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謝宗哲談建築】自然系建築之三:環境的模擬──石上純也(下)

日本建築新銳石上純也(Junya Ishigami)探究事物本質以研究建築,並將建築創作拉高到處理整體環境的範疇,在看過上篇幾個建築案例後,繼續來介紹其他作品,看到這片白色樹林了嗎?它是石上純也的建築代表作──「神奈川工科大學 KAIT 工房」,建築內部的列柱像是不規則地被隨機擺放,好奇這些細柱如何能撐起建築體嗎?一起來看看石上純也如何構思這個空間巴。
森林與建築之間神奈川工科大學 KAIT 工房
 
這個看起來晶瑩剔透的方形量體位於神奈川工科大學校園內,是石上純也的第一個實際建築作品,它是學生可以自由使用的多功能工房。
 
2 千平方公尺的單一空間(one-room)中完全沒有任何遮斷視野的牆壁,是由厚度、長短與設置角度有著微妙差異的 305 根白色薄柱所排列支撐。




石上純也透過周圍的連續性地景,配合伸展蔓延的天花板與地板,輕盈地創造出 KAIT 工房的造型,自然地將建築融合到環境的巨大尺度中。(Photo credit: junya ishigami + associates;Iwan Baan)

這些林立、有著不同疏密程度的列柱看似隨機配置,實際上卻是開發了專用的設計軟體,歷經2年的時間微調,將所有柱子的配置經過嚴密的計算之後才加以決定的。
 
主要的意圖在於盡可能不去顯現其中的恣意性,因著空間內柱子疏密程度的變化,自然地可以在當中設定出適合個人使用的空間,或是適合分組討論的開放空間,就像是人在使用自然環境的狀態。
 


 

工坊內有無數列柱錯落,在室內走動,這寬大空間內的風景就如萬花筒般不斷產生變化。(Photo credit: junya ishigami + associates)

人們於是在這棟建築物內的各種通道中來回遊走,並在當中體驗和發現各種空間,這個工房除了是一個既封閉又開放、如自然森林般的空間之外,同時也再次回應了石上純也在建築創作上對空間曖昧性的追求。
 
創造地平線神奈川工科大學 KAIT Café
 
這是石上純也目前規劃中、讓學生能在校園中放鬆的休閒空間,被要求置入的空間機能包括咖啡廳、休息區、多功能廣場、烤肉廣場、雨天練習場等。
 
它是一棟擁有巨大平面的單一樓層式建築,天花板平均高度為 2.3 公尺,內部連一根柱子都沒有。


相較於 KAIT 工坊宛如樹林般充滿柱子的空間,石上純也在 KAIT Café 這個案子中則試圖創造完全沒有柱子的空間。(Photo credit: junya ishigami + associates)

這個既細薄又無比寬廣的空間,屋頂的厚度大約30至50公釐,在輕盈的屋頂上,茂密花草生長著,也被藤蔓植物包覆,光、風與水都能穿透而過,為了創造與周圍地景的連續性,地板保留土壤地面,並種植各種植物,屋頂與地板於是都成了地景的一部分。
 

像原野般廣闊開放,融入地景中的 KAIT Café。(Photo credit: junya ishigami + associates)

在這個案例中,石上純也創造出一個伸手可及的低矮親密空間,以及一直連續到地平線為止的廣闊開放空間,藉由將這兩個尺度緩和而溫柔地溶解在一起,來創造出新型空間的尺度,就如同覆蓋在地球表面上的大氣那樣,石上純也試著去思考一種無比纖細、輕薄平坦、不斷往外擴展之建築的可能性。
 
如同大氣與地表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比例是較任何地方都還要開闊、較任何地方都要單薄的,這就是風景的比例啊,石上純也的這個提案就如同是將一片巨大的蕾絲鋪在大地之上,而那之間則產生了新的環境。
 
天空的居住
 
在這個只可能會出現在繪本中的夢幻提案裡,石上純也以幾乎等同於廣大地球環境的尺度,來思考如同溶解於既存環境中那廣大而密度極端稀薄的都市狀態。



 
石上純也的建築裝置《天空的居住》呈現由極細長的建築集結的城市。(Photo credit: junya ishigami + associates) 

這是將一棟棟建築物同時套進我們日常的尺度及地球環境尺度所產生的比例效果,例如,相對於樓板的大小,這是樓高非常高的高層建築,有如處於空中一般的開放性。由於前往上方樓層的距離非常遠,因此只要往上一層,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景色擴展,和一般的積層建築一樣,雖然樓層是不斷反覆的,不過各個樓層都具有完全不同的環境,在這個由完全不同環境所層積的建築裡,各樓層的風景、天氣與氣象,都是充滿變化的。
 
雲的層積與堆疊
 
石上純也認為若整個世界變成螞蟻世界的那種尺度,那麼草、葉與花之類的植物也能做為構造體來被感知,比如雨滴,想必就會成為砲彈般的存在,於是,石上純也以雲為例,來進一步說明。




石上純也以自然生物界比擬人與建築的關係,在展場中他以鐵絲網和半透明布料編織製成「人工雲層」。(Photo credit: junya ishigami + associates) 

螞蟻的大小約 3 公釐,而雲的顆粒大小則約是直徑 0.01 公釐,在這個模型中,人就等同是螞蟻的大小,將這個模型做成 1/1000 來思考的話,就會變成[人的大小:這棟建築物樓板的厚度]等於[螞蟻的大小︰雲的顆粒大小]這樣的關係。

也就是說,同樣比例尺的人類在這個模型中步行的感覺,或許就會像是螞蟻在雲上漫步的感覺吧,那就如同把輕薄的平坦板狀的雲加以層積、堆疊起來一樣,這同時也是對於建築(包括構造體)與自然環境「擁有相近的尺度感」所嘗試的思考。
 
 
探索建築的嶄新尺度與規模邁向環境的建築
 
石上純也在著作《建築のあたらしい大きさ》(如下圖)中對其創作思想有以下細膩的描述:

「盡可能微小的事物;盡可能低密度的事物;盡可能廣大範圍的事物。我想以這樣的尺度來思考建築。
 
……我想創造出如自然環境般的空間尺度感,如風景般開放、像天空般寬廣、像雲那般地輕盈、像雨一般纖細,這些是到目前為止的建築未能具備的尺度,過去創造建築往往都是為了隔離我們與所存在的自然環境(或說自然現象本身)之中加以隔離。

……然而,現在我們已經無法將自然與人工環境切開來思考建築,我們所製造的人工環境無比猛烈地擴展,其影響已經及於整個自然環境,自然環境也持續帶給我們巨大的衝擊。自然環境與人工環境的界線已經漸漸變得曖昧,持續地產生出新的環境來。
 
……我想試著在這個嶄新的環境當中來思考建築創作的可能性,『建築是遮蔽物』這個意象並不適合仍在持續誕生中的新環境,並不是把建築當成遮蔽物,而是把它視為環繞著我們的『環境』。」


石上純也為義大利「Living Divani」設計的《Family Chair》,由鋼管勾勒出有機形態,共有 5 種不同造型,就像是椅子家族般。

  
左圖:《Garden Plate》是一張矮咖啡桌,看起來清透無比,桌面上凹陷的區塊可以用來擺放餅乾、杯盤或小盆栽等,也創造了一個小型的風景。右圖:2010 年為「Living Divani」所做的《Drop Table》。

石上純也在可能性的極限邊緣,在確認了物理條件的前提下,構想著過去誰都未曾經驗過的空間,在想像力這一點上,或許和美國發明家型建築師富勒(Buckminster Fuller)極為接近,但石上純也則帶有更多夢想的色彩—如地形、氣象等廣義的環境都成了他的設計對象,擴張了建築的可能性。
 
對石上純也而言,「新的環境=建築」,那是建築的嶄新大小,是建築的嶄新意象,同時也是來自於石上純也一種天真、大膽、溫柔接觸環境的空間寓言與建築狂想。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