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Interview

如果你知道 Nendo,那麼請你也一定要認識來自威尼斯的國際知名設計師 Luca Nichetto!

他是 Nendo 創始人 Oki Sato(佐藤大)的好朋友,也是身為兩個設計事務所的創始人、各大國際設計展的設計師和策展人。Luca Nichetto,一位來自威尼斯且獲獎無數的國際設計師,下一步卻出乎意料地踏入中國設計圈,要將曾為數個世界最知名的品牌擔任設計師的經驗,注入東方,使中國設計超越現況、引領風潮。
遠方一位身著輕鬆棉質外套的光頭大叔和藹地迎面走來,一邊親切地揮手和我們打招呼;很難想像眼前這位態度從容、沒有架子的中年男子,就是獲得包含 Elle Decoration 年度獎(EDIDA)青年設計師分類中的年度設計師、2013 年 Interior Innovation Adward 和 Elle Decor Italy 聯合授予年度設計師—歐洲久負盛名的設計師 Luca Nichetto。

「我不太喜歡『 Style 』這個字,因為我認為『設計』不是一直重複表現個人;希望人們看到我的設計,是看不太到個人色彩的。」一如他的外表,Luca 的設計也有著簡約低調的線條,既能和平地融合於眾多設計之中,也能單獨展現出凝斂的設計態度。如此多樣化且獨特的設計詮釋、跨文化的吸引力和流於 DNA 中對於工藝的講究,也使得 Luca成為眾多品牌爭相合作的設計師,親手設計過上百個家具和工業設計項目,但卻保持著一顆匠人之心。
 
 今日,Luca Nichetto 又多了一個東方的身份,於中國新銳家具和居家用品公司「造作」擔任戰略設計顧問,為這個備受期待的新創品牌,塑造格外突出的國際定位。
 
Q:請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給 MOT TIMES 的讀者們。
A:我是一位義大利設計師。好吧,其實我更喜歡定義自己是一位「威尼斯設計師」。「設計師」是小時候從未計畫的一個志業,因為一直以為會成為一位籃球員(笑)。我出生於慕拉諾島(Murano),那裡是威尼斯玻璃的百年歷史中心,也有人稱為玻璃島,祖父也是其中一位玻璃藝匠;而身邊 99% 的好友們,他們的家族都和玻璃製業有關;所以對我來說,創造力、製造、工藝及美學藝術,都是從小在眼前遊走的事物;也因為這樣的環境,造就了我對畫畫的熱愛與天賦,亦使我進入國家藝術學院(Istituto Statale d’Arte di Venezia)這座義大利最古老的藝術殿堂就讀。

接著,1998 年,我於威尼斯建築大學(Università Iuav di Venezia)取得工業設計學位;次年,得到在義大利頂級玻璃品牌 Salviti 工作的機會,並且有機會和世界知名的設計師一起合作,那個階段是累積實力的墊腳石。很幸運地,我為 Salviti 所設計的玻璃,成為當時銷售最好的產品;薪水也足以讓我開始自己的自由接案事業。於是,1999 年,23 歲的我,成立了自己的設計工作室,直至今日。(17 年的歲月,今年我已經 40 歲了)(笑)
 
(註:Luca 於 1999 同年,也開始與義大利頂級燈具品牌 Foscarini 的合作,不僅是產品設計師,且負責新材料及產品的研發(2001~2003)。在 2006 年,他創立了自己的設計公司 Nichetto & Partners 專心於產品設計,並提供設計顧問的服務。2011 年,他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創立了另一個工作室。)
 
Q:你曾在不同的城市都有過發展,這次與中國新創團隊合作,最有趣的事為何?
A:和中國合作、特別是和「造作」的合作,是非常有趣的。「造作」是一間剛起步的公司,設計師的平均年齡都介於 25 歲左右;通常和這麼年輕的團隊合作,對我來說是有難度的,因為在歐洲(尤其西歐)人們所推崇的「技術」是由「經驗」所累積而成,我也一直認為技術和責任感,與年齡大小是有關的;但是儘管在合作的過程中仍有些失誤,透過這樣的配合,我卻從年輕的團隊們身上看到不一樣的能量;像是他們始終精力豐沛、勇往直前、正面思考與源源不絕的創造力。






「造作」在上海開幕造成了巨大轟動,優雅舒適的店面空間,讓人可以將美麗的居家的想像化為真實。(Photo Credit:ZAOZUO)
 
我認為中國正處於他們社會中,很重要的一個時刻。現在是中國資本主義的繁華階段,同時也是製造業與供應商位居世界龍頭的時代;縱使低廉價位與「山寨製造商」仍是項挑戰,但現在中國的「新興中產階級」已日漸茁壯,這也意味著中國的社會結構將不再是富人和窮人的絕對組合,「中間的這群人」,才是觸及「設計」的重要目標,因為他們才是對上層階級和底層社會具有影響力的一群人。我覺得中國目前需要去發展一套對生活品質的準則,而在這樣的環境,我的任務就是以設計師的角色,改善中國目前對於品質的觀念,去帶動中國社會生活中的「品質」,創造更好的生活質感。

Q:「 造作」做為一個結合電商的新創家居設計平台,的確很吸引人也很有趣,那麼你認為它擴張到國際市場最大的優勢和劣勢為何?
A:我覺得以 O2O  營銷模式(Online To Offline)、線上對應線下實體的設計品牌,「造作」並不是第一間,像我之前合作的「 hem 」也是採用一樣的模式。這樣新創公司經營模式的主要問題,主要來自「庫存」。因為當你直接開始向消費者銷售,一定會準備因應市場的數量,但是剛起步的公司,對於消費者的實際需求,無法預測也較難掌握,這個是我覺得很殘酷的地方。




彷彿美術館般的實體店面!由 Luca Nichetto 為「造作」設計的實體店面中,讓設計品宛如藝術般精美陳列。(Photo Credit:ZAOZUO)

現在對於「造作」,最困難的部分是維持產品的品質;因為和其他世界知名設計品牌相比,「造作」在這個領域相對便宜也實惠,對一個歐洲人來說,現在在中國這樣的價格已經是 IKEA 的等級;但如果之後要進軍國際,勢必會加上運費和稅率等等的支出,到了歐洲的售價,也會是兩倍的售價,但這也指向「造作」的設計將不會是「那麼便宜」的產品;雖然它仍是經濟實惠的,但也不會是便宜的,它也將和其他公司品牌一同競爭。尤其在歐洲,人們不會為了「只是便宜」而購買商品,「品質」才是擲出去的錢所對應的價值,所以我覺得「造作」現階段最大的劣勢與挑戰,就是「維持優越的品質」。
 
另外,我認為綜觀中國文化的表現,水準最好的在台灣,不管是服務、環境還是品質;也許是這個地方吸收了很多像是荷蘭、日本、歐洲其他國家的哲思。亞洲設計的發展是處於剛開始的階段;雖然在製造的步驟上,亞洲國家都很迅速,但是設計中、與文化息息相關的「心臟」部分是快不來的,那個部分只能倚靠時間慢慢累積設計經驗。
 
Q:亞洲該如何改變這樣的設計狀態?
A:不要看別人的設計,只要專注於眼前的。雖然說日本的職人精神,最開始是來自於中國(他們也是偷來的),但是他們將之發展成自己的文化,並且做到淋漓盡致。想想三、四十年前日本的設計,還被歐洲人認為是低廉與品質不佳的代表;看看他們現在,能詮釋出很純粹、簡約、詩意的設計,「一種只有日本才做得出來的境界」。所以我認為像是中國、台灣、越南、泰國...等其他亞洲國家,想要突破困境,都必須找到無可取代的道路。「因為只有專屬於自己的特質,才能創造差異性」。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加入「造作」團隊,希望能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獨特的設計模式;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效應也持續在中國境內發酵,很多品牌、公司也受到「造作」的影響,更致力於設計的研究;我期望這能夠像一場設計界的運動(Movement),帶動中國甚至亞洲全地區的設計意識。






大師出手果然不凡Luca Nichetto 特別為「造作」所設計的家具,讓民眾也能夠用低廉的價格可以享受大師級的設計。(Photo Credit:ZAOZUO)
 
Q:你曾提到中國中產階級崛起創造了許多在地需求,是否觀察到什麼趨勢?
A:「在地需求」其實是當地政府所製造出來的「假象」,哪有一個國家每年都成長12%?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事。另外,即便是這樣,中國之所以會成長,也是因為吸收自幫全世界代工或製造的優勢,所有的東西都是「外銷比內銷多」;再者,中國降低其貨幣的價值,實際上是希望扭轉經濟衰退,因此為了促進增長,它不得不採取措施降低出口價格和吸引外國客戶。這樣的趨勢其實很明顯,因為現在全世界都是同樣的走向;經濟的衰退意味著不能「鎖國」,全球流通與全球接軌是必然的解決方案,無論生活還是設計都是。我一直不斷提醒「造作」和我其他在中國的客戶,「不要一直覺得中國的客人就一定會想要中國風的設計」,那是一種「超乎現實」的想法。


不只大型家具,Luca Nichetto 所設計的小型家居物件,美觀中也不忘講究細節。(Photo Credit:ZAOZUO)
 
舉例來說,在歐洲,大部分我們提及的事物或覺得榮譽的,幾乎都來自於中國,所以其實中國的文化是走得很前面的;但是突然之間,「文化大革命」抹煞了這一切。你能想像當一個國家明明擁有幾千年歷史,突然 50 多年的歷史文化就這樣消失了,那是需要花很多倍的時間,要很努力才能補救那些消失的文化。對於這樣的狀態,對我一個義大利人而言,當我做事情或想事情的時候,我總是回頭思索那些層疊的歷史,並從中獲取靈感,但是在中國,當他們要攫取這樣的靈感的時候,只能回放至明朝或文革之前的時代
 
這是一個很趣的現象,例如現在年輕一輩的設計師,要設計有關中國元素的產品,總回溯到幾千年以前的時代,而不是近代的設計,他們幾乎沒有紮實的設計傳統;尤其,要端出當代的設計,並不是重複說著舊有時代的歷史就好,還需要融合其他對設計的思維。一年前我擔任「造作」設計總監籌備實體店面的時候,對創始人舒為說:「造作就像一張白紙。當消費者進入門市,就像拿起一本空白的筆記本,用我們提供的設計,譜寫他們各自的精彩生活。」
 
目前,最大的問題(這也是我的錯誤),是歐洲的行事風格和中國真的不太一樣,在製造產品的時候,我會很嚴峻地請設計師或工匠,依據我的步驟及指示做事(一次、兩次都做不好,第三次我會用吼的),而忘記應該是要分享自己的經驗給他們;我也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到很多經驗。
 
Q:「造作」設計兼顧品質與價格的秘訣究竟為何?
A:我幾乎花了一年的時間去瞭解,在過程中我們所沿用的歐洲製造流程是不成功的,除了相對耗時外,就規模與生產力而言,中國的設計生產鏈也尚未成熟到足以應付兼顧品質與價格的地步;他們不僅沒有成立監控設計品管組織的概念(因為會增加成本),更嚴重的,他們常會發生「過度製造」的狀況。舉例來說,中國的工廠只接受大量的訂單(例如:以 1000 為單位),這也表示如果在原型設計中有問題沒有被解決,你也會跟著得到 1000 筆的瑕疵設計品。這件事情對身為設計師的我,是完全不能接受的狀況。




不只價格漂亮,「造作」同時也要求高端的品質,主打中國製造的口號,嚴格把關每一道生產過程。(Photo Credit:ZAOZUO)

不過,經過這些「失敗經驗」,我開始瞭解必須去分享製造和設計的經驗給製造商、和每一個觸及設計的單位。於是現在的「造作」,是經過大家緊密的討論、交換意見所呈現的狀態,我們逐一由原型打樣到完成品的步驟,從中選出適合配合的廠商和伙伴,合力完成兼顧品質與價格的主張。
 
Q:「 造作」 堅持原創設計,然而面對其他類似商品複製品低價的競爭,你們有什麼因應的策略嗎?
A:我認為策略其實非常明顯,「原創設計就是原創的設計」,而原創的設計就是製造專屬於你的 DNA 與流程。在「造作」的設計團隊,有分成「公司內部」與「公司外部合作」的設計師,他們的交流就像蜜蜂在採蜜一般,傳遞不同的信息與養分;這些優秀的設計師們,正在提供「造作」一個與眾不同的 DNA 和設計思維,讓「造作」成為獨一無二且擁有國際設計視野的品牌,更增加了堅毅的品牌競爭實力。




超越國界的合作,讓新創品牌「造作」讓人格外引人注目,在中國和歐洲都掀起一陣旋風。(Photo Credit:ZAOZUO)
 
現在,「造作」的設計團隊組合是最完整且豐富的,而且不只是中國境內開始有很多人嫉妒這樣的組織,就連歐洲的品牌也開始關注「造作」的動態;因為從來沒有一間剛起步的新創公司,在一開始就能和眾多國際知名設計師一起發表聯名作品。
 
Q:能否介紹一下你的工作室及歷屆合作的設計師?(57:29)
A: 我的 2 間工作室,包含我總共有 7 位員工,3 位在威尼斯、3 位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通常我們也會有 2~3 位的實習生。NICHETTO STUDIO 主要和世界各地許多不同的公司合作,專於產品設計,並提供設計顧問的服務;包括 Arflex, Bosa, Casamania, Cassina, David Design, De Padova, De La Espada 等公司都是夥伴。
 
我們的設計宗旨是「民主設計」(Democratic Design),民主設計並不一味指向便宜廉價;社會結構中有頂層富有的人民,也同時有底層貧窮的,然後就是位居中間的中產階級,民主設計的思維應該是接觸到所有社會結構中的人,因此我的客戶也要是融合這三種階層,而不是只鎖定頂級市場。因為這樣有趣的合作(像是與中國新興中產階級一起),也讓我學習到很多不同的觀念,更瞭解不同地方文化消費者的需求;也可以再將這樣的經驗分享給其他客戶,為我的工作室帶來一種「付出與收穫」(Giving and Receiving)的良好循環。

我不是一位愛計較或容易嫉妒別人的人,我知道自己擅長、不擅長什麼,所以和這個領域的設計師都有很好的關係。像是之前和 OKI SATO(Nendo 創始人佐藤大)在沒有認識前,一直互相欣賞彼此的設計,我們對設計也有著很多的共通點(例如:「設計不是一門工作,它就是生活」);我們是 3 年前某個雜誌請我在東京訪問 Nendo 而認識的,那種對設計一拍即合的感覺,讓我們變成很好的朋友。2013 年,我和 OKI 合作設計了一個新的系列「Nichetto=Nendo」(包括了 7 個產品),這也促使我們在同年的米蘭設計周上舉辦了一個展覽。我認為設計應該是要這樣(雖然有自己的標誌也很重要),是要「分享」,這樣你才能傳遞給下一代世代,讓世界有很好的美學循環。
 

快來聽聽 Luca Nichetto 親身分享他與「造作」精彩的合作歷程。( Video Credit:ZAOZUO)
 
Q:請和讀者分享你最喜歡的一項「造作」設計。
A:這真的是很難的問題啊!這裡設計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存在的原因。當然是全部(笑)
 
Q:最後,你覺得台北如何呢?
A:我去過很多亞洲城市,有些對我來說太冷了,有些則是文化上巨大的差異;但是台北是一個很獨特的城市,讓我能很容易想像住在這的樣貌;特別是這裡的人跟這裡剛剛好的步調。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