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11年的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可說是每年表演藝術迷們不能錯過的重要活動!但每次來兩廳院時,你知道這裡還有一座潛藏於地下一樓的表演藝術寶庫──「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嗎?累積了超過19萬件館藏,還有近90年歷史的法國製留聲機,藏於其中。

然而,這幾年由於「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館藏及空間使用率下滑,兩廳院開始不斷思考圖書館能否有更多的可能性。2020年6月,邀請曾榮獲國內外多項設計獎肯定的彡苗空間實驗,重新打造圖書館室內空間。

歷時7個月,今年1/20即將重新開幕的「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邀請你我走入變身後的新空間,愜意地坐在如Lounge般的大人味CD聆聽區,聽著古典樂,靜下心來好好閱讀。

下一次來兩廳院看表演時,別忘了提早一些來,給自己一個閒適的午後閱讀時光。
成立於1993年的「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可說是台灣表演藝術的資料寶庫!

館內超過19萬件館藏,包含11萬件的視聽資料(其中還有2萬多張珍藏的黑膠唱片);此外,在圖書館中,還能找到歷年兩廳院主辦節目的相關文物如海報、節目單、影音資料等,如兩廳院第一次的節目單,都還完整呈現於館內,不僅是重要的歷史文物,更見證了台灣表演藝術史的演變。

然而,雖然館藏豐富,但過往館內空間,比較像是藏書資料庫。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就說:「希望透過這次的空間改造,把空間給人,讓大家可以找到進劇場的幾百種方法!」


表演藝術圖書館依照使用需求區分為閱覽桌區及沙發區,提供不同型態使用方式。讀者可於館內借閱書籍、期刊等館藏,亦可攜帶個人設備或借用館內電子及視聽設備,欣賞數位資料庫或視聽館藏。(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左圖:兩廳院第一次的節目單長什麼樣呢?圖中上方兩本就是本尊,與現在的節目單很不同!右圖:這台法國製留聲機,是由資深樂評及收藏家曹永坤先生遺贈兩廳院收藏,已有近90年的歷史。(Photo Credit:彭永翔Josh Peng

為了打造一座歡迎大眾走入的圖書館,兩廳院特別邀請過去曾以「「XYZ嬉遊中 - 城市家遊站」,拿下日本GOOD DESIGN AWARD、台灣金點設計獎等多項國內外大獎的彡苗空間實驗操刀設計!

彡苗空間實驗的創辦人樂美成與設計師邱宇平表示,「這一次整修就像是把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透過空間的重新規劃及組合,打開表演藝術領域更多元的推廣形式;因為圖書館典藏了兩廳院自開館以來的重要歷史、記憶,保持舊與新之間的連結也是首要的設計任務。」


左圖:圖為彡苗空間實驗共同創辦人樂美成。右圖:彡苗空間實驗設計師邱宇平。(Photo Credit:兩廳院

重整空間動線,打造愜意的大人味閱讀空間
走入新改裝的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舒適開放的空間映入眼簾。

動線的重新規劃,是此次設計重點。樂美成與邱宇平將原來收於館內右側的服務台,移置於空間中央,收納館藏的櫃體往空間的四周擺放,創造一個「回字形動線」,讀者們可以自在的穿梭在主題策展區、期刊圖書區、CD聆聽區等不同空間中。


樂美成與邱宇平將原來收於館內右側的服務台,移置於館中央,並以平板燈創造視覺重心,每一位參訪的讀者一入館即可見服務台。館內動線,以回字形圍繞著服務台及後方的圖書區;設計團隊並刻意打開原先被隱藏的鋼構立柱,呈現著空間過往的記憶。(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為了拉近大眾與表演藝術的距離,館內也將館藏,以小型主題展的策展形式,重新梳理呈現。(Photo Credit:彭永翔Josh Peng

館藏櫃體以黑色為主色調,降低位於空間中的存在感,讓CD及DVD、書籍等典藏做為空間內的主角被呈現。整體空間色調以綠、黃及畫龍點睛的兩廳院標準色定調,並藉此區分不同空間的屬性。

圖書館的老讀者接受影片採訪時就笑著說:「以前這邊滿擁擠的,現在好像住在大房子一樣!」

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落,沉浸於表演藝術的世界

「在一個開放性的空間,其實還是要有些自己的角落」樂美成說。

彡苗空間實驗將視聽座位安排在空間角落,並漆上兩廳院標準色的沈穩色調,創造屬於讀者自己的小宇宙,寧靜的沈浸於過去兩廳院主辦的現場表演作品中。在閱讀交流區的動線規劃,也減少從閱讀座位後方穿越的動線,讓每一位讀者能安靜閱讀,不被打擾,是設計者的小巧思。


左圖:由台灣設計團隊「真真zhēnzhēn」所設計的壁燈,是以黑膠唱片為靈感,搭配著兩廳院的沉穩標準色,散發出的光暈為空間帶來一種寧靜感。右圖:彡苗空間實驗在開放性的空間中,仍打造了一些視聽區的小角落,讓讀者安靜沈浸於自己的藝術世界中。(Photo Credit:彭永翔Josh Peng

流動的空間,讓圖書館成為新文化客廳

未來圖書館也不僅是閱讀的場域,眾多館藏也將以小型策展的方式梳理重現。

在165坪的空間中,設計團隊打造了多用途的流動性空間。除了新設的主題策展區,在DVD收藏區過道中,也置放了具有V型凹槽的DVD藏櫃。藏櫃上方的V型凹槽,不僅可讓讀者暫放歸還的DVD,方便館員重新整理,還能成為另一個主題陳列區。CD聆聽區只要拉上拉門後,就可做為講座空間。讓圖書館成為與讀者交流、充滿活力的新文化客廳。


圖書期刊區/視聽館藏區:目前館內共有11萬件視聽館藏、3400-3500本中西文圖書及超過20種期刊供兩廳院會員閱覽使用。(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CD聆聽區/視聽座位:讀者可借閱館內CD、DVD、演出影音文物等使用,坐在日本家具品牌karimoku的單椅上,伴著台灣設計的沐睦立燈,享受設計感的聆聽體驗。此區拉上拉門後,變身為獨立空間,就可舉辦各式的講座活動。(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笑著分享:「這次設計,光是圖面就改了八次吧!才把這當初看起來像藏書資料庫的空間,變成一個歡迎每位讀者拜訪的圖書館」。


圖為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在當代設計中,留下過去的記憶

對於彡苗空間實驗而言,他們希望讓表演藝術圖書館的記憶,能以另一種方式留下,回應著每一位老讀者的情感。

設計團隊打開了原先被隱藏的建築結構,那些拆除結構牆後留下的鋼構立柱、曾經被貼上磁磚的牆面,這些原始的痕跡被重現於空間中成為新的紋理,揭露了空間身世。

館內也使用了部分舊空間的深色木頭質地,圖書期刊區則承襲了與過往相同的吊燈,並重現圖書館中被館藏包覆的廊道感。而2017年劇院整修後退役、乘載無數表演藝術工作者精彩作品的劇院舞台-「奧勒岡松木地板」,則變身為主題展區的展台、閱讀交流區的邊桌、書櫃旁的取書梯,連結著過去與現在。


館內收藏了3400-3500本中西文圖書及超過20種期刊。(Photo Credit:彭永翔Josh Peng

彡苗空間實驗將退役後的劇院舞台奧勒岡松木地板,變身為邊桌、取書梯;桌面上的圖紋,其實是劇院地板原來的卡榫結構,不知道碧娜·鮑許(Pina Bausch)的舞者們,是否也曾在其上舞動奔跑著呢?(Photo Credit:彭永翔Josh Peng

將旋律化作線條與色彩的律動

不僅空間內部重新設計,空間外部的燈箱視覺,也邀請日目視覺藝術的陳普操刀!回應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的表演性及音樂性,他以流動性的線條、溫暖活潑的色彩詮釋四位古典音樂大師及旋律。燈箱上的符號,則對應著樂譜中的樂譜符號,打造耳目一新的新門面。


由日目視覺藝術的陳普操刀的燈箱視覺。(Photo Credit:彭永翔Josh Peng

編輯/彭永翔 joshpeng@motstyle.com.tw

表演藝術圖書館總面積165坪,全新規劃的圖書館因應使用型態及功能區分為主題策展、閱覽交流、視聽資料、圖書區、特殊典藏室、會議室及CD聆聽區等空間。館藏陳列重新規劃,CD及DVD館藏全數開架陳列,並將不定期舉辦講座、工作坊、講座、論壇等活動。

表演藝術圖書館因應使用型態及功能區分如下區域:

主題策展區:為新設區域,針對不同主題、演出節目等,透過策展轉譯,找到與民眾生活及當代議題的連結,結合館藏資源辦理特展。
閱覽交流區:依照使用需求區分為閱覽桌區及沙發區,提供不同型態使用方式。讀者可於館內借閱書籍、期刊等館藏,亦可攜帶個人設備或借用館內電子及視聽設備,欣賞數位資料庫或視聽館藏。
CD聆聽區/視聽座位:常設CD聆聽座位及視聽座位,讀者可借閱館內CD、DVD、演出影音文物等使用。
圖書期刊區/視聽館藏區:目前館內共有11萬件視聽館藏、3400-3500本中西文圖書及超過20種期刊供兩廳院會員閱覽使用。其餘紙本資料、兩廳院特有演出實體文物等則閉架存放於書庫中,若需使用可申請提調。非會員則可於現場加入兩廳院官網一般會員,即可於館內使用。
特殊典藏室:典藏近七萬件視聽資料,並以大量的黑膠唱片為特色。其中包含資深樂評及收藏家曹永坤先生於2008年遺贈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之收藏,內含兩萬多張黑膠唱片、四萬多張CD及兩台古董黑膠唱機。空間內含個人視聽座位,並可聆聽黑膠唱片。
會議室:除會議桌外,並提供電子白板,可於此處共同研究及交流討論,歡迎兩廳院會員預約登記使用。
視聽室:小型放映空間,含55吋螢幕及音響設備,內裝吸音牆、隔音門,創造良好賞析環境,提供廳院迷會員欲欣賞館內DVD時預約登記使用。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