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建築時代來臨!哈佛大學新地標、Studio Gang設計木造樹屋中心,2025秋季啟用
哈佛大學今年秋天將迎來首座全校性會議中心、嶄新地標 David Rubenstein Treehouse,這座低碳木造、高度社交的建築出自Studio Gang 之手,也是哈佛首批示範性綠色建築之一。

Studio Gang操刀,哈佛首座木造低碳建築
就像發起一場重新定義會議空間的小實驗般,國際建築事務所 Studio Gang 以攀爬樹屋的童趣體驗,融入本次為波士頓哈佛大學的企業研究園區會議場所 David Rubenstein Treehouse。基地位置優越,坐落於西方大道 20 號,與哈佛商學院相望,距離新建科學與工程綜合大樓僅咫尺之遙,地理位置使其成為連結學術、創新與商業的理想場域。
建築團隊考量這類建築通常比較封閉,且與周遭環境脫節、消耗不少能源,作為哈佛大學首座木造建築,樹屋建築強調低碳建築,並創造出鼓勵交談、協作,以及與周邊社區和環境連結的場域。

樹屋面積約 5100 平方公尺,從無障礙設計出發,一樓設有多個入口與透明外牆,營造出開放友善的氛圍。中央樓梯以天窗照明,突顯木質結構的自然之美,形成建築骨幹。主要會議空間「樹冠廳」以分枝及交叉結構支撐,構築出連結樹冠與周圍校園的交融景觀。外牆也展現永續採伐的木材來源,並攜手景觀設計事務所 SCAPE 合作,一起定義樹屋背後以創新與永續建築為基礎出發的建築身份。

提供鄰里交流聚會的開放式中庭平台、中央樓梯、寬敞上層門廊,予人彷彿置身樹冠間的寬闊感受;中央電梯與公共大廳融為一體,電梯井的形狀也特別以樹幹為輪廓,為穿過建築的旅程增添奇想,自各個樓層都能欣賞到一覽無遺的開闊景色。
此外,可持續性也是 Studio Gang 樹屋設計核心之一,在立面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需求,同時最大化引入自然採光。大面積太陽能板屋頂為全電力系統供應潔凈能源(clean energy,意即產生電能時較不會造成環境汙染之能源),預計每年可產生78兆瓦時的再生電力。

創新的環保理念也體現在建材運用,如在混凝土中使用回收玻璃;以及設計雨水收集系統,即生態滯留槽(收集和過濾污染雨水逕流的景觀特徵)與屋頂雨水收集系統彼此融合支持灌溉系統,為樹屋的低生態足跡作出貢獻。這些綠色策略不僅減少建築在碳排上的影響,同時也創造出吸引野生動物的生物多樣性環境。
隨著 2025 年秋季開幕將至,哈佛大學也期望 David Rubenstein Treehouse 能成為哈佛大學社群及學術界的重要聚所,為教育、研究與創新提供一處永續發展的理想平台。



低碳建築,永續未來的建築典範
談了這麼多,什麼是低碳建築?當全球各國致力於減緩氣候變遷,低碳建築、零碳建築已成為建築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低碳建築的核心概念,是從建築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下手,自規劃設計、施工建造、後續營運,甚至是最終拆除處理等過程,將碳足跡降至最低。
在建材選擇方面,低碳建築特別強調使用再生材料、可回收材料及低碳排建材,積極推動建材的循環經濟。這不僅能減少原物料開採對環境的衝擊,更降低建材製造過程的碳排放。同時,採用模組化建築技術等創新工法,也能有效減少施工過程中的材料浪費,進一步降低碳排放。

為了有效推動低碳建築的發展,內政部與相關機構推行了低碳建築標示制度,根據建築物的碳排放量進行評估和分級。這套制度不僅提供了明確的評估標準,也為建築業者提供了具體的減碳目標。政府更透過相關法規的制定和獎勵措施,鼓勵業界積極投入低碳建築的實踐。
國際間亦有許多成功的低碳建築案例可供參考,如被動式建築及零能耗建築(Zero Energy Building)等,這些案例透過節能設計、智慧系統整合,達到減碳目標,又能確保建築使用者的居住舒適度,致力於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低碳建築不僅能降低建築長期營運成本,也能提升建築市場價值。隨環保意識日益加速提升,具低碳認證的建築物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無論此時或未來,低碳建築將持續扮演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角色,透過技術創新、政策支持和社會參與,低碳建築將成為建築產業的主流發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