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Interview

台灣工藝就是一種生活—專訪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許耿修

你或許看過台灣設計師周育潤設計的《泡泡沙發》、吳孝儒打造的「塑瓷」系列茶具組(Plastic Ceramics Tabletop )、劉一德以星巴克咖啡杯為發想的「世界杯」系列......,但你知道這些作品在背後協力編織或雕刻的工藝家是誰嗎?他們分別是南投竹山鎮竹編工藝師蘇素任、鶯歌陶藝師李存仁,以及宜蘭木雕工藝師蔡清鈿和南投竹雕工藝家葉基祥。

台灣工藝師臥虎藏龍,卻鮮少人知道他們身懷絕藝,雖然從 2004 年開始,經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推動的「台灣工藝之家」徵選計畫,已經評選出逾百位的頂尖工藝家,然而,只是仰賴藝術品的創作與工作坊的教學,不僅營運吃緊,就連技藝傳承也面臨斷層的危機。肩負保存傳統工藝並且激盪新興創意能量的工藝中心,如何帶領這群工藝師們開創藍海、找尋新的行銷路徑?也許,透過現任工藝中心主任許耿修的專訪,可以找到解答。

2009 年,由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催生的工藝時尚品牌「Yii」正式成立,並且陸續邀請到荷蘭楚格設計(Droog Design)創辦人海斯‧貝克(Gijs Bakker)以及義大利設計顧問 Giulio Ceppi擔任藝術總監,媒合受過台灣當代設計師與各地方工藝家。透過新銳設計師吳孝儒、周育潤、廖柏晴等人實用兼創意的設計,為台灣傳統工藝注入新觀點與新生命,讓這些工藝時尚創作得以帶進日常生活。

然而,好的設計若是沒有技術高超的工藝家們為他們精雕細琢,或許就很難展現出它的力與美。現任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許耿修,雖然甫就任才半年多,但憑藉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協助文化藝術發展的豐富經驗,他深刻體會到「洞見未來、積極行銷、肯定工藝師價值」的重要性與急迫性,除了希望讓台灣工藝家的地位提升至國寶藝術家等級,並且透過學校課程將傳統工藝傳承下去外,更積極參與國際各類大型商展或博覽會,藉由現場品茗等互動,使與會者不僅看到精緻的工藝設計,更感受到台灣獨一無二的生活美學。

   

2011 年,新銳設計師吳孝儒以台灣街頭常見的紅色塑膠免洗餐具為發想,在海斯‧貝克(Gijs Bakker,下排左圖灰白髮者)的指導、鶯歌陶瓷工藝師李存仁(下排左圖紅衣者)的協助下,完成了融合宋代薄胎瓷宮廷器皿與台灣辦桌文化為一體的「塑瓷」系列茶具組(Plastic Classic Tabletop)。(Photo Credits:Han Gallery、PiliWu-Design)

Q:許主任文化資歷豐富,曾任過去的文建會第三處處長、文化部藝術發展司司長,以及台南市政府文化觀光處處長。中央與地方的經驗,讓你如何思考公務人員的角色?

A:我覺得我們的公務人員其實很認真,然而很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坐在辦公室,努力想著該怎麼做、甚至想破了頭,但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應該是要站在民眾的角度思考:「如果我是民眾,我該要怎麼做才是好的?」這樣的政策才有實質幫助,而我認為這兩種不同思考模式是有距離的。

不過,也正因為我曾任職過地方與中央,地方的經驗讓我在文建會制定補助辦法時,能更準確地解決地方的問題與需求,不使中央的政策與地方脫鉤。

Q:主任未來將如何把過去在地方上文化觀光,以及在中央的文化政策制訂經驗結合,規劃工藝中心未來方向呢?  

A:其實我進工藝中心才半年多,記得剛就任的時候看到工藝品覺得好漂亮,便忍不住對著同仁說:「哇!我們竟然有這麼多東西啊!拿到市場或國外販售不就嚇嚇叫(台語)。」結果我們同仁聽到很憂心、很緊張地對我說:「主任,我們是政府機關耶,政府機關是不做生意的。」(笑)

後來我忍了一個多禮拜後,某天依舊把大家集合起來,很認真地對同仁們說:「公部門也可以做私部門做不到的事,就是帶著工藝家出去尋找商機。」

Q:主任在台灣工藝作品中,看見什麼樣的潛力與商機呢?

 A:是的,我在台灣工藝品中,看見深厚的潛力與商機,所以我們希望把工藝品變成文創商品,創造商業價值。而我來工藝中心主要想推動三件事:第一是工藝技術的傳承;第二是給予藝術家公平的論述,並且積極論述工藝師的藝術價值與定位;最後一項便是「行銷」。

來工藝中心一個月後,我又召集工藝師舉行一場討論會,講題叫做「看到未來」。看「見」和看「到」不同的地方在於,看「到」指的是更具體、可掌握的目標,而且我很直接了當地向工藝師們說明:「我,要帶著你們去開發新商機。」

當代設計與傳統工藝碰撞,有時候可以激盪出更多意想不到的火花。好比說設計師劉一德(右上)以星巴克 Grand 紙杯出發創作的《世界杯:輪迴》,經由木雕工藝師蔡清鈿(左上)的細琢,將甲蟲攀爬在木製隨身杯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來,也將西方咖啡文化加入了東方哲學;由徐景亭設計、結合東方刺繡與西方蕾絲圖樣的《蕾絲碗組》,則是透過陶瓷工藝師李存仁的巧手,器身細薄如膜,工藝之精湛令人目不暇給。(Photo Credits:Yii、存仁堂)

Q:主任可否進一步說明三大目標的目的與內容?此外,為什麼你覺得將工藝作品推進商業市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A: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業務涉及傳統、現在與未來,肩負著將傳統技藝保存的責任,且在傳承技術的同時,讓新的能量與創意繼續發生。

對應剛剛提到的第一點「工藝技術的傳承」,工藝中心正在進行「一校一工藝」(One School One Craft)的計劃,希望以「中部陶瓷、南部金工、北部琉璃、東部木雕」為概念出發,訓練各校教師後再回校推廣;另外,我們也在積極推動「工藝中心校外教學」,希望學生來工藝中心校外教學的同時,透過親身的體驗與接觸,觸發他的學習興趣,有機會進入工藝領域,進而成為一技之長。

 

「OSOC一校一工藝」創意晶片植入計劃已經開跑,串聯全國北中南東四所大專院校、十二位不同領域工藝師進駐,在全台灣國中校園舉辦超過 50 場的工藝體驗研習活動,為期四個月,希望能將陶藝、竹藝、石雕、金工等工藝種子向下紮根。(Photo Credits:OSOC)

而第二點談到了「給予藝術家公平的論述」,主要是在我接觸文化藝術這麼多年以來,我瞭解到許多知名的藝術家,除了自身的創作天分之外,適當的包裝也是一件重要的策略。就像日本對工藝家的重視,我們希望透過積極的論述,讓所有人肯定台灣工藝家的藝術價值。
 
最後則是「行銷」。為什麼我認為工藝品進入市場相當重要呢?因為,對很多小工坊而言,經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倘若今天政府可以將他們製作的200 件作品賣掉,我相信他們會更有信心創作出300 件作品;而且為了應付大筆訂單,工藝師需要積極培養更多學生,進而使更多人願意投入學習。如此一來,台灣的傳統工藝才得以延續,並且在傳承中使技術精進,這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過程。對我來說,政府要做出東西來,就是要做這樣的事情。

 
 

當傳統銅鑼化身成東方咕咕鐘會是什麼模樣呢?女性設計師林宛珊與陳韻如將精密電算科技與機構設計,帶入宜蘭工藝師林烈旗(下排右圖著綠背心者)手工打造的台灣銅鑼裡,不僅可以精準調音,由國寶級剪紙大師李煥章(下排左圖)剪出的 12 生肖動物雕花,更會在整點現身報時,相當有趣。(Photo Credits:Yii) 

 Q:主任可否進一步聊聊行銷的策略,以及工藝中心預計開發的市場?

目前工藝中心行銷策略首先主攻國內市場,接著則是國際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
 
在國內市場上,今年的工藝比賽的得獎作品,我們已經談好在台北、台中、高雄新光三越百貨展出的檔期,而且檔期皆選在周年慶、春節等人潮洶湧的時候,每檔預計展出半個月,展場除了作品展覽外,也特別設置專賣店,如此一來曝光量必定大增。
 
另外,今年我看了2 月份的商業雜誌,談到去年中國的銷售數字是台幣 3 兆元,我看完覺得不得了。中國崛起後,他們非常積極舉辦國際性的大型展覽,因此,透過這些國際大展,我期望將台灣的工藝品打入國際市場,並在中國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例如今年在廈門的展覽,我們就爭取了1000 多坪的展位,透過大面積展位的規劃,讓台灣在國際大展中高度曝光。

 Q:以主任的觀察,中國大陸目前也在努力發展工藝,相較之下,台灣的優勢為合?同時,如何在競合之間,提升台灣工藝設計的競爭力?

A:當我看了中國大陸的工藝品後,憑良心講,我覺得他們做工與技術的精細程度,已經與我們平起平坐、甚至更高超。但我們憑藉什麼優勢搶進對方的市場呢?我注意到了,「生活」是彼此之間最大的差異性、也就是台灣的優勢所在。

之前曾去拜訪一位台灣做茶具的老師,他提到自己做茶具是先從茶藝學起。從茶藝中體會茶具使用的細節,並從中去調整、改善茶具的設計。因此他做出來的茶壺,茶嘴不會滲出多餘的水分,讓消費者使用起來都非常舒適,我覺得這就是「生活」。
 
台灣和中國的差別在於,他們賣的是精緻的工藝品,而我們賣的則是生活的態度。在「生活」二字中,其實就隱含著台灣的生活美學以及文化品味的差異了。

 

一向熱愛在衝突中尋找平衡的設計師王俊隆,在 2011 年經由媒合與南投竹山的玉石雕刻師陳培澤共同進行「砌磚計畫」系列器皿,王俊隆利用象徵台灣文化的「磚瓦」,先沏造完成後,再由經驗老到的陳培澤以手工雕刻成最後塑型,可說是一系列將台灣生活結合藝術和居家用品的代表作品。(Photo Credits:Yii)

為了去凸顯這樣的差異,在整個展場的設計上,工藝中心也特別規劃了一個品茗的空間,要來參觀我們工藝品的民眾,必須先在我們展位學習泡茶、品茶,使用精緻的工藝品享用一杯好茶。也許我們東西的價位較高,但我也相信,所有人在使用後,也將自我的生活品質。

Q:目前正於工藝中心展出米蘭國際家具展,台灣的「Yii品牌在國際上大獲好評,想請問主任,對「Yii品牌有什麼看法或規劃?

A:在米蘭展出的「Yii」品牌的確有打出國際形象,但比較可惜的是,因為都是非賣品,所以儘管國際買家詢問度很高,卻無法將設計師與工藝師的創作行銷出去。為了增進商業的效益,工藝中心已從「Yii」品牌中挑選出可以量產的商品,進行全球限量銷售,並申請國際專利。而我們的原則就是,將這些工藝品以精品品牌的方式行銷,一方面推廣台灣工藝品,一方面也是向國際行銷台灣。

 

為了讓工藝品牌「Yii」每件作品都像時尚精品一樣,台灣工藝中心每年在「米蘭三年展中心」(Triennale di Milano)的展場設計都砸下重本,像是 2011 年請來 Nendo 設計場展、米蘭LV 旗艦店裝修廠商 Tim Power 負責施工,以一根根長達 10 公尺的透明氣球打造出未來感的竹林世界;今年則邀請荷蘭建築師 Bas van Tol 負責展場佈置,配合黑色隔間與適切的光源投影,讓每張椅子有如伸展台上的model 般耀眼。(Photo Credits:Daici Ano、Elena Sommariva、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Q:工藝中心近三年參與米蘭國際家具展獲得不錯的成效,驚豔國際媒體與精品設計產業,未來除了米蘭國際家具展之外,是否還會參與其他類型的國際展出?

A:國際展覽除了義大利米蘭家具展之外,我們也積極與巴黎、法蘭克福、東京、邁阿密等城市接洽,希望透過這些展覽的規劃,讓全世界都看到台灣工藝品的精緻之美。

 

今年 6 月初,台灣工藝中心、台灣創意中心與台北文化基金會率領國內 18 家設計與工藝品牌,前往日本參加「東京國際家居生活設計展(Interior Lifestyle Tokyo),其中像是「天染工坊」推出以天然染料手工染製的時尚絲巾組(如右圖)、「春仔花」展出由傳統婦女手工藝轉型的春仔花飾品等等,都充分展現出台灣在地生命力。(Photo Credits:天染工坊)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