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Interview

「我花十五年爬一座山。」專訪NOKE忠泰樂生活公共空間設計推手–築內國際設計長Tomo Huang

「這個設計案,大概有十五年了,但是對我來說時間感是更久更久⋯⋯」採訪當天,築內國際的設計長Tomo Huang從15年前的「明日博物館」開始說起。

前傳・明日博物館


2007年忠泰於現在總部現址打造一座為時134天24小時不間斷的藝術展演空間「明日博物館」,用倒數的方式預告即將的消逝,臨時可拆卸的特性也像預售屋,他們將有時效性的「預售屋」及象徵永恆的「博物館」結合,在空間裡做了一場好玩的實驗,用白色的帆布繃出迷宮,邀請10組藝術家共同參去探討未來的可能性是什麼,打破傳統建商的思路,嘗試更多新的可能。
 
築內國際設計長Tomo Huang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那是台灣建商尾牙要唱《愛拚才會贏》、預售屋開賣要請辣妹來跳舞的年代,我們就開始思考怎麼進入文化。於我,是一段去蕪存菁的過程,像在路上撿石頭,想要撿一顆最大的,沿路撿沿路丟。我們相信文化是代代累積的成果,設計之於生活,生活之於美學。」忠泰集團參與藝術的每一步,築內國際設計都相伴在旁,Tomo Huang跟著忠泰集團從建商跨足到家具代理再到真正擁有一座自己的美術館,今年,一座能夠體現品牌理念的百貨也終於落成。


章一・說故事的建築


回望一路走來,「明日博物館」的養分一直都在Tomo Huang的血液裡,加入了文化的意涵,思索的不只是務實的機能,還有更多五感的想像。延伸到NOKE忠泰樂生活,他希望建築能回應城市的脈絡,亦能保有企業的精神,一如過往忠泰集團在尋找建築師前,築內設計就已在團隊裡,一同經歷長時間的風格定調與對焦,「要蓋一棟世界級的建築,對忠泰集團來說很簡單,但我們希望這棟建築它要帶著某種訊息,而不是一個空間,找很多品牌進駐這麼簡單而已。」
 
NOKE忠泰樂生活,英文取自基隆河以北的英文「North Of Keelung River」字首縮寫(Photo Credit:築內國際)

通透、流動是第一個定下的註解,「穿透是我認為很重要的元素,商場不是菜市場,很少人會穿著拖鞋就過去,它不僅是一個購物的空間,也有點儀式感,裡頭不只空間有故事,人看物、人看人,層層堆疊出來的感官享受很重要。」

在建築師都還未定案時,他想像的NOKE忠泰樂生活是一棟不流於形式且雋永的建築,提煉出意涵但不去表現具體,不必述說卻能在此放鬆感受,本身就是一則好看的故事,同時能成為說故事的載體,最後建築交給林友寒建築師操刀,便是延續著這樣的理念,持續發展下去。走到這一步已又是好幾年的光景。
 
2F公共空間以湖泊為主題,可見到充滿漣漪的線條(Photo Credit:築內國際)


章二・爬山


負責公共空間設計的Tomo Huang,從還是空地時就常到基地走動,「商場位在繁華的都市,面向基隆河背面有山,大自然的風光近在咫尺。」台灣這座充滿山的島嶼,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郊山,說到世界級的高山,我們也有。從低海拔的亞熱帶植物,陽光總透著葉片撒下一地光點,往上樹種、葉片的型態拉高拉長,眼前逐漸散開的雲海,萬千風景都在一座山裡。
 
(左)NOKE忠泰樂生活3F梯廳充滿線條感與陽光透過樹梢灑落針葉林的松針意象;(右)4F休憩區的雲朵椅和公共空間的雲海設計互相呼應(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山的想像就此開展在公共空間裡,自嘲很不outdoor的他,那段時間很常開車上陽明山,把自己浸沐在山裡,很多靈感都是山中湧現的,他秀出發想的過程,石頭、樹葉、流水,拉出線條,交疊或擴散、緊密或疏離,取材我們生活周遭的一切。最後,抽象的地景長了出來,從稻浪、湖泊、松徑和雲海,隨著每層樓緩步向上,目的地不盡然是登頂,漫步沿途的風光也是享受。


章三・成為一張白紙


聊起公共空間的精髓,Tomo Huang提及留白的藝術,如何成為一張好的白紙,是他中後期最大的琢磨,他拿出一張閃閃發亮的珠寶照片說到,那是影響他很深的一張圖,因為素淨的背景,才能看出飾品的璀璨。

百貨空間不只將成為商品的載體,更需乘載人們在裡頭的幸福時光,「去逛百貨跟去逛市場是完全不同的體驗,我們會將自己打理好,不一定要西裝領帶,但是不會穿拖鞋。」有點生活感又帶點儀式感,選購美麗的商品,同時路過的行人、氣氛寫意的互動也是風景的一部分,品牌選物、城市品位、還有在空間裡流動的人情完整了百貨的個性。
 
留白的藝術對Tomo Huang來說影響深遠(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公共空間不用成為主角,也沒有必要成為主角,我們要讓進駐的品牌、進來逛街的人在這裡閃閃發光。」不用急忙地填滿,有了餘裕,才能讓更多東西進來。

於是稻浪、湖泊、松徑和雲海開始被拆解轉化,有時化為優美的圖騰,垂吊於天花,有時是延伸的非線性蔓延於天地壁。呼應他的初心,提煉出精神,用設計留下曖昧的邊界,「大家進來不只是來買東西如此目的性的事情而已,我們用設計創造出了另一個世界觀。這裡跟別的百貨不一樣,空間是留白的,動線是流動的,設計是隱於無形的,整座商場就是一場藝術。」這段過程彷彿是一場漫長的策展。
 
(左)NOKE忠泰樂生活1F公共空間以轉化的稻浪為意象(Photo Credit:築內國際);(右)連接3F和4F的挑空大階梯為NOKE忠泰樂生活極為受歡迎的區域(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章四・工業化

 

感性的設計最終將回歸理性,他提及商業空間的設計尺度較大,模組化、工業化一直是他致力推行的,工業化不代表無聊,而是利用數種不同的線條、圖騰排列,創造震撼的視覺,同時能夠在顧及施工品質。「再好的想法,沒有在施工端被好好落實都是徒勞。」面對大型的設計案,更多是跨團隊的整合,當公式越簡單在最終端就越能保有彈性的空間。「你說模組化會無聊嗎?不會,你看NOKE忠泰樂生活全是模組化的成果,日本許多百貨如表參道之丘亦是。」

 
(Photo Credit:築內國際)


結尾・文化是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


開幕的當天,Tomo Huang感到如釋重負,15年如一瞬,回想起來痛苦的記憶已漸漸淡去,他笑說在乎的還是可以留下什麼?「做這樣的設計我們思考的首要絕不是台灣人過去喜歡什麼,是我們想要給你們什麼?土地給予的重量、企業的理念、對極致的追求、對藝術不妥協的精神。文化是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跟做設計很像,會持續淬鍊與淘汰。」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Kris Kang)


他的筆很有重量,下筆後長出來的設計會佇立在城市裡很久很久,他期盼設計是生活美學的展現,情感的培養皿,他說台灣人喜歡標準答案,但Tomo Huang不想成為1+1=2的公式,偶爾衝撞、迷路,這份不斷自我質問的勇氣與堅持,最終都會穿越迷霧,成為城市中一縷溫暖涼風。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