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展作曝光!在紛亂中,創造一個讓人平靜的展間,思索我們與自然的關係,六大亮點搶先看
睽違一年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終於要在下個月登場!由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及「草字頭國際」共同策展的台灣館《台灣郊遊–原始感覺共同合作場域計劃》展覽,將在 2021 年 5/22 至 11/21 日於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Palazzo delle Prigioni)舉行。跟著 MOT TIMES 一同搶先預看即將在威尼斯展出的六大亮點!
「當我們在想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主題『我們如何共同生活』時,或許我們應該想共同生活『之前』需要先思考什麼?所以大家看到我們的案子可能都與自然有關,但在進入天然之前,我們先建立了一個『先驅建築環境』,去理解當地的建築環境後,才讓這些參數回饋到設計以及空間。」2021年代表台灣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自然洋行設計團隊總監曾志偉,緩緩說出這次策展如何呼應大會主題,也回應到自然洋行長期關注,如何讓建築以「輕柔」的構築、尊重生態地景的方法,進入自然中。
靜下來,用心好好感受
「我們希望作品這種巨大的壓迫感,能讓人瞬間就平靜下來、或遊走,空間內也不採取太多照光。」曾經拜訪過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或是「勤美學-森大」的建築迷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曾志偉的作品,總是有著靜謐、神性的空間感,踏入其中,往往不自覺,步調就緩了下來。
(
天然修道院模型展品。(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高靖捷、版權:自然洋行)
而在此次的策展規劃中,策展團隊希望能將這樣的感受帶到威尼斯,有別於文獻式的展覽形式,邀請你我,用心、用知覺感受,進而思考我們與自然、建築與自然的關係。
《台灣郊遊》展館此次將分成4個展區,展示五個建築項目,包括:「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天然修道院」、「類生態光學冥想屋」、「原始知覺研究室」、「勤美學-森大」等。MOT TIMES特別整理六大亮點,一起完整理解策展脈絡。
亮點1:以「輕建築」作為探索自然環境的先驅隊
位於北京的「原始知覺研究室」,如同曾志偉一開始所分享的,就像是一個「先驅建築環境」,為房產業主探索「郊區住宅」的可能性,在業主正式啟動住宅區的規劃前,先以「原始知覺研究室」去觀察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並實驗建築的可能形式。實驗一旦有成效後,或許可能用於未來住宅規劃。
野長城-原始知覺研究室模型展品(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高靖捷、版權:自然洋行)
「大家都知道北京的PM2.5非常嚴重,所以我們希望這個建築物本身就是一個空氣濾淨器的概念」牆面由備長炭組成,空汙中的微粒與粉塵就會被外牆的備長炭吸附,進而提升室內的空氣品質。
「原始知覺研究室」的結構抬升於基地之上,自然洋行希望不是用開挖土地的侵入性方式,而是尊重自然,留給生物們生活空間。
建築開窗回應北京的嚴峻氣候,運用地中海建築的設計思考,以局部的微小開口建立通風循環,或是在幾個塊體裡面去做內部開放。
野長城-原始知覺研究室模型展品(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高靖捷、版權:自然洋行)
亮點2:與自然共處的「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
位於臺北陽明山郊野的「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為自然洋行創作於2014年獲ADA 新銳建築獎特別獎之作品。
若曾經拜訪過「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一定會對它的弧形網室結構印象深刻,曾志偉跳脫一般建築慣用的鋼筋水泥建材,而選用溫室農業所用的農業級針織網,輕輕地走入自然中,打造了一個模糊人為/自然界線的空間。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是一處探索都市文明/森林自然界之間環境空間的工作場域,並以無所用的生活介質,如光澤、草、佛像、花、香氣、音、瑜珈等天然感精神之物,作為轉換數位生活至類比化的療癒探索計劃。 (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高靖捷、版權:自然洋行)
為了讓這樣的空間能不受風雨侵害,團隊從基地選擇與技術層面兩個方向思考,例如基地不設置在迎風口,並考量構件強度,讓「輕空間」也能被長時間使用。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模型展品。(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高靖捷、版權:自然洋行)
亮點3:感知自然與空間的神性
在奉行千年智慧蘇巴克農法的峇里島,「水」對於峇里島的農民們,極為神聖。
每年大約有半年時間在峇里島的曾志偉,希望在烏布森林中的信仰核心─聖泉山洞旁,建造神廟「天然修道院」,透過空間呈現水的神聖性、文明對自然的謙卑。同時希望「讓所有來訪的人都可以對山林有所體會。」曾志偉說。
天然修道院模型展品。(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高靖捷、版權:自然洋行)
天然修道院模型展品。(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高靖捷、版權:自然洋行)
亮點4:想像未來之家
「類生態光學冥想屋」是自然洋行建築師曾志偉與春池玻璃在2017年合作,一同參加忠泰美術館《HOME 2025:想家計畫》的參展作品,建築設計理念為「對自然最少的破壞,與自然共存」。建築透過春池回收玻璃的再利用技術與特質,啟發療癒之家的可能性:一個無論在材料、資源、能量、生命都能夠不斷循環啟發的山洞。
類生態光學冥想屋。(Photo Credit:自然洋行)
亮點5:讓突兀的中式遊樂園水族館重生,融於自然地景中
「勤美學—森大」是位在苗栗、處於轉型期的香格里拉樂園南側,由勤美學策劃,是一座透過人與自然生活體驗及知識聚落示範。
森大空間的主要建築物是原本就存在的,原先作老式遊樂園水族館使用,為中國式的飛簷,自然洋行總監曾志偉巧妙地將其醒目的廟宇橘紅色漆成灰白色,覆蓋宗教感;使用灰網子及輕鋼架包覆屋頂,與周邊的溫室網架,形成視覺感協調的灰色調,而門板是用水泥灌漿的木頭模板製作而成的。
勤美學森大。(Photo Credit:攝影:禹樂空間整合、版權:禹樂空間整合)
亮點6:運用影片引導你我,發現森林中的細微之處
此次參展計劃亦將通過影音作品、氣味設計的結合,跨領域地與秘魯籍導演Mauricio Freyre合作概念影像、與氣味靈性深度研究者曖曖。內含光實驗室合作,帶領參觀者透過五感體驗獨特的策展概念。
共同策畫的「草字頭國際」的Frank,也特別推薦日本藝術家芦刈純拍攝藝術家阿庚的影片,呈現出一個生活自然之人的生命,值得好好看,慢慢想。
與導演Mauricio Freyre合作之概念影像作品場景。(Photo Credit:影像:Mauricio Freyre、版權:自然洋行)
材料博物館與概念影像展出畫面。(Photo Credit:影像:Mauricio Freyre、Photography by 高靖捷、版權:自然洋行)
左圖:曾志偉,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總監。(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李佳曄)右圖:黃偉倫,草字頭國際創始人(Photo Credit: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自然洋行建築團隊。(Photo Credit:自然洋行)
【台灣郊遊】展覽海報,主視覺平面設計:洪彰聯(Photo Credit: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靜下來,用心好好感受
走入試作現場,巨大的建築裝置呈現於我們眼前。
「我們希望作品這種巨大的壓迫感,能讓人瞬間就平靜下來、或遊走,空間內也不採取太多照光。」曾經拜訪過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或是「勤美學-森大」的建築迷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曾志偉的作品,總是有著靜謐、神性的空間感,踏入其中,往往不自覺,步調就緩了下來。
(
天然修道院模型展品。(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高靖捷、版權:自然洋行)
而在此次的策展規劃中,策展團隊希望能將這樣的感受帶到威尼斯,有別於文獻式的展覽形式,邀請你我,用心、用知覺感受,進而思考我們與自然、建築與自然的關係。
《台灣郊遊》展館此次將分成4個展區,展示五個建築項目,包括:「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天然修道院」、「類生態光學冥想屋」、「原始知覺研究室」、「勤美學-森大」等。MOT TIMES特別整理六大亮點,一起完整理解策展脈絡。
亮點1:以「輕建築」作為探索自然環境的先驅隊
位於北京的「原始知覺研究室」,如同曾志偉一開始所分享的,就像是一個「先驅建築環境」,為房產業主探索「郊區住宅」的可能性,在業主正式啟動住宅區的規劃前,先以「原始知覺研究室」去觀察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並實驗建築的可能形式。實驗一旦有成效後,或許可能用於未來住宅規劃。
野長城-原始知覺研究室模型展品(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高靖捷、版權:自然洋行)
「大家都知道北京的PM2.5非常嚴重,所以我們希望這個建築物本身就是一個空氣濾淨器的概念」牆面由備長炭組成,空汙中的微粒與粉塵就會被外牆的備長炭吸附,進而提升室內的空氣品質。
「原始知覺研究室」的結構抬升於基地之上,自然洋行希望不是用開挖土地的侵入性方式,而是尊重自然,留給生物們生活空間。
建築開窗回應北京的嚴峻氣候,運用地中海建築的設計思考,以局部的微小開口建立通風循環,或是在幾個塊體裡面去做內部開放。
野長城-原始知覺研究室模型展品(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高靖捷、版權:自然洋行)
亮點2:與自然共處的「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
位於臺北陽明山郊野的「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為自然洋行創作於2014年獲ADA 新銳建築獎特別獎之作品。
若曾經拜訪過「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一定會對它的弧形網室結構印象深刻,曾志偉跳脫一般建築慣用的鋼筋水泥建材,而選用溫室農業所用的農業級針織網,輕輕地走入自然中,打造了一個模糊人為/自然界線的空間。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是一處探索都市文明/森林自然界之間環境空間的工作場域,並以無所用的生活介質,如光澤、草、佛像、花、香氣、音、瑜珈等天然感精神之物,作為轉換數位生活至類比化的療癒探索計劃。 (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高靖捷、版權:自然洋行)
為了讓這樣的空間能不受風雨侵害,團隊從基地選擇與技術層面兩個方向思考,例如基地不設置在迎風口,並考量構件強度,讓「輕空間」也能被長時間使用。
少少-原始感覺研究室模型展品。(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高靖捷、版權:自然洋行)
亮點3:感知自然與空間的神性
在奉行千年智慧蘇巴克農法的峇里島,「水」對於峇里島的農民們,極為神聖。
每年大約有半年時間在峇里島的曾志偉,希望在烏布森林中的信仰核心─聖泉山洞旁,建造神廟「天然修道院」,透過空間呈現水的神聖性、文明對自然的謙卑。同時希望「讓所有來訪的人都可以對山林有所體會。」曾志偉說。
天然修道院模型展品。(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高靖捷、版權:自然洋行)
天然修道院模型展品。(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高靖捷、版權:自然洋行)
亮點4:想像未來之家
「類生態光學冥想屋」是自然洋行建築師曾志偉與春池玻璃在2017年合作,一同參加忠泰美術館《HOME 2025:想家計畫》的參展作品,建築設計理念為「對自然最少的破壞,與自然共存」。建築透過春池回收玻璃的再利用技術與特質,啟發療癒之家的可能性:一個無論在材料、資源、能量、生命都能夠不斷循環啟發的山洞。
類生態光學冥想屋。(Photo Credit:自然洋行)
亮點5:讓突兀的中式遊樂園水族館重生,融於自然地景中
「勤美學—森大」是位在苗栗、處於轉型期的香格里拉樂園南側,由勤美學策劃,是一座透過人與自然生活體驗及知識聚落示範。
森大空間的主要建築物是原本就存在的,原先作老式遊樂園水族館使用,為中國式的飛簷,自然洋行總監曾志偉巧妙地將其醒目的廟宇橘紅色漆成灰白色,覆蓋宗教感;使用灰網子及輕鋼架包覆屋頂,與周邊的溫室網架,形成視覺感協調的灰色調,而門板是用水泥灌漿的木頭模板製作而成的。
勤美學森大。(Photo Credit:攝影:禹樂空間整合、版權:禹樂空間整合)
亮點6:運用影片引導你我,發現森林中的細微之處
此次參展計劃亦將通過影音作品、氣味設計的結合,跨領域地與秘魯籍導演Mauricio Freyre合作概念影像、與氣味靈性深度研究者曖曖。內含光實驗室合作,帶領參觀者透過五感體驗獨特的策展概念。
共同策畫的「草字頭國際」的Frank,也特別推薦日本藝術家芦刈純拍攝藝術家阿庚的影片,呈現出一個生活自然之人的生命,值得好好看,慢慢想。
與導演Mauricio Freyre合作之概念影像作品場景。(Photo Credit:影像:Mauricio Freyre、版權:自然洋行)
材料博物館與概念影像展出畫面。(Photo Credit:影像:Mauricio Freyre、Photography by 高靖捷、版權:自然洋行)
一場尋找自然與居住平衡的建築實驗
「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在如此寬廣的命題下,本次「台灣郊遊」超越過去對威尼斯建築展臺灣館的想像,不單只是一個建築設計的成果與概念的展示,也是生活的提議,甚至包含比如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普世的議題,但仍以一種平易近人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在如此寬廣的命題下,本次「台灣郊遊」超越過去對威尼斯建築展臺灣館的想像,不單只是一個建築設計的成果與概念的展示,也是生活的提議,甚至包含比如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普世的議題,但仍以一種平易近人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策展人曾志偉則提到,展出的建築都試圖在不同場域中「尋找自然跟居住的平衡」,透過前期規劃的微型建築做田野調查,搜集當地的基地條件、動植物、氣候關係等等,並在過程中運用如春池的回收玻璃、備長碳等材料與科技,如同一場探索式的實驗,期待回饋給未來人們,作為真正到自然中生活可能的建築型態參考。或許有一天,人與自然在現代生活中的矛盾真能被化解。
左圖:曾志偉,自然洋行建築設計團隊總監。(Photo Credit:(Photography by 李佳曄)右圖:黃偉倫,草字頭國際創始人(Photo Credit: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自然洋行建築團隊。(Photo Credit:自然洋行)
【台灣郊遊】展覽海報,主視覺平面設計:洪彰聯(Photo Credit: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臺灣館展場將設於前為古老監獄「普里奇歐尼宮」,從人聲鼎沸的廣場進到空間,瞬間的靜謐、燈光的幽微,都讓人從無形的環境中,找回自然寧靜平和的心境。雖然在疫情之下難親臨雙年展現場,不過喜歡《台灣郊遊》的建築迷也別灰心,今年6月下旬待策展人回台後,將與威尼斯連線舉辦相關的開幕活動,邀請大家感受內在與自然的平衡。
■ 第17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
展覽時間:2021年5月22日至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