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中的幽靈,捕捉當代幽微的恐懼
目前美國紐約的新美術館(New Museum)正展出「機械中的幽靈」(Ghosts in the Machine),以橫跨半個世紀的作品,探討人類、機器與藝術之間不斷變化的關係。
編輯/張慧慧
還記得多年前《駭客任務》中,機械世界的母體(matrix)與母體創造出的「現實生活」是如何連結的嗎?電影非常精彩地表現了機器連接到主角尼歐的後腦勺,藉由大腦神經聯結的連接器,使五感都能成立的科幻奇觀。在電腦虛構的世界裡,所接受到的任何訊號都彷彿是真實的,甚至真實到足以在母體內瀕臨「死亡」時,身體也會因逼真的感受而死。
在科技日益月新的當代,科技如何侵入,以至於主導人類的生活(甚至生存),是我們內心深層的焦慮與恐懼,目前美國紐約的新美術館(New Museum)正展出「機械中的幽靈」(Ghosts in the Machine),以橫跨半個世紀的作品,探討人類、機器與藝術之間不斷變化的關係。
本展包含眾多涉及人與機器事物的藝術與非藝術作品,就像一個「好奇心的箱子」(cabinet of curiosities),裝滿的是藝術家們對科技狂熱的迷戀、以及他們對「科技改造主觀經驗」觀點,以重工機具、光學科技,甚至虛擬實境建構出對當前社會的想像與觀察,記錄人類在平衡科技進展與人性時,所遭遇的困難、反思與突破。比如展中也將長於表達現代生活的孤寂與荒謬的文學大師卡夫卡的作品《流放地》(In The Penal Colony)中的刑具真實地表現為裝置作品,相當駭人。
還記得多年前《駭客任務》中,機械世界的母體(matrix)與母體創造出的「現實生活」是如何連結的嗎?電影非常精彩地表現了機器連接到主角尼歐的後腦勺,藉由大腦神經聯結的連接器,使五感都能成立的科幻奇觀。在電腦虛構的世界裡,所接受到的任何訊號都彷彿是真實的,甚至真實到足以在母體內瀕臨「死亡」時,身體也會因逼真的感受而死。
在科技日益月新的當代,科技如何侵入,以至於主導人類的生活(甚至生存),是我們內心深層的焦慮與恐懼,目前美國紐約的新美術館(New Museum)正展出「機械中的幽靈」(Ghosts in the Machine),以橫跨半個世紀的作品,探討人類、機器與藝術之間不斷變化的關係。
本展包含眾多涉及人與機器事物的藝術與非藝術作品,就像一個「好奇心的箱子」(cabinet of curiosities),裝滿的是藝術家們對科技狂熱的迷戀、以及他們對「科技改造主觀經驗」觀點,以重工機具、光學科技,甚至虛擬實境建構出對當前社會的想像與觀察,記錄人類在平衡科技進展與人性時,所遭遇的困難、反思與突破。比如展中也將長於表達現代生活的孤寂與荒謬的文學大師卡夫卡的作品《流放地》(In The Penal Colony)中的刑具真實地表現為裝置作品,相當駭人。
另外,史丹‧凡德比克(Stan VanDerBeek)的作品《電影─圓穹》(Movie-Drome)裝置,是本展的一大亮點。作為「地下電影」(underground movies)的始祖,凡德比克以絡繹不絕,朝觀者鋪天蓋地襲來的影像,以顛覆、反抗、解放的概念,將數位訊息與身體感官經驗融合,提出另一種電影觀看的可能。甚至,這件在 1960 年代創作的作品,也神奇地預言了當代我們所處環境影像的快速流動與侵入式的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