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1:21世紀的鋼材—竹子
武重義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會應用竹子的建築師,對他而言竹子並非裝飾品,而是可作為建築構造的材料。他曾於名古屋大學、東京大學研修建築,並師從建築師內藤廣,求學期間,武重義發現日本建築時常將天然資源融入設計之中,因此回到越南後,便利用當地隨手可得的竹子作為建材。
竹子是生長快速的低碳建材,一根竹子在越南只需要約1美元,經過處理後也能成為相當堅固、防蟲的材料,不僅較鋼鐵便宜,建築中竹藤編織的細緻工藝,也更呼應越南當地傳統文化。VTN 成立至今已建造出許多為人讚嘆的竹造建築,如 2015 年米蘭世博會的越南館,以竹子構出一朵朵堅韌的荷花;2008 年的「水風餐廳(Wind and Water Bar)」;今年(2020)UNIQLO位在胡志明市的旗艦店,亦邀請他們為空間打造穿透三層樓的裝置藝術「鳥巢」。
水風餐廳座落在人造湖泊中央,是一純竹構造建築。(Photo Credit: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
建築體利用48個預製單元(竹子)撐起建築高10公尺、寬15公尺的穹頂,並於頂中央留下孔洞,讓陽光自然流入空間,成為最佳光源,也幫助建築體排出熱空氣。(Photography via Dezeen)
UNIQLO胡志明市的旗艦店中的「鳥巢」。當地工匠以手工製作,將一條條竹子化作手扶梯間的流線體,耗時十日完成作品。期望藉此象徵現代生活與傳統文化的連結。(Photography by Hiroyuki Oki via Designboom)
關鍵字 2:建築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武重義曾說「我希望建造與自然和諧的建築,不需要空調,僅採用簡單、廉價的材料。我想以此為我們的國家,創造一種新的建築語彙。」
因此,在他的建築中我們時常能發現大片綠意,植物不僅作為裝飾,還可以貫穿建築與空間產生互動、過濾過盛的陽光與戶外噪音;此外,他的設計也多善用基地的太陽光能、水循環系統,讓建築不僅是人類生活空間,也融入自然循環之中。
農場幼稚園(Farming Kindergarten)是專為鄰近鞋工廠員工的孩童所設計的幼稚園。建築使用當地磚瓦降低成本,並將一旁工廠的廢水回收再利用,用於澆灌綠地與廁所用水。屋頂種植的大片植被,不僅具隔熱效果,也可以讓孩子們體驗種植蔬果,讓孩子與自然環境更為親近。(Photo Credit: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
下龍別墅(Ha Long Villa)位在越南的世界遺產下龍灣,混凝土外型呼應下龍灣美麗的岩石印象。(Photo Credit: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
(左)下龍別墅建築體外層包覆著五角形圍牆,形成介於室內外的半開放空間,讓室內不會直接承受熱帶地區炙熱艷陽,帶來降溫、降低環境噪音的效果。
(右)建築以沿著外牆旋轉的樓梯連結室內空間。
(Photography by Hiroyuki Oki via Designboom)
關鍵字 3:低成本建築,改善中低收入者居住環境
在建築上善用自然建材木藤、石頭、竹子,並因應當地環境設計成綠能建築,其實同時降低都市居住所需的成本。然而越南的城市中,仍然存在鄉村低收入者因生活品質低落,無從選擇而搬遷至都市謀生的問題。
武重義從 2012 年開始,至今提出了多個版本的低成本住宅「S House」,為湄公河三角洲(Mekong Delta)設計簡單組裝的住宅單元,不僅可以舒緩越南住宅短缺的問題,也可在重大災害發生時,作為災民的臨時居所。
2015年於芝加哥建築雙年展展出的「S House」原型,結合第二版S House的混凝土與第三版鋼格牆架構,3小時內即可組裝完成,且造價僅需約美金1,000元。(Photo Credit: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
建築體架構能承受地基狀況不夠好、或地震與颱風等天災,且房屋壽命預期可達30年,其餘材料可依當地狀況自由選擇,為中低收入者省去大量維護房屋的費用。圖中材料為越南茅草(Vietnamese thatch)與椰子殼纖維(coir fiber sheets) 。(Photo Credit:Designboom)
在越南鄉村長大的武重義,藉由友善環境的現代建築,將自然帶回被水泥叢林覆蓋的城市之中,逐漸改變著河內與胡志明市的都市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