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台灣設計展〈彰化行〉分區導覽!「C區 彰南」在自然中呼吸——從綠色產業到永續生活的未來之行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行〉第三展區走進彰南,以自然、永續與生態為主軸。從彰化國際展覽中心的科技能量,到田尾公路花園的生命景觀,六展館串起人與土地的對話,展現設計如何回歸自然、與萬物共行。
當「行」從城市與文化走入土地,2025 台灣設計展〈彰化行〉的第三大展區——C 區「彰南」(C1-C6),重新回到自然的懷抱。
展期自 10 月 10 日至 10 月 26 日,彰南展區以「自然、永續、生態」為主軸,串聯產業聚落與田園聚村,在不同尺度間,探索人與環境如何共創未來。從彰化國際展覽中心的科技能量,到田尾公路花園的生命景觀,這一區的「行」,是土地回應時間的呼吸。
彰南展區主視覺(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彰南展區展館分佈(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地點|彰化國際展覽中心
在這塊土地上,眾志成城的力量正靜靜運轉。「彰化力」不只是產業實力的象徵,更是一種獨特的節奏——它奮力卻不躁進,精準而帶有巧勁,在進退之間尋得平衡,也在競爭中孕育合作。
展覽以「冠軍行」為題,邀觀眾走進彰化的產業核心,看見這座城市如何以專業與創新,串起台灣製造的脈絡。從紡織到水五金,從機能布料到環保再生材料,鹿港、和美一帶的工廠如同密集的毛細血管,支撐著島嶼的製造能量。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自行車與汽車零組件產業在此集結上下游供應鏈,精密加工技術成就了無數創新設計,讓「Made in Changhua」成為台灣製造的關鍵支柱。同時,風電與綠能的導入也揭示未來方向——全球最佳二十風場之一的彰化外海,正讓永續的風機轉動,串連科技、製造與自然資源的跨域實踐。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走進展場,就像走入一座以創新為引擎的能量庫。每一項製造成果,都是城市堅持與智慧的體現。
展覽地點|田尾遊客中心旁
走進「溫室城堡」,就像踏入一座會呼吸的花園。陽光透過玻璃灑下,水氣在空氣中緩緩蒸散,植物與人共同編織出一種溫柔的節奏。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這座以溫室為主體打造的植物城堡,融合透氣休憩設計與創新植栽試驗,讓四季綠意與花香在此流動交織。從育種成果到景觀應用,每一方空間都展現園藝的多元可能,讓旅人在光影間感受植物的生命力,也在其中看見田尾邁向「永續園藝城市」的未來想像。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地點|田尾遊客中心
「這裡,是一座以田尾為名的學校。」展覽以「田尾學」為核心,邀請觀眾回到土地現場, 重新理解植物、生活與教育的關係。
從田園聚落、花卉產業到原生植物教育,〈植物學校〉以訪談與共創藍圖的方式, 呈現田尾居民對地方未來的想像。四大主題——登入在地、探索島嶼、花藝生活、啟動未來——如同一門門生活課程,引導觀眾從被動觀賞走向主動參與,學習如何與自然共處、與土地同行。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地點|田尾公路花園
每座裝置,都是田尾的基因。走一趟民族路,就能讀出這座花鄉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田尾DNA〉由藝術家陳普以「品牌再造」為題,以藝術裝置重塑地方產業的形象。 展覽以「植物 × 設計 × 生活」為核心,將花卉產業的符號轉化為五感體驗的場景。 沿著公路花園步行區漫遊,每一步都能捕捉田尾的氣味、光影與細節之美。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這不只是拍照打卡的展覽,更是一場關於「如何讓地方再生」的提問——當藝術與園藝相遇,品牌也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展覽地點|田尾公路花園
這是一條獻給行家的路。在〈植物行〉,旅人將走入田尾的日常肌理,探索那些隱藏於巷弄之間的「私人花園」。
從行家的庭園設計到「自然工業」的幕後故事,展覽揭示田尾花卉產業的生產鏈與生活面。 每一間園藝店就像一座微型博物館,收藏稀有植物與歲月故事,展現地方如何將勞動轉化為美學。
最後,觀眾可依循「祕徑(Pop-Up Trail)」的指引,走進田尾人的生活現場,體驗植物如何成為連結人與世界的語言。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策展團隊|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文化銀行
展覽地點|田尾公路花園
在田尾,可以看見台灣,也能看見世界。這裡保留著冰河時期以來的植物記憶,原生植物成為島嶼生態最珍貴的資料庫。
〈島嶼群像〉以 20 扇植物窗景構築展場,邀觀眾穿梭於不同的景觀語言之間:從吳書原操刀的原生植景,到在地設計師的匠心之作,每一窗都是一次「生態與美學」的對話。
(圖片提供:台灣設計研究院)
展覽呈現田尾作為世界級園藝聚落的能量,也讓人重新理解「綠色產業」不只是商業活動, 更是一種以自然為師的生活哲學。
從〈彰化力〉的產業能量,到〈田尾行〉的自然詩篇,C 區「彰南展區」讓「行」回歸土地與萬物。設計在這裡,不再是造物,而是一種聆聽——聆聽風的流向、植物的生長、土地的回應。
>> 2025 台灣設計展〈彰化行〉分區導覽:
「A區-彰化」從製造的智慧開始——走進十種設計想像
「B區-鹿港」穿越信仰與工藝的時光——感受文化再生的深呼吸
「C區-彰南」在自然中呼吸——從綠色產業到永續生活的未來之行
展期自 10 月 10 日至 10 月 26 日,彰南展區以「自然、永續、生態」為主軸,串聯產業聚落與田園聚村,在不同尺度間,探索人與環境如何共創未來。從彰化國際展覽中心的科技能量,到田尾公路花園的生命景觀,這一區的「行」,是土地回應時間的呼吸。


C1|冠軍行:彰化力
策展團隊|財團法人嶺東科技大學、樸實創意展覽地點|彰化國際展覽中心
在這塊土地上,眾志成城的力量正靜靜運轉。「彰化力」不只是產業實力的象徵,更是一種獨特的節奏——它奮力卻不躁進,精準而帶有巧勁,在進退之間尋得平衡,也在競爭中孕育合作。
展覽以「冠軍行」為題,邀觀眾走進彰化的產業核心,看見這座城市如何以專業與創新,串起台灣製造的脈絡。從紡織到水五金,從機能布料到環保再生材料,鹿港、和美一帶的工廠如同密集的毛細血管,支撐著島嶼的製造能量。

自行車與汽車零組件產業在此集結上下游供應鏈,精密加工技術成就了無數創新設計,讓「Made in Changhua」成為台灣製造的關鍵支柱。同時,風電與綠能的導入也揭示未來方向——全球最佳二十風場之一的彰化外海,正讓永續的風機轉動,串連科技、製造與自然資源的跨域實踐。


走進展場,就像走入一座以創新為引擎的能量庫。每一項製造成果,都是城市堅持與智慧的體現。
C2|田尾行:溫室城堡
策展團隊|日目視覺藝術、梧樹森林空間、文化銀行展覽地點|田尾遊客中心旁
走進「溫室城堡」,就像踏入一座會呼吸的花園。陽光透過玻璃灑下,水氣在空氣中緩緩蒸散,植物與人共同編織出一種溫柔的節奏。

這座以溫室為主體打造的植物城堡,融合透氣休憩設計與創新植栽試驗,讓四季綠意與花香在此流動交織。從育種成果到景觀應用,每一方空間都展現園藝的多元可能,讓旅人在光影間感受植物的生命力,也在其中看見田尾邁向「永續園藝城市」的未來想像。



C3|田尾行:植物學校
策展團隊|文化銀行展覽地點|田尾遊客中心
「這裡,是一座以田尾為名的學校。」展覽以「田尾學」為核心,邀請觀眾回到土地現場, 重新理解植物、生活與教育的關係。
從田園聚落、花卉產業到原生植物教育,〈植物學校〉以訪談與共創藍圖的方式, 呈現田尾居民對地方未來的想像。四大主題——登入在地、探索島嶼、花藝生活、啟動未來——如同一門門生活課程,引導觀眾從被動觀賞走向主動參與,學習如何與自然共處、與土地同行。

C4|田尾行:田尾DNA
策展團隊|日目視覺藝術、文化銀行展覽地點|田尾公路花園
每座裝置,都是田尾的基因。走一趟民族路,就能讀出這座花鄉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田尾DNA〉由藝術家陳普以「品牌再造」為題,以藝術裝置重塑地方產業的形象。 展覽以「植物 × 設計 × 生活」為核心,將花卉產業的符號轉化為五感體驗的場景。 沿著公路花園步行區漫遊,每一步都能捕捉田尾的氣味、光影與細節之美。

這不只是拍照打卡的展覽,更是一場關於「如何讓地方再生」的提問——當藝術與園藝相遇,品牌也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C5|田尾行:植物行
策展團隊|文化銀行展覽地點|田尾公路花園
這是一條獻給行家的路。在〈植物行〉,旅人將走入田尾的日常肌理,探索那些隱藏於巷弄之間的「私人花園」。
從行家的庭園設計到「自然工業」的幕後故事,展覽揭示田尾花卉產業的生產鏈與生活面。 每一間園藝店就像一座微型博物館,收藏稀有植物與歲月故事,展現地方如何將勞動轉化為美學。
最後,觀眾可依循「祕徑(Pop-Up Trail)」的指引,走進田尾人的生活現場,體驗植物如何成為連結人與世界的語言。

C6|田尾行:島嶼群像
策展團隊|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文化銀行展覽地點|田尾公路花園
在田尾,可以看見台灣,也能看見世界。這裡保留著冰河時期以來的植物記憶,原生植物成為島嶼生態最珍貴的資料庫。
〈島嶼群像〉以 20 扇植物窗景構築展場,邀觀眾穿梭於不同的景觀語言之間:從吳書原操刀的原生植景,到在地設計師的匠心之作,每一窗都是一次「生態與美學」的對話。

展覽呈現田尾作為世界級園藝聚落的能量,也讓人重新理解「綠色產業」不只是商業活動, 更是一種以自然為師的生活哲學。
從〈彰化力〉的產業能量,到〈田尾行〉的自然詩篇,C 區「彰南展區」讓「行」回歸土地與萬物。設計在這裡,不再是造物,而是一種聆聽——聆聽風的流向、植物的生長、土地的回應。
>> 2025 台灣設計展〈彰化行〉分區導覽:
「A區-彰化」從製造的智慧開始——走進十種設計想像
「B區-鹿港」穿越信仰與工藝的時光——感受文化再生的深呼吸
「C區-彰南」在自然中呼吸——從綠色產業到永續生活的未來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