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草巷看見台灣常民的魅力,喝茶是一種被照顧也照顧他人的溫暖!專訪植物療法師村田美沙
新富町年度展覽《來自未來市場的「舶來品」——9 個推測未來的台日實驗》邀請全球性創意團隊 Loftwork 策展,聚集了來自台灣和日本的九組創作者,在萬華地區和市場中停留並創作,作為帶著「技術和知識=舶來品」而來的「來自未來的訪客」,創作者們將透過探索在地與相互交流,展示他們的小型實踐,藉此窺見未來市場的可能。
讓我們跟著日本創作者之一的村田美沙,走進萬華青草巷裡探險、感受,身為自然療法師的她如何結合草本療癒打造一席台灣風格的茶席體驗,品味蘊含常民魅力與情感聯繫的文化交流。
讓我們跟著日本創作者之一的村田美沙,走進萬華青草巷裡探險、感受,身為自然療法師的她如何結合草本療癒打造一席台灣風格的茶席體驗,品味蘊含常民魅力與情感聯繫的文化交流。
位在愛知縣西海岸,常滑小鎮擁有日本六古窯之一的「常滑燒」,尤其擅長製作茶壺與招財貓,日本動畫電影《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便是以常滑小鎮作為背景刻劃出的動人故事。因新富町文化市場年度展覽《來自未來市場的「舶來品」——9 個推測未來的台日實驗》而來到台灣的植物療法師村田美沙就來自常滑。小時身體柔弱,無法飲用含有咖啡因的茶水,長大後卻在草本花草茶中找到人生前進的方向,因為喝茶重新又與茶器有了共鳴,帶著她連結起故鄉製陶的朋友,像是註定的緣份。
Verseau 品牌主理人、植物療法師村田美沙。(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來自未來市場的「舶來品」》展場一隅。(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從照顧身體的初心,到推廣五感生活的植物療法
村田美沙七年前接觸草本,一開始是因高強度的工作使身體出現狀況,從小過敏嚴重,讓她一直以來都十分喜愛天然食療,無意間被植物吸引,一頭栽入了草本療癒的世界。後來甚至把工作辭掉,一個人到歐洲自助旅遊了半年,親自走訪鄉村農家,在各地相遇不同的草藥療法,進行一趟深度的花草之旅。回國後她有感日本明明有許多原生種植物,花草文化卻幾乎都承襲西洋,過去漢方中醫也僅存在老一輩人的心中,東京街頭雖然林立著流行時尚的花草茶咖啡廳,茶包也大都是國外進口。
於是她將國外旅遊的養分與日本風土結合,創立品牌 Verseau,也在各地開設工作坊,致力於推廣在地植物療法。植物之於她已不只是保養身體的媒介,還能入料理、焚香,是關於土地的五感生活體驗。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台灣的草本就在日常中
那未來的傳統市場會是什麼模樣?她又如何用外國人的身份演繹台灣常民文化?於她而言,很難在短時間內體驗市場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我就一直去感受,去逛、去聽、去採集。」來台灣約一個月,大多駐點在新富町文化市場,旁邊就是居民生活中心三水市場,前往距離青草巷不過五分鐘的路程,採集不必遠遊,生活裡就有草本。
「台灣跟日本最大的不同就是,青草已經是常民生活裡的一部分了,天氣若很熱市場採買完,許多阿姨伯伯會到青草巷買一杯青草茶,就像年輕人去買手搖飲。在日本喝花草茶是一種態度,然而在台灣是生活。」
緊湊的日程中,時常到青草巷裡探險,她驚喜於台灣街弄坦率且生氣盎然的氛圍:乾燥植物就直接掛在天花、每個到訪的人能夠直接觸摸聞香、試飲天然萃取的草本飲品,店家知無不答。她尤其喜歡仙草,在日本常吃仙草凍,卻從來不知道仙草的模樣,經過店家的解說,才知道原來仙草更細分為甜點用與煮茶用的品種,不同地區種植出來的味道也會隨著風土改變,十分有趣;另外還發現了枸杞的莖竟也是草本茶的配方,在日本枸杞果實是常用的食材,卻從來沒想過,原來整株植物都能做為草茶材料,短短的一條青草巷,就像一本本草綱目,為她敲開漢方的知識大門。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茶葉是取葉香,咖啡豆萃豆香,然而草本延伸則是是更多元,「植物新鮮、乾燥會有不同的香氣,根、莖、葉、果實都能運用,一百個人能調製出一百種風味。「就像青草巷中每間攤販的苦茶都是不同的口感,有些苦在舌頭,有些苦在喉嚨,師傅的配方各有各的擁護者。」
用日本的視角看見台灣民情
她同時也將日本的工作坊移植到台灣,結合西式的做法與草藥製作多用途的糖漿,課程一開始桌面上擺放著台灣及日本的乾燥植物,從認識植物開始,透過形體觀察、摸、揉、聞感受本體的香氣與個性,再由學員自行調配喜歡的味道。幾乎所有花草都可以使用,就像冬末初春的釀酒一般,將當季盛產的水果已濃酒浸泡入味,糖漿也是相同的道理。用途同樣廣泛,可拿來沖茶、搭配甜點或入菜,在村田美沙家裡就有滋味各異的糖漿常備。
(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那最後的作品將會怎麼實現呢?
「剛開始是為了保養身體喝花草茶,後來漸漸愛上與他人一起喝茶的氛圍,來到台灣後,更有感被大街小巷的人們照顧著。喝茶的人感到被照顧,沏茶人也有給予的踏實。」村田美沙說。
這股活力讓她決定最終的作品不是一件單品,而是一場流動的宴會,她在傳統市場裡的店舖內,擺上低几矮凳,就地舉辦茶席,只要有路過想品茗,就能上桌一同交流文化。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來自未來市場的「舶來品」》展場一隅。(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傳統市場也是在地居民的社交據點,因為跟人的距離很近,買菜時攤販會告訴你烹飪的方法,市場的小吃攤就能看見廚師料理的過程,像是日本的板前(原指廚房或調理場放置「まな板」(砧板)的調理台,後來衍生為在和食專門店工作的職人,泛指日本料理的師傅),但是是更輕鬆的。簡單來說,上市場是一件沒有負擔事情。」她聲音細細柔柔地說,她想做一場台灣風格的茶席,打破正式茶席所有的規矩,呼應著傳統市場總是張開雙臂迎接任何人的到來,會發生什麼她尚且也還未知,但想像著大家穿著輕鬆,踏著寫意的腳步路過,而她在店面一方角落沏茶,就像是市場裡的一員,與台灣的流水席有些相像,一個人或一群人坐下來喝了一杯茶,寒暄或深聊,各種好奇歡迎入座。
(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來自未來市場的「舶來品」》展場一隅。(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不知道會收穫什麼是這件作品最好玩的部分,但是一切的核心是茶與植物緊緊聯繫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我想享受這個過程。」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長期帶狀的行動實驗
這幾年來,傳統市場的變革不斷地在各地發生,如台北大龍市場,又如高雄鹽埕第一公有市場,既要保留常民過往的消費習慣,又得結合現代想像未來與時俱進。我們大致可以想像未來的傳統市場的外觀,環境清朗明亮、污水系統完備、因應不同類型的生鮮,規劃不同的硬體。那麼傳統市場獨特的個性未來會怎麼演變?由新富町文化市場所主辦,邀請日本策展人堤大樹,從九月開始嘗試在萬華三水市場裡丟出問題、放入新意。堤大樹也將在萬華長居一年,關於未來的樣貌,策展團隊不想隨便為台灣寫下結論,但盼能持續性地創作,碰撞火花,挖掘市場內核更多有趣的風景。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村田美沙
《來自未來市場的「舶來品」》——9個推測未來的台日實驗
Verseau 品牌主理人、植物療法師村田美沙。(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來自未來市場的「舶來品」》展場一隅。(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從照顧身體的初心,到推廣五感生活的植物療法
村田美沙七年前接觸草本,一開始是因高強度的工作使身體出現狀況,從小過敏嚴重,讓她一直以來都十分喜愛天然食療,無意間被植物吸引,一頭栽入了草本療癒的世界。後來甚至把工作辭掉,一個人到歐洲自助旅遊了半年,親自走訪鄉村農家,在各地相遇不同的草藥療法,進行一趟深度的花草之旅。回國後她有感日本明明有許多原生種植物,花草文化卻幾乎都承襲西洋,過去漢方中醫也僅存在老一輩人的心中,東京街頭雖然林立著流行時尚的花草茶咖啡廳,茶包也大都是國外進口。
於是她將國外旅遊的養分與日本風土結合,創立品牌 Verseau,也在各地開設工作坊,致力於推廣在地植物療法。植物之於她已不只是保養身體的媒介,還能入料理、焚香,是關於土地的五感生活體驗。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台灣的草本就在日常中
那未來的傳統市場會是什麼模樣?她又如何用外國人的身份演繹台灣常民文化?於她而言,很難在短時間內體驗市場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我就一直去感受,去逛、去聽、去採集。」來台灣約一個月,大多駐點在新富町文化市場,旁邊就是居民生活中心三水市場,前往距離青草巷不過五分鐘的路程,採集不必遠遊,生活裡就有草本。
「台灣跟日本最大的不同就是,青草已經是常民生活裡的一部分了,天氣若很熱市場採買完,許多阿姨伯伯會到青草巷買一杯青草茶,就像年輕人去買手搖飲。在日本喝花草茶是一種態度,然而在台灣是生活。」
緊湊的日程中,時常到青草巷裡探險,她驚喜於台灣街弄坦率且生氣盎然的氛圍:乾燥植物就直接掛在天花、每個到訪的人能夠直接觸摸聞香、試飲天然萃取的草本飲品,店家知無不答。她尤其喜歡仙草,在日本常吃仙草凍,卻從來不知道仙草的模樣,經過店家的解說,才知道原來仙草更細分為甜點用與煮茶用的品種,不同地區種植出來的味道也會隨著風土改變,十分有趣;另外還發現了枸杞的莖竟也是草本茶的配方,在日本枸杞果實是常用的食材,卻從來沒想過,原來整株植物都能做為草茶材料,短短的一條青草巷,就像一本本草綱目,為她敲開漢方的知識大門。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茶葉是取葉香,咖啡豆萃豆香,然而草本延伸則是是更多元,「植物新鮮、乾燥會有不同的香氣,根、莖、葉、果實都能運用,一百個人能調製出一百種風味。「就像青草巷中每間攤販的苦茶都是不同的口感,有些苦在舌頭,有些苦在喉嚨,師傅的配方各有各的擁護者。」
用日本的視角看見台灣民情
她同時也將日本的工作坊移植到台灣,結合西式的做法與草藥製作多用途的糖漿,課程一開始桌面上擺放著台灣及日本的乾燥植物,從認識植物開始,透過形體觀察、摸、揉、聞感受本體的香氣與個性,再由學員自行調配喜歡的味道。幾乎所有花草都可以使用,就像冬末初春的釀酒一般,將當季盛產的水果已濃酒浸泡入味,糖漿也是相同的道理。用途同樣廣泛,可拿來沖茶、搭配甜點或入菜,在村田美沙家裡就有滋味各異的糖漿常備。
(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那最後的作品將會怎麼實現呢?
「剛開始是為了保養身體喝花草茶,後來漸漸愛上與他人一起喝茶的氛圍,來到台灣後,更有感被大街小巷的人們照顧著。喝茶的人感到被照顧,沏茶人也有給予的踏實。」村田美沙說。
這股活力讓她決定最終的作品不是一件單品,而是一場流動的宴會,她在傳統市場裡的店舖內,擺上低几矮凳,就地舉辦茶席,只要有路過想品茗,就能上桌一同交流文化。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來自未來市場的「舶來品」》展場一隅。(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傳統市場也是在地居民的社交據點,因為跟人的距離很近,買菜時攤販會告訴你烹飪的方法,市場的小吃攤就能看見廚師料理的過程,像是日本的板前(原指廚房或調理場放置「まな板」(砧板)的調理台,後來衍生為在和食專門店工作的職人,泛指日本料理的師傅),但是是更輕鬆的。簡單來說,上市場是一件沒有負擔事情。」她聲音細細柔柔地說,她想做一場台灣風格的茶席,打破正式茶席所有的規矩,呼應著傳統市場總是張開雙臂迎接任何人的到來,會發生什麼她尚且也還未知,但想像著大家穿著輕鬆,踏著寫意的腳步路過,而她在店面一方角落沏茶,就像是市場裡的一員,與台灣的流水席有些相像,一個人或一群人坐下來喝了一杯茶,寒暄或深聊,各種好奇歡迎入座。
(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來自未來市場的「舶來品」》展場一隅。(Photo Credit: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提供)
「不知道會收穫什麼是這件作品最好玩的部分,但是一切的核心是茶與植物緊緊聯繫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我想享受這個過程。」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長期帶狀的行動實驗
這幾年來,傳統市場的變革不斷地在各地發生,如台北大龍市場,又如高雄鹽埕第一公有市場,既要保留常民過往的消費習慣,又得結合現代想像未來與時俱進。我們大致可以想像未來的傳統市場的外觀,環境清朗明亮、污水系統完備、因應不同類型的生鮮,規劃不同的硬體。那麼傳統市場獨特的個性未來會怎麼演變?由新富町文化市場所主辦,邀請日本策展人堤大樹,從九月開始嘗試在萬華三水市場裡丟出問題、放入新意。堤大樹也將在萬華長居一年,關於未來的樣貌,策展團隊不想隨便為台灣寫下結論,但盼能持續性地創作,碰撞火花,挖掘市場內核更多有趣的風景。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村田美沙
2017年開始透過植物療法專注於探討「人與植物的關係」。從日本藥草文化和生產背景出發進行田野調查,並以日本產的藥草開發飲食商品、工作坊和寫作活動。近年她以自己所患的疾病為契機,持續從自然環境中感知的變化來進行身心靈對話,並以食物和裝置為載體來表現。除了開發植物品牌Verseau的產品外,她還以藝術家的身份參與如『MIND TRAIL奥大和 心のなかの美術館』等藝術活動。
www.saishunkan.co.jp/goodaging/《來自未來市場的「舶來品」》——9個推測未來的台日實驗
Vessel of Future Commune
展期|2022.9.3 (六) - 11.20 (日) 10:00 - 18:00
地點|新富町文化市場(臺北市萬華區三水街 70 號,近捷運龍山寺站 3 號出口)
介紹|https://umkt.org/um02GA6Uy
介紹|https://umkt.org/um02GA6Uy
展覽製作團隊
策展人|堤大樹
創作者|大野宏、徐瑞謙、江蕎勤、村上大陸、宗大筠、劉淇、蕭學謙、桜木彩佳、小野裕之、獅子田康平、金蓓雯、洪御、洪郡崎、村田美沙、蔡佩玲
插畫|前田麦
平面設計|www.ddd.pizza
展覽工作團隊
展覽整合|李彥良、洪宜玲、黃駿賢
展覽統籌|余明蓉、謝佳穎、許孟慈
行銷統籌|楊紋昌
行銷推廣|林俐瑄、林惠慈
行政協調|李佳晏、尤恆、謝致先、楊宜奇
影像紀錄|有家攝影
平面攝影|Anpis Foto 王世邦
攝影協力|根田陽生
設計協力|築內國際
翻譯|楊雅筑
策展單位 Loftwork
Loftwork 是一家全球創意公司,在東京、京都和台灣設有分部。深信任何人內心都具備創造力,並以創造人人皆能發揮各自創造力的社會樣貌為願景。Loftwork 以創建一個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創意人被看見的作品集網站為起點。至今擁有遍及全世界 10 個據點的創意社群 FabCafe,並廣泛地與公部門、大型製造商、中小企業和教育機構等跨界攜手合作。以不拘泥於通則的想像力,解決多樣與不同格局的課題。隨著日本新成員 Daiki Tsutsumi 的加入,台灣團隊現以新結構啟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