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Interview

【TEDxTaipei】在大海中央拼湊人類足跡的碎片-廖敏惠的漂浪時光

「台灣雖然是個海島,但我們很少有機會去航行、認識海、感受海的力量。」

十年前,一張張照片不僅打開了中途島信天翁大量死亡的謎團,也成了廖敏惠探索海洋的動機,終於,她在今年七月揚起船帆,親身經歷驗證海洋垃圾渦流議題的嚴重性。21天的航程中,在荒洋中看著日升日落、在只有頭燈照著舵的夜裡感受狂風推動風帆的速度,而當帆船進入了傳說中的海洋垃圾渦流,更發現了讓人憾動的事實。她希望自己旅程中的見聞能讓更多人認識人類和海的關聯,進而重新審視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行為和思維。
採訪整理/林宛縈

Q:請描述您個人日常生活中,某個18分鐘的片段。
 
A:我心中直覺浮現的是先前在荒野保護協會工作時,不停地講電話的樣子。因為協會的NGO性質,常需要透過許多的溝通交流去傳遞事務,因此工作時大半時間皆在「講話」─打電話找志工支援活動、打電話聯絡活動相關事宜……有時候電話一通接著一通的進來,有時候一通電話就是一小時以上,因為志工就像自己的朋友,常常不只是交代分配事務,更會關心分享彼此的生活、互相「搏感情」。甚至,有時志工朋友帶著點心來到協會,若是手上正趕著工作,還是會想放下手邊的事情和他們聊聊天。
 
Q:請分享人生裡印象最深刻的18分鐘片段。
 
A:應該是高中時和家人一起去帛琉旅行,第一次看到原來在世界的某一處有個自己未曾見過的美麗的海域,發現原來大自然是這麼樣的奇妙。突然之間,人生好像有某個開關受到感發而啟動了,這也因此開啟了接下來一路上和海洋有關的接觸和旅程。
 
Q:如果有18分鐘可以讓您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您會選擇……
 
A:投入海洋之後常常可以聽前輩們聊到以前的海洋有多麼美麗,所以如果有機會,我希望可以看到還沒被人類開發破壞前的海洋,尤其是海洋中的珊瑚礁海域。因為在茫茫大海中,大部分人類能看得見的生物皆是匆匆遷徙的過客,只有海岸邊是最具生物多樣性的區域,所以如果連海岸邊的生態都消失了,就更不必去想大海還有哪些地方是美好的。
 
Q:為了更好的明天,您的旅程中還需要些甚麼?
 
A:我想現代社會中大家眼中的「更好的明天」往往是從人類觀點出發,對「人類」更好的想像,但對我來說更好的明天應該是從對「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更好的角度去思考。我希望藉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能夠意識到這個世界不只是人類「擁有」的,而是和所有生物一樣,彼此共享一個地球,因此當人類在消費之前、消耗地球資源的時候,能夠進一步的思考到自身行為對於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影響。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