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Interview

【為什麼東區不討喜?】boven啟動「雜誌閱讀地圖」招募計畫,希望讓台灣變成雜誌島!專訪boven雜誌圖書館創辦人周筵川

「我覺得東區就像一個很有趣的人,有趣的人開有趣的店,這些店就像是一本一本雜誌,是各領域裡的專家,隨著時代潮流不斷給你新東西。」boven雜誌圖書館創辦人周筵川(Spencer)如此形容東區。

 

當大家以為紙本雜誌已經式微,他卻在2015年用自己收藏多年的數萬本雜誌,在東區巷弄的地下室開起一間雜誌圖書館。boven的地下室空間彷彿兔子洞,與地面形成了兩個世界。看似安靜低調的存在,卻在這四年間慢慢地培養出一群看雜誌的人,生意越來越好,一年多前更在boven雜誌圖書館的樓上再開一家boven Cafe,用立體雜誌的概念經營,就像紙本雜誌裡的欄位一樣規劃空間,有美食、藝術策展、名人座談等,串連地下與地上,讓兩個世界開始形成交集,進而形塑出一個完整的「靈感的場所」。

 

對Spencer來說,東區不是不討喜,只是在大時代的巨變裡重新盤整,「靈感」的載體正在蛻變中。

Spencer透過經營boven雜誌圖書館四年,慢慢地培養出一群看雜誌的人。(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媒體的劇變讓資訊不斷被分流,年輕人回流東區,boven雜誌圖書館成了街區裡的大客廳
 
八月底的台北,午後突然下起一陣大雨,boven地下室的雜誌圖書館的長桌坐滿了人,旁邊的沙發區也有人席地而坐、輕鬆地翻閱雜誌,就像是城市裡的大客廳一般,當中發現也有不少年輕人。為了不打擾這個寧靜的閱讀畫面,Spencer帶著我們到樓上的boven Cafe,同樣座無虛席的場景,卻多了人聲喧囂,人與人的面對面交談取代了滑手機。
 
「我們這世代的專業工作者,還是比較習慣在一個空間待著看雜誌、聊聊天找靈感,但這幾年開始,我們店裡面也開始有年輕的網路編輯、平面設計師,會來這空間找資料、找靈感,就像是一個行動辦公室。」
 
六年級生的Spencer,有二十年的時間待在東區工作,見證了媒體的劇烈改變。從紙本、數位文字、再到影音動態,看著資訊不停地被分流。他感嘆,網路資訊的快速與氾濫,用關鍵字大數據搜尋出來的資料內容大同小異,反而侷限了人的靈感與想像,不似雜誌可以隨著編輯企劃與版面規劃創造出多變的迷人風采,近年來新世代的媒體工作者也意識到這個問題而回到boven找靈感。
 
Spencer相信紙本魅力不敗,還有另一個原因,「大家以為網路很方便,但其實很不方便,只能透過很小的載體看文字、圖片,沒辦法好好享受閱讀的樂趣。因為透過手機閱讀無法翻頁,但透過雜誌翻閱的過程或是空檔、編排的空間,都可以給人思考的時間,我覺得這是實體書本雜誌,無法被取代的地方。」


Spencer相信紙本魅力不敗,儘管網路很方便,卻無法透過很小的載體看文字、圖片,享受閱讀翻頁的樂趣及思考空間。(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東區沒有不討喜,只是「靈感」的載體正在轉變中
 
Spencer對於雜誌的癡迷,來自於過去的工作經驗,他曾經在東區頂好的淘兒音樂工作,也做過外文雜誌代理的工作,服務的客人都在東區。
 
美好的東區是在什麼時候?Spencer認為,美好的東區是在1990年到2000年間,那也是台灣娛樂輝煌的年代,當時張惠妹的專輯還可以賣破百萬張。媒體環境對照現在相對單純,獲取資訊的方式不外乎就是報紙、雜誌、電台跟三家電視台,媒體的總部也都聚集在忠孝東路附近,那時電視產業的發達連帶讓東區成為娛樂中心,「我在淘兒的工作經驗,有很深的感受就是所有的專業音樂人、創意人、導演等,都會來淘兒找靈感。」


Spencer對於雜誌的癡迷,來自於過去的工作經驗,他曾經在東區的淘兒音樂工作,也做過外文雜誌代理的工作,服務的客人都在東區。(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娛樂產業帶動了東區的發展,街邊店一家一家開,房租也一年一年上漲,加上數位網路的浪潮也大大地影響人們找尋靈感的方式,年輕的手機世代開始習慣透過網路取得資訊,在路上逛街的人變少了,品牌經營模式也得跟著改變。
 
Spencer認為,相較於觀光客、年輕人聚集的西門町、與精品百貨林立的信義商圈,現在會來東區的人,年紀大約是三十歲左右,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及收入,但面對全球快時尚的退燒,比起物質,這群人也開始嚮往追求自我意識與生活質感。
 
像是2017年東京複合式文青雜貨店「Niko And...」在台北的旗艦店就選在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口,「大家會覺得上百萬房租很貴,但我自己想想覺得他們(品牌)是用廣告策略在思考,把房租轉換成廣告,就像是用雜誌的封面跟封底的廣告來計算,每天來往的車流經過把它當作閱覽的次數換算下來,就便宜很多。」
 
就連近日藝人羅志祥(小豬)的自有品牌旗艦店、及主打年輕都會的本土女裝名店也都紛紛插旗東區,東區依然是都會潮流的重要地標。
 
用理想再次打動房東,以「體驗型立體雜誌」概念打造boven cafe
 
Spencer經營實體店面後也觀察到,雖然逛街的人變少,但每個週末的台北卻很熱鬧,「大家都在辦活動,雖然彼此競爭卻很有趣,整個台北、東區還是很有活力,期待東區在一個盤整期之後,就會有一個新的樣貌出現。」
 
boven雜誌圖書館在經營了三年後,累積了一批穩定的客人,有常客提出看雜誌之餘有喝杯咖啡開會聊天的需求,Spencer也希望為雜誌圖書館帶來不一樣的動能。


boven cafe就開在雜誌圖書館的樓上,以「體驗型立體雜誌」的概念來打造空間。(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Spencer與合夥人-知名電影導演傅天余討論了一年多才打造出boven Cafe,並將它定義為「靈感的場所」,以「體驗型立體雜誌」的概念打造空間,咖啡、餐點就像是雜誌裡的美食欄位;牆壁四周則是介紹最新展覽資訊,像是近期與台北市的中醫診所合作,用真空包裝藥材植物、融合中醫師用毛筆書寫處方簽的概念佈展,以全新設計來推廣漢方文化;雜誌中的名人專訪欄位在boven Cafe裡成了講座與對談,像是今年五月boven Cafe就與日本旅行雜誌《Papersky》合作,搭配雜誌當期主題「台灣特輯」進行雜誌攝影展,同時也邀請《Papersky》總編輯Lucas與台灣民眾現場交流。
 
有別於其他商業空間,大多是以短促的時間追求最大經濟效益,Spencer堅持當年開boven雜誌圖書館的初衷,是以「分享」及「服務」的理念經營,雖然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但透過與不同單位的合作,慢慢地有更多人開始認識boven,「我希望將來boven就是一本有趣的雜誌,它可以帶來各種有趣的可能性。」


近期boven Cafe與台北市的中醫診所合作,用真空包裝藥材植物、融合中醫師用毛筆書寫處方簽的概念佈展,以全新設計來推廣漢方文化(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boven Cafe會定期以主題性的方式更換雜誌,提供客人更多新資訊。(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boven啟動「雜誌閱讀地圖」招募計畫,希望把台北市蓋滿「靈感的場所」!
 
Spencer用雜誌思考經營,甚至希望擴大到城市的各個角落,除了品牌的合作,近期boven也啟動了「雜誌閱讀地圖」招募計畫,孕育出更多「靈感的場所」,以租借與寄賣的形式,為不同單位及店家,依照屬性挑選合適的雜誌並且定期替換。目前合作的空間有大安區安和路上的紅酒專賣店、士林的甜點咖啡店、及板橋的服飾店等,「我真心希望把台北市蓋滿,用我的軟件支持你,給予更多靈感去做你的東西。」就像是雜誌裡的地方專欄概念,一步步讓台灣變成一座雜誌島。
 
希望未來東區的理想街區可以長成什麼模樣?Spencer坦言,這二十年來的東區環境建設沒什麼改變,店家也很分散、沒有被好好整合,如果能用立體雜誌的概念形塑街區,透過主題性的聚焦,也能有麻辣火鍋一條街、選品一條街等,東區巷弄街廓也可以是一個很有趣的區域。


Spencer用雜誌思考經營,甚至希望擴大到城市的各個角落,除了品牌的合作,近期boven也啟動了「雜誌閱讀地圖」招募計畫,希望孕育出更多「靈感的場所」。(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最近Spencer也觀察到東區店家也出現不少與海外品牌合作交流的店中店或Pop-Up Shop,這也給了他靈感。未來boven也能與日本雜誌《nice things》合作,因為他們在日本也開了類似boven雜誌圖書館的店,希望邀請他們來到東區的boven設站,就像是一個海外專欄的概念。
 
採訪的尾聲,台北天空的烏雲散去,陽光從boven Cafe的大片玻璃窗灑進,人群也慢慢地回到街道上,boven的大門被不停地開開關關,Spencer保留的過期雜誌再度被人拿起翻閱,只是這次換了一批新的讀者。Spencer自嘲是用「傻瓜精神」造夢,但在東區其實還有許多比他堅持更久的職人店家,他們雖然擋不住時代的變化,但卻可以選擇以自己的步伐一步步向前,用自己的態度,守在東區等待大家回來挖掘。


boven Cafe擺放近期的雜誌,像是日本雜誌《nice things》、《popeye》、《BRUTUS》等,Spencer希望透過雜誌能給人更多靈感,看見更多的可能。(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看完boven在東區的故事之後,接下來我們還會請Spencer推薦三本他認為前衛又有態度的雜誌,以及他在東區喜愛的店家,大家要持續關注後續報導唷!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