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以台灣地貌為靈感:RSHP 設計「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亮點、北登機廊廳預計 2025 年底啟用 以台灣地貌為靈感:RSHP 設計「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亮點、北登機廊廳預計 2025 年底啟用

以台灣地貌為靈感:RSHP 設計「桃園機場第三航廈」建築亮點、北登機廊廳預計 2025 年底啟用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由英國 RSHP 設計,結合奧雅納、宗邁及台灣世曦等團隊合作,以台灣山海景觀與候鳥飛行姿態為靈感打造。第三航廈整體預計 2027 年完工,而北側登機廊廳將於 2025 年底率先啟用!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預計於 2027 年完工,由英國建築事務所 Rogers Stirk Harbour + Partners(RSHP)主導設計,並由奧雅納(ARUP)、宗邁建築師事務所、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共同合作。這座桃園機場全新航廈,以台灣地貌為靈感,將獨有的山巒起伏、海鳥展翼姿態融入建築設計當中。好消息是,在第三航廈整體正式完工前,位於北側的登機廊廳(D11–D18)將於 2025 年底率先啟用,成為旅客最早能接觸到的「三航新空間」。

(Photo Credit:RSHP)

(Photo Credit:RSHP)

 

將台灣獨有的山巒起伏、海鳥展翼姿態融入建築

RSHP 是機場設計的老手。他們過往曾經打造過倫敦希斯洛第五航廈、馬德里巴拉哈斯第四航廈等知名機場,擅長使用大跨度、開放式的空間設計語彙,加上貼近人性的光線與尺度處理,使他們的作品總是令人印象深刻。而這些過往的設計經驗都將在桃園第三航廈中被再一次消化、轉化,成為一座屬於台灣的新建築。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由 RSHP 合夥建築師 Andrew Tyley 主導,他以台灣的地貌與自然節奏為起點,包括海洋、山脈、候鳥、風的律動,使第三航航廈不只功能性上作為機場使用,更在外觀上讓所有台灣人,甚或是每個來訪台灣的旅客一抵達台灣時就能感受到「這是台灣」的空間。

(Photo Credit:RSHP)

(Photo Credit:RSHP)


屋頂如山巒起伏般的波浪是第三航廈最醒目的亮點。屋頂由 16 根、長 20 公尺的榕樹柱支撐,其造型靈感來自海鳥展翼的姿態。從遠處望向建築,量體彷彿正沿著跑道方向緩緩展翅,也像台灣山脈的連綿曲線,被凝結在航廈的結構之中。屋頂下方是一片輕盈的「雲頂天花」,藉由柔和的散射光,讓旅客在大尺度空間中仍感受得到細緻的光影變化。明暗交錯間,空間不會呈現典型機場的冰冷或匱乏,而是帶著一種自然、輕柔的氛圍。
 

北登機廊廳預計 2025 年底率先啟用

隨著第三航廈工程逐步推進,位於北側的登機廊廳(D11–D18)將會在 2025 年底率先啟用,成為旅客最早能接觸到的「三航新空間」。廊廳全長 738 公尺、挑高 13 公尺,大片落地玻璃讓室內幾乎沒有阻隔地與空側相連結。從候機座位望向外側,飛機的動作、地勤的節奏、跑道的光線,構成了大尺幅的「移動風景」。

在視覺上,8 座橘紅色空橋與灰白色量體形成強烈對比,讓候機區不再只是一條功能性的走廊,而是能給旅客留下記憶點的空間。天花板整合了 1,488 組 Halo 燈具,光線柔和並向上延伸,使整體更顯通透。燈具形體簡潔,與挑高中空呼應,而非強調設備本體,讓視覺主角仍然留給建築的線條與空間。

(Photo Credit:交通部)

(Photo Credit:交通部)

(Photo Credit:交通部)


目前,第二航廈南側五樓商場展出的 1:200 第三航廈局部模型,讓更多設計細節可以被看見。模型使用 3D 列印與雷射雕刻打造,完整呈現地上四層、地下兩層的剖面配置,包括鋼骨結構、玻璃帷幕以及旅客動線的色彩變化。在第三廈航廈於 2027 年正式完工前,民眾可以搶先來這裡一睹為快;但離我們不遠的、將在年底登場的北登機廊廳,已經能夠好好期待。

(Photo Credit:交通部)

(Photo Credit:交通部)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