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船與海洋為意象打造!「屏東縣王船文化館」傳承東港迎王祭典文化與傳統技藝,1:1 王船成亮點
台灣首座聚焦迎王祭典文化的博物館「屏東縣王船文化館」,歷經三年建設,於2024年底落成啟用。建築以船形與海洋為意象設計,彰顯出東港的在地特色;館內除了有豐富展品,一艘42公尺長的王船也成吸睛亮點。
曾營運逾半世紀的屏東縣台鐵東港支線,在2002年正式廢止後,其線終點東港車站的基地成為了當地都市計畫中的「機九用地」。政府為了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與文化環境,陸續在此規劃興建東港鎮公所、東港轉運站、立體停車場、社會福利綜合館等公共設施,其中,台灣首座以迎王祭典文化為主題設立的博物館「屏東縣王船文化館」,歷經近三年建設,於去年(2024)底落成啟用。
「屏東縣王船文化館」於2024年12月啟用。(Photo Credit:趙建銘建築師事務所)
(Photo Credit:屏東縣王船文化館)


台灣首座聚焦「迎王祭典文化」的藝文地標
共有五層樓的館舍,由打造高雄鼓山魚市場、台東大武之心南迴驛等作的趙建銘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設計團隊以「王船」為概念,透過形式轉譯呈現王船與海洋意象、連結東港在地特色;在屋頂上方的開孔設計象徵王船靈魂的龍目,下方折線設計採用透明玻璃窗減低量體的壓迫感,以海浪般的動態曲線,承載永不停息的文化精神,並引入自然風與遮陽系統來減少耗能、彰顯出永續理念。
以王船為概念的建築由趙建銘建築師事務所設計。(Photo Credit:屏東縣王船文化館)
(Photo Credit:屏東縣王船文化館)





文化館的Logo則取自王船正面的輪廓,並以上寬下窄的造型比例帶出王船的氣勢。其三等份呼應著王爺信仰中特有的計時單位——三年為一科;同時由下往上堆疊的結構,呈現眾人齊心共造王船,與代代傳承的意象,交疊的漸層也呼應著西南沿岸的海洋信仰文化。

五大主題展示傳統技藝的傳承,巨型王船成亮點展品
王船文化館館內設有「海洋信仰」、「千歲巡狩」、「屏東代巡」、「打造神舟」與「東港迎王」五大主題展示區。其中,於三樓懸掛的42公尺長王船為最大亮點,這艘1:1的典藏王船由在地國寶級師傅依循古法、耗時半年親手打造,透過沉浸式體驗,民眾可近距離認識王船的歷史脈絡與其精湛工藝。
王船文化館共有五層樓空間。(Photo Credit:屏東縣王船文化館)

進到一樓大廳,抬頭便可見彩繪華麗壯觀巨大王船,跟一艘小型抓鮪魚的漁船一樣大,這也是東港跟小琉球造船司的手藝,充分展現了東港迎王信仰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美感。沉浸式劇場「生命的長河」記錄著2021辛丑正科王船祭典,橫跨至2024甲辰正科平安祭典,並邀請從小身為轎班的東港在地藝術家黃志偉擔任旁白,將東港王船文化的點滴融入自身的故事情境,解開迎王平安祭典與王船的歷史起源,並讓觀眾猶如親臨現場般感受祭典的震撼。
從入口進入的一樓大廳,挑高的量體結合挑空設計,創造出神性的空間尺度。(Photo Credit:屏東縣王船文化館)
館內展示著豐富的工藝品。(Photo Credit:屏東縣王船文化館)



二樓藉由常設展呈現臺灣王船的演進與東南亞一帶的王船文化,透過五大國家級民俗無形文化資產——南鯤鯓海漂王船、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西港刈香、台南十三艙、南關線三大廟、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了解臺灣王船的演進與海外的王船文化。此外,「王巡鯤島」互動地圖將帶領觀眾發現台灣各地的王爺信仰文化網絡。


三樓聚焦於屏北與屏南的地方特色,因屏東縣內各地不同的生活習俗,各自延伸出在地特色的迎王祭典;典藏王船可近距離欣賞精雕細琢、彩繪華麗的傳統工藝,不同於東港東隆宮王船,上面的彩繪將八仙的坐騎改成東港魚業的水族,有黑鮪魚、旗魚、蝦,近距離欣賞東港王船的美。牆面上還有這次造船司們留下了的現吋版,造船司就是用這版去打造一艘王船,這個木造漁船技術也是因為東港迎王的關係,三年做一次,不斷的製造意外地將技術保留到現在。



四樓則以三年一科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為主軸,重現完全遵照古禮的祭祀科儀,當地居民為了迎接代天巡狩千歲爺的駕臨,幾乎全鎮總動員,展場還原「迎王祭典」繞境的場景,以人像、神轎以及儀仗器物等真實場景介紹祭典中的各式組織、信眾、祭典儀式。其中,「七角頭」轎班更獨具特色,由父傳子、子傳孫,代代延續,在臺灣的王爺信仰與祭典文化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Photo Credit:屏東縣王船文化館)
(Photo Credit:屏東縣王船文化館)


公共藝術計畫點綴周邊環境
此外,除了館內豐富的王船文化展品,為了美化「機九用地」,以海洋、波光、風動等意象為設置理念的公共藝術計畫也在館方周邊展開。其主題「風‧Donggang」,取自諧音「風動感」,意喻東港造船技藝與航海技術等無形資產,同時也具有風起揚帆出航的漁村生活記憶,計畫邀請到台灣設計師Daniel Wong、屏東在地藝術家林壽山及曾文章規劃創作共3件公共藝術,同時也邀請美國風動藝術大師安Anthony Howe參與,創作他在全臺唯一一件的公共藝術《風之漩舞》(Disko),透過藝術搭建屏東與國際文化交流的橋樑。
Anthony Howe於台首作《風之漩舞》。(Photo Credit:屏東縣王船文化館)
Daniel Wong專為東港創作的藝術作品《風動東港》。(Photo Credit:屏東縣王船文化館)

藝術家林壽山偕同兒子林佳柏共同為東港創作《祈願之舞》(左);屏東台灣工藝之家創作者曾文章《微風東港》(右)。(Photo Credit:屏東縣王船文化館)




屏東縣王船文化館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 09:00-18:00
休館|每週一(如遇國定假日正常開館,休館日另行公告)
地址|屏東縣東港鎮船頭路9號
票價|全票NT120;優惠票NT60(優惠票及免票適用對象詳官網、王船館售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