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Interview

【留學進修專題】靈感來自生活,到北緯60度芬蘭學設計

位於北緯60度的芬蘭,人稱千湖之國,是個被自然與湖泊包圍環繞,有著聖誕老人、鮮明的四季、不落夏日太陽的國度,在這樣的自然環境與氣候下成長,造就了芬蘭人安靜含蓄、外冷內熱的性格,也影響了芬蘭重視質樸與實用的設計觀,芬蘭人對於生活感受強烈,重視手工藝,人人都是生活的創作者,「靈感好像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那就是對生活的感動」。
 
這次【留學進修專題】,MOT/TIMES邀請到移居芬蘭的知名作家凃翠珊,為我們介紹與分享芬蘭的設計教育環境,並訪談到三位現正在芬蘭留學的台灣學生,就他們最直接的接觸與感受,帶我們遊一趟這個氣候雖寒冷但性格卻溫暖的北歐國家──芬蘭。
來芬蘭念設計的外國學生,大都集中在位於首都赫爾辛基(Helsinki)的Aalto大學,Aalto裡可以使用英文念的藝術與設計相關碩士學位有20個以上,除了工業設計外,還有服裝設計、家具設計、新媒體設計、應用藝術與設計系、遊戲製作與設計系等,另外還有較新的跨領域科系,如永續創意系、國際設計經營管理系等,而且在Aalto大學裡有很多國際合作,可以跨系修課,自由度高,且大部分科系免學費,而這些優點是Aalto吸引眾多國際學生的主要原因。
 
跨系自由、免學費,到芬蘭學設計!
 
筆者為大家訪問了三位在Aalto大學念設計碩士的台灣留學生,分別是林瑩茹、謝宜達、李芳誼,請他們來談談留學生的芬蘭生活與設計體驗。
 
謝宜達是工業與策略設計系的學生,現已畢業,並在赫爾辛基大學工作。謝宜達畢業於台灣工程相關科系,但在工作過程中,體驗到在台灣的代工環境下,工程領域所投入的成本與創造出的價值不成比例,他認為工程與科技雖然能帶給人們便利的生活,但是藝術與設計才能型塑未來,因此他決定轉念設計,且因為本身喜歡北歐設計風格,而在北歐只有Aalto大學沒有設計本科背景的限制,加上免學費,因此決定來芬蘭留學。 
 
林瑩茹與謝宜達同樣是工業與策略設計系的同學,來芬蘭的部分原因是想體驗北歐的設計與生活。李芳誼則剛來芬蘭一年,正在就讀Aalto大學裡的新興科系「永續創意系」,「『永續創意』目前在全球的設計學校中並不多見,相對的,北歐國家因為天候條件嚴苛,國家與國民很早就意識到永續這個概念,因此對想了解永續設計的我來說,芬蘭應該是不二選擇」。

  
左圖:Aalto大學是由赫爾辛基經濟學院、赫爾辛基理工大學和赫爾辛基藝術與設計學院等三所大學合併而成,校名取自於芬蘭重要設計大師Alvar Aalto之名。此圖為理工學院校區,由校友Alvar Aalto(Alvar Aalto畢業於赫爾辛基理工大學建築系)親自設計。(Photo credit:Aalto University)
右圖:芬蘭首都赫爾辛基。(Photo credit:Visit Finland)

 
在芬蘭念設計的優點與特色
 
關於在芬蘭念設計的優點與特色,「跨領域的合作」是三人共通的答案。Aalto大學強調跨領域科系間的合作,因此同一個案子下,常有來自工程、商業、設計的學生一起做,李芳誼就說:「跨領域合作的過程很挑戰,卻也是讓我成長最多的地方,因為在同一個專案底下,可以觀察不同背景學生的思考方式和邏輯,吸收他們的優勢,同時也要學習如何表達自己,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想法,甚至是說服別人同意自己的意見。」
 
在上課模式的部分,謝宜達則分享:「我們系上很多課程都是分組合作,一週只上幾堂課,其他時間就是學生分組討論與工作,老師在課堂上分享資訊引導討論,分組時間就分別到各組指導,老師從不會給對與錯的評論,而是以增進學生討論深度的角度提供資訊。不過剛到芬蘭來學習的時候,也有因為芬蘭學生的生活型態與性格,讓我感到傻眼的時候,例如分組工作到一半,芬蘭組員會因為必須回去遛狗所以離開等,但這都與芬蘭的生活形態有關,幾番體驗與體會後,倒也感到很稀鬆平常、很自在。」 


設計實驗與探索課誠,大家一起協助義大利同學的作品拍照及攝影。(Photo credit:林瑩茹) 

與廠商、企業的合作學習
 
此外,三人也提到課程學習中,與廠商和企業的合作案非常多,「芬蘭的公司或是行政機關很習慣找學校合作計劃,所以有些課程會有業界客戶參與計劃進行,課程結束後,學生可以直接提案給客戶,因此常常有接續的工作機會。而且這些產學合作計劃的內容很廣泛,有偏商業取向的,有研究性質的,也有與社會福利相關的服務設計,都是可以讓學生應用課堂所學的好機會。」謝宜達說。
 
學校也是學習生活態度的第一線,林瑩茹說:「參與學校工作坊時,會發現裡頭的技師們都超級專業,人又很好,會教你怎麼製作,而不是動手幫你做。整個工廠環境乾淨整齊,關門時間、技師休息時間都有一定,讓我們學習到懂得尊重別人的時間。」

   
左圖:在Aalto Fab Lab裡進行的Nokia 3DK Hacking workshop小組討論。(Photo credit:Aalto Fab Lab) 
右圖:在Design Factory的小組討論。(Photo credit:林瑩茹) 


以人為本,是設計的初始
 
李芳誼更特別提及她的科系特色:「永續創意很多人可能直接會想到環境永續或綠設計,實際上永續創意談的是社會永續,『人』更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環。我們系上有很多和社區、城鎮合作的設計案。例如我曾為一個芬蘭中部小鎮設計服務,小鎮因為沒有足夠就業機會,人口外移嚴重,許多民生服務缺乏,連鎮上最後一家診所都要搬走了。所以我們設計的服務,要能提供這個小鎮基本的民生需求,讓這個地方永續發展;芬蘭人總是以人為優先,投入很大的心力,利用設計的力量讓人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這是我非常欣賞的地方。」
 
而留學本身,讓他們在生活與設計上都有很多收穫,「在芬蘭生活的這一年裡,最大的收穫就是體驗四季,我第一次生活在四季變化如此明顯的國家,觀察到季節氣候的變化,是如何影響著人的生活模式和心情。因為有嚴峻漫長的冬夜,所以芬蘭人特別重視家中的擺設氣氛,透過好的居家環境去對抗陰鬱的冬天,因此芬蘭家飾品設計非常蓬勃,尤其是燈具設計(右圖為赫爾辛基設計週,Photo credits:Helsinki Design Week),而芬蘭人性格中的實際也造就了其設計的耐看實用。這讓我體認到,每個國家的設計風格,一定來自於不同的背景故事,不同的風俗民情會演變出不同的設計風格,因此,總有一天我們一定也能找到屬於台灣的設計風格。」李芳誼這樣說著。
 
而林瑩茹補充說:「說到芬蘭設計中的實用與貼心處,我想提一下芬蘭會反光的交通卡(如下左圖),在冬天長時間天黑時很好用,提醒司機也保護自己的安全。而他們一些生活上看不見的設計也很棒,比方位於洗碗槽正上方的晾碗櫃(如下右圖),是採用直覺、天然、無積水的風乾方法,很實用。在這裡念書很幸福,因為學生福利很多、學校資源豐富,還有芬蘭的生活環境都是大自然,沒有太多干擾,有很多思考時間,且課程中的每週學習日誌對學習過程的重視及討論,這也讓我思考更多。」

謝宜達:「離開台灣看看世界,認識不同文化與學習尊重,不只認識到自己的弱點,也意識到台灣所缺乏的,累積自己的實力,也從更廣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收獲。在這裡念設計讓我更清楚設計是什麼,來芬蘭前,對於設計的主要想像仍然只停留在產品設計上,而在這裡讓我學習到設計有許多面向,有形的設計與無形的設計,在這裡都可以接觸到,對於設計所能創造的價值更有信心了。」

  
左圖為赫爾辛基大區共用的車票卡與票套,票套有一面以反光處理,在夜晚很好用。左圖則為芬蘭一般家庭皆有的晾碗櫃,此櫃子的門板設計,只要蓋起來外面就看不到裡面的碗盤,且使用採用直覺、天然、無積水的風乾方法,方便又好用。(Photo credits:凃翠珊)
 
想來芬蘭學設計嗎?請想清楚
 
對於想來芬蘭念設計的學生,他們也有一些建議,林瑩茹說: 「多嘗試自己做東西,和不同領域的同學多聊聊,用心體驗生活及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去想想人生活的實質所需,多以不同的面向來思考如何運用設計,不要浪費難得的社會資源。」

謝宜達表示:「關於設計方面,芬蘭的學習環境資源很多,但也許因為芬蘭人性格害羞,所以留學生們要懂得靠自己去爭取,只要開口他們會很樂意協助,另外這裡步調很慢,自己要會管理時間。這裡喜歡將不同背景的學生混在一起,如果本來念的不是設計,不會畫圖不會蓋3D模型但想學設計,這裡也很歡迎。生活方面,芬蘭是一個很誠實友善的社會,才來沒多久我就能感受到誠實所帶來給這社會的價值與美好,人們從不預設你會做壞事,也不把你當外國人看,例如地鐵站不設閘道口、外國人享有投票權,這點絕對要尊重,不要做出不誠實的事情,丟台灣人臉事小,毀壞這個社會的信任基礎事大。」
 
李芳誼則是提醒大家:「要想清楚,為什麼要出國念設計,自己想要在留學生涯得到什麼。芬蘭不像其他國家,充斥著很多感官刺激很強的環境或設計,也不像米蘭或倫敦,擁有最新的展覽、數不清的資訊;芬蘭是溫潤且順應人性和舒服的,對我而言,生活在芬蘭和觀察芬蘭人的生活態度,反而讓我學到更多,進而影響我對於設計的態度。所以在下定決心出國學設計之前,先評估自己的屬性和選擇留學的國家是否相符,這是非常重要的。」

  
四季分明的芬蘭氣候。(Photo credits:Visit Finland)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