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失落社會檔案室報告,尋找散落台灣各地的高價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攝影展」日前於台南海馬迴光畫館開幕。
可知道,在台南海安路上,有一條花了25億建成的地下街廢墟,如今已沒有人選擇走過地下街,黑暗的地下街通道可能成為治安的死角,因此關門落鎖是它最後的下場。

而台南市鯤喜灣文化園區遊樂中心則是花了2億3千萬建成,如今也罕有人跡,早已失去文化園區最初建造的本意與功能。

南台灣乏人問津的寂寞飛機場、功能盡失徒留空地的公共停車場、雜草叢生不見人影的地方文化館……,台灣存在著上百座造價不扉,卻因政治角力轉移、營運不善、地方偏遠、設計不良、功能不當等原因,而造成虛擲公帑,如今荒廢閒置的「蚊子館」。藝術家姚瑞中從2年前開始帶領著學生,一一造訪了台灣147處「蚊子館」,與學生們組成「失落社會檔案室」(LSD),透過影像紀錄將這些或被遺忘、或是失落的公共空間一一歸檔,此行動主要針對近20年來,政府公部門花費巨資所興建的公共空間,以田野踏查方式,造訪這些彷如廢墟的公共設施空間,透過文字與影像,呈現台灣社會發展的異現象。這段訪查紀錄過程,也間接地讓學生們重新認識他們的家鄉,也開始關心自己家鄉的公共事務。
 
「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攝影展」日前於台南海馬迴光畫館開幕,此展覽不只是公開這些公共空間的秘密檔案,更重要的是,姚瑞中說: 「我們希望拋磚引玉,這些蚊子館畢竟都是納稅人的錢,人民有權力了解,有權力集思廣益、一起參與。」姚瑞中透過一系列的展覽及出版計畫,讓大眾再重新注意到這些廢棄空間,進而設法將之活化,讓這些廢墟重新再現彩虹。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