生的作品燒掉......
 
每個人的起點都不同,結局也不同,但一路上未能預料的失序,正是人生最迷人的地方吧!究竟工作和興趣綁在一起時,如何讓熱情不減呢?接下來,編輯要和你介紹其中幾位,或許會給你一點靈感。

里卡多.斯科菲迪奧 Ricardo Scofidio-建築教育不該排名
 
這位 1935 年出生的建築師與教育家 Ricardo Scofidio,是業界數一 數二的優秀建築師,曾一度在1970 年代差點放棄這個職業,所幸最後還是決定回來。他與太太自成立工作室的 37 年來,作品不斷探索藝術、設計、表演和公共空間微妙的重疊。然而,他對於教育似乎有著獨到的見解!原來想當音樂家的他,也是在廣泛的學習下才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興趣。Ricardo Scofidio 表示現在太多學生選擇建築學校時只看校名,卻沒有真正去了解每間學校的哲學,他認為替這些學校排名沒有任何意義,每一所都有不同的優點和缺點,而且建築是分析與結合不同概念,這種橫跨不同學科、追求精確的特性,是其他領域找不到的。


 Ricardo Scofidio 認為設計就像馬賽魚湯一樣,是許多因素促成,並非單一項目或學科影響。(Photo Credit:遠流出版社)
 
米爾頓 ‧ 葛雷瑟 Milton Glaser-夢想要死在辦公桌前
 
或許你還不認識這位 1929 年出生的平面設計師、插畫家、教育家 Milton Glaser,但是你一定看過他無所不在的「我愛紐約」標誌,同時,他也是知名《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的共同創辦人,1967年替搖滾樂手 Bob Dylan 製作的海報仍然是更是他最廣為人知的設計之一。長期在商業和藝術教育界遊走,他對設計與藝術的區別上,有莞爾的看法:他認為即使是最好的藝術學校也不知道有什麼區別,但他發現藝術和設計就像性和愛,兩者分開來看都不錯,就如設計很好,藝術也很好,偶爾能兩者兼得,不過不會太常發生。




60多年來,Milton Glaser 創作的無數作品形塑了紐約文化,其影響力更是大大擴及紐約以外的城市。(Photo Credit:遠流出版社)

拉.蘭姆 Lora Lamm- 沒有人把我當成老闆,包括我自己
 
瑞士出生的平面設計師 Lora Lamm,從藝術學校畢業後,在 1952 年搬到米蘭展開事業,接下來十年當中,她成為義大利先進設計風格的重要推手,客戶包括文藝復興百貨公司和義大利輪胎製造商倍耐力等。身為那個早期少數的女性設計師之一,她提到大家工作時的確會先以一個「年輕的金髮女性」、「女人」為第一印象,然後才是專業表現還不錯的女性,但她不以為意,也覺得自己做得很好。特別的是,她擔任主管時所帶領的團隊,將充滿溫暖和美好的設計帶入企業廣告,期間同事間的緊密關係,更得到來自全球各地的認可,甚至連 Andy Warhol 都曾經寄信表達崇拜之意。


 Lora Lamm的作品結合精采活潑的插圖和攝影,體現戰後米蘭創新的現代精神,也擅長運用俏皮的形狀、明亮而細緻的色調,以及精緻的文字編排,這種既非瑞士,也不是義大利的風格,使她的作品脫穎而出。(Photo Credit:遠流出版社)
 
更多關於這 20 位的精彩訪談內容,他們橫跨半個世紀甚至更久的人生故事,都可以在這本書《一生設計:與20位80歲以上的頂尖建築及設計大師討論創造、志向與人生》中找到,設計書蟲們快去找來看吧!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