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Snøhetta 挪威新作「Čoarvemátta」文化中心啟用!為薩米人建造,低矮建築如獸蟄伏高原 Snøhetta 挪威新作「Čoarvemátta」文化中心啟用!為薩米人建造,低矮建築如獸蟄伏高原

Snøhetta 挪威新作「Čoarvemátta」文化中心啟用!為薩米人建造,低矮建築如獸蟄伏高原

挪威建築師事務所Snøhetta最新作品Čoarvemátta文化中心落成,獨特低矮建築外觀由中心向三方延伸,弧形、木造結構、顏色選擇等設計皆向薩米文化取經,在風吹草低的高原上如獸低調安靜與環境共存。
Čoarvemátta 教育文化中心基地位於挪威北部高原芬馬克高原。(Photo Credit:Snøhetta、Photography by Lars Petter Pettersen)


Snøhetta 攜手 70°N architecture、藝術家 Joar Nango 共同於 2021 年拿下薩米劇院與校園建築競圖,近期正式落成啟用。Čoarvemátta 源自薩米語中的「角、根」,意指馴鹿鹿角內部最堅實強韌的部分,象徵品質、力量與團結。Čoarvemátta 基地位於挪威高原芬馬克高原(Finnmarksvidda),是專為北歐原住民族薩米人建造的新文化教育中心,融合了薩米國家劇院 Beaivváš、、薩米高中與馴鹿放牧學校。
 

建築南側主入口露天劇院,設有火坑(arrán)與取自鄰近高原的坐石。(Photo Credit:Snøhetta、Photography by Lars Petter Pettersen)


延伸閱讀
Snøhetta打造北海道「NOT A HOTEL RUSUTSU」!漫天粉雪、壯麗景緻環繞,以「天頂」為概念形塑靜謐空間
Snøhetta挪威新作「Vertikal Nydalen」!獨特造型結合多項創新技術,打造自然通風的零耗能建築
Snøhetta設計!挪威人西方之家Vesterheim Commons:以卓越造船能力為靈感,打造船帆冷杉木構屋簷
 

北面與南面的傾斜屋頂最大限度地降低,讓建築宛如一隻蟄伏於大地的動物般低調共存。(Photo Credit:Snøhetta、Photography by Lars Petter Pettersen)


Snøhetta 創始合夥人 Kjetil Trædal Thorsen 表示:「我們很自豪能為這座期待已久且重要的建築貢獻力量。對建築師來說,將劇院與馴鹿放牧學校整合在一起十分有趣,這也證明優秀的建築能夠連接兩個截然不同的功能。同時,這座建築也實現有效的資源利用,以及融合薩米傳統工藝 。」這座建築符合被動式節能建築標準(Passive House standard),在供暖與製冷上有 90% 能自給自足,歸功於 40 個鑽入地下約 250 米的地熱井形成完善的地源熱泵系統。
 

Čoarvemátta 建築體朝向三個方向延伸,分別是劇院、工作坊與教室、學校行政區。(Photo Credit:Snøhetta、Photography by Lars Petter Pettersen)


Čoarvemátta 建築體朝向三個方向延伸,分別是劇院、工作坊與教室、學校行政區,主入口與大廳位於中央,為學校與劇院的使用者創造不經意交流的聚集地。每一面建築立面以不同方式與環境景觀相互呼應,建築低矮、型態有機,比例和諧地融入周圍山丘及高地,消減傳統建築中任何尖銳的可能性。北面與南面的傾斜屋頂最大限度地降低,讓建築宛如一隻蟄伏於大地的動物,不突兀也不張揚,低調安靜與環境共存,建築團隊希望達到從遠處不容易被發現的效果。
 

弧形輪廓、帶天窗的大廳與煙孔皆受薩米馴鹿放牧地區典型的木造結構建築啟發。(Photo Credit:Snøhetta、Photography by Lars Petter Pettersen)


建築的分支形狀自然形成了三個戶外空間,建築南側主入口、私密的圓形前院為露天劇院,設有火坑(arrán)、取自鄰近高原的坐石。建築北側預留大片區域,將由當地專家建造馴鹿圍欄,圍欄與建築內部的馴鹿放牧部門直接相連。建築東側高原與建築自然相接,地形與植被盡可能維持原貌。
 

(Photo Credit:Snøhetta、Photography by Lars Petter Pettersen)


建築外牆由直立礦石松木製成,面積龐大的屋頂有 4930 平方米,選用挪威奧斯陸改良木品牌 Kebony 兼具環保與成本效益的木材鋪設;劇院山牆上的 Alta 板岩則是回收使用自遭拆除的小學。Snøhetta 同步設計功能導向的指標設計,為滿足多種薩米語支與挪威語需求,廣泛使用圖形、圖像元素以提高遠距離的可讀性。
 

(Photo Credit:Snøhetta、Photography by Lars Petter Pettersen)


弧形線條、如同 reahpen(薩米語,指帳篷頂部的煙囪開口)帶天窗的大廳與煙孔,以及木質承重結構,都是受到薩米馴鹿放牧地區典型的木造結構建築啟發,像是薩米傳統帳篷 lávvu。Snøhetta 建築師暨 Čoarvemátta 項目負責人 Bård Vaag Stangnes 表示:「建築形狀是讓劇院與學校空間擁有一致性,並讓所有功能匯聚在一起。我們同時向薩米傳統建築元素借鑒,包括向入口處延伸,擁有柔和輪廓的天窗、支撐結構與屋頂形狀。」
 

(Photo Credit:Snøhetta、Photography by Lars Petter Pettersen)

建築中央區域,包括大廳、門廊與劇院大廳都塗上了溫暖紅色調,當使用者遠離中心朝不同方向走去,顏色則逐漸轉為冷色調,直到建築尾端出現藍色;從門、牆到地板之間顏色漸變的靈感均參考薩米人的用色傳統。由於建築所在地一年裡大部分時間都被白雪覆蓋,從外觀看,這座建築就像是冬日裡的一抹寧靜風景,然而踏入其中,卻彷彿極光下的絢爛世界,產生鮮明對比。
 
(Photo Credit:Snøhetta、Photography by Lars Petter Pettersen)
(Photo Credit:Snøhetta、Photography by Lars Petter Pettersen)

此外,挪威國家公共空間藝術專業機構 KORO 負責 Čoarvemátta 的藝術品採購,本次共有六件藝術品,兩件新作包括:挪威薩米藝術家與作家 Máret Ánne Sara(1983-)設計劇院舞台幕布,瑞典薩米當代藝術家 Britta Marakatt-Labba(1951-)為建築公共區域創作刺繡作品〈Miin Duoddarat / Our Plains〉。此外,舊校舍既存藝術品也搬到新建築中,有薩米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 Aage Gaup(1943-2021)與 Iver Jåks(1932-2007)的大型藝術作品。
 
(Photo Credit:Snøhetta、Photography by Lars Petter Pettersen)

Snøhetta|https://www.snohetta.com/
70°N architecture|https://70n.no/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