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起對西城的印象,小子不假思索地說,就是有很多奇怪的夜生活啊!不過這裡的夜生活跟信義區的那種較fancy的未來感很不同。對小子來說,是一種老老舊舊,卻又很迷人的燈光與氛圍,可以感覺到它曾歷經了繁榮與衰退,並在新舊之間不斷循環,跟其它地區線型發展的趨勢,有不太一樣的感覺。走在大理街服飾批發商圈裡,小子不斷行走,不斷用眼睛掃描,就是希望能找出最能代表西城的字。
廖小子為了拼貼出西城獨特的風情,小子拍下無數的字,進行了一趟字型採集之旅。 (Photo Credit:AAA 城市藝術生活誌、Photography by 林政億 Terry Lin)
要把這些片段組合在一起,這也是一種拼貼
穿梭在街區,各種風格與年代的招牌、建築交錯其中,由於美感難以統一,卻也變成西城的另一種風格。不管是萬華、迪化街還是西門町,每條街區不同時段的感覺、長相也都不太一樣,人們對此也都有屬於各自的印象,所以當要論述整個地區時,就像是集合眾多片段,要如何運用設計,把這些風景濃縮在一個畫面上,是最困難,也最有趣的地方。
走在大理街服飾批發商圈裡,小子不斷行走,不斷用眼睛掃描,就是希望能找出最能代表西城的字。(Photo Credit:AAA 城市藝術生活誌、Photography by 林政億 Terry Lin)
「把這些片段組合在一起,也是一種拼貼。」小子接著說,「台灣街頭的拼貼感本來就很重,但以台北來說,最有資格講拼貼感的應該是西城。」他決定擴大先前為攝影師鄭弘敬設計《台北無聊風景》攝影集的拼貼方式,一一從西城各區,搜集有特色的招牌字,「找字的時候,我就一邊找一邊唸:如果西城是一首歌,如果西城是一首歌。」以地毯式搜尋,從白天到黑夜,走遍萬華、西門町、南機場等,每個地區都至少花上一至兩個整天。
招牌上的不同字體是拼貼的大寶庫。(Photo Credit:AAA 城市藝術生活誌、Photography by 林政億 Terry Lin)
一開始選擇從萬華的大理街出發,應該心裡多少會有點不安,因為周邊都是服飾商圈,使用的文字與字體都大同小異,很難找到特別具有代表性的招牌。直到走進龍山寺、青山宮裡仔細尋找才發現,廟裡有很多街上少見的字,像是以金色書法體,鑲嵌進石子牆的「首」跟「是」,就很明顯看得出是來自於廟宇,接著夜晚走進華西街,各式各樣的招牌類型,才像是真正進入了一個拼貼大寶庫。
小子直到走進龍山寺、青山宮裡仔細尋找才發現廟裡有很多街上少見的字體。(Photo Credit:AAA 城市藝術生活誌、Photography by 林政億 Terry Lin)
本名廖俊裕,1981年生,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研究所畢業,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擅長以大膽和充滿台灣味的設計,寧願做不安全的設計,不打安全牌。曾憑樂團拍謝少年專輯《兄弟沒夢不應該》拿下第29屆金曲獎最佳裝幀設計獎。今年許多大型慶典和文化活動主視覺皆出自他手,如「大溪大禧」、「台北電影節」、「金音獎」,衝擊大眾的視覺想像。
作者/吳亭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