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在美的光彩中,如夜晚/皎潔無雲而且繁星漫天/明與暗的最美妙的色澤/在她的儀容和秋波裏呈現⋯⋯」19 世紀時,英國詩人拜倫寫下《她走在美的光彩中》,以流光描繪女子之美;到了 2022 年,國立臺灣美術館「光‧舞弄‧影—2022 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更以此為靈感,邀請臺灣、日本、澳洲、法國藝術家共同建築出「光之劇場」,讓觀眾沉浸在「光影劇場」、「光景舞台」與「光遊界面」三大主題中,享受光影交織的藝術宇宙。

其中日本新銳藝術家後藤映則的〈能量 #01〉(ENERGY #01)不只是「光影劇場」主題裡的重頭戲,其結合 3D 列印雕塑與光線投影的創作,更富含詩意與哲理。國立臺灣美術館也在「光‧舞弄‧影—2022 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系列講座中,邀請後藤映則跨國連線,以其作品〈重新發現阿尼瑪〉(Rediscovery of anima)為題,帶領觀眾走進他的創作世界裡。
想重新發現阿尼瑪,得從認識後藤映則開始。身兼武藏野美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副教授,後藤映則分享創作過程時,除了創作者的熱情,更有學者的明晰條理,從「藝術啟蒙」、「秘境旅行」與「個人創作」三部分說起,帶領觀眾爬梳創作脈絡,細剖藝術肌理。


© Akinori Goto

第一部曲:藝術啟蒙

1984 年時,後藤映則出生於日本岐阜縣,到了國中時期,由於父母工作的緣故,舉家搬遷至美國。「剛到美國唸書時,全班只有我一個人不會說英文。」後藤映則笑道。沒想到,當時學校老師跟後藤映則說,既然不會說英文,那上語言藝術(Language Arts)課時就自己玩電腦遊戲吧!也因為這樣,當同學們認真上課時,只有他在玩電腦遊戲,卻因為遊戲玩得爐火純青,慢慢獲得同儕的敬意。「當時我就了解到,雖然語言不通,但是我可以用非語言的方式(遊戲)溝通。」

有了這樣的認識後,喜愛畫畫的後藤映則也開始以繪畫跟同學交流,埋下他日後從事藝術創作的種子。回到日本後,後藤映則進入武藏野美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就讀。「我進入大學後才發現,畫畫比我厲害的人多的是,瞬間失去信心。」

沒想到,這樣的挫敗,竟成為他藝術生涯中的重要轉捩點——沮喪的後藤映則,無意間在圖說館裡,發現日本多媒體藝術創作先驅岩井俊雄的著作《岩井俊雄的工作與周邊》(岩井俊雄の仕事と周邊),因此受到啟發,更開啟後藤映則自學多媒體藝術創作的契機。「那時我開始想說,自己該做什麼好呢?這時候我看到電視錄像機(テレビデオ),想著影像為何如此扁平?19 世紀初期費納奇鏡(Phenakistoscope,早期無聲電影的雛型)中的那種互動性,又為何消失於現在的影片中了呢?這些問題啟發了我的畢業製作。」

第二部曲:秘境旅行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喜愛旅遊的後藤映則一邊創作,一邊在世界各地尋找秘境,正如在佛教《犀牛角經》中所說「如同犀牛角般,隻身前行。」

「我在印度看到許多未曾見過的景色、在寮國參拜一間間寺廟,也在緬甸看到巨大的佛像。」而在旅途中的某一天,後藤映則偶然間看到一尊佛像以 LED 燈管表現佛光,這種結合古老佛像與當代科技的表現手法,讓他內心受到極大震撼。「在日本,我們不會將佛像與當代科技結合,但是當我看到這樣的手法,反而覺得在此詮釋下,佛像不只是古老文化,也是當代、活生生的存在。」而這樣的旅行經驗,對於後藤映則日後的藝術創作,也產生極大的影響。

第三部曲:個人創作

代表作一:《toki-》系列與〈ENERGY #01〉

從旅行與生活中得到的靈感,成為後藤映則重要的創作養分。而其眾多作品中,最為人所知者,非《toki-》系列作品莫屬。


<toki- WALK #01>(2015)© Akinori Goto

<toki- WALK #01>(2015)© Akinori Goto

在日文中,「toki」意指「時間」,連字符(-)則代表無限延續。後藤映則表示,他常常想著「究竟什麼是移動?」想著想著,他發現「移動」與「時間」是一體的兩面。然而,時間會對世間帶來總總轉變,本身卻是肉眼不可見的,那麼,無形無色的時間,有沒有可能被顯影出來呢?為此,後藤映則開試著以 3D 列表機,將時間「列印」出來。

首先,後藤映則廣蒐人們人走路的姿態,並將其打造為 2D 影像。接著,他將影像旋轉一圈,製作成動畫,並以 3D 列表機製作出模型。最後再通過光影動態處理,讓光影如行人般走在模型上,成為系列首作〈toki-WALK #01〉。「在這個模型裡,金屬絲線的作用就像是唱盤上的唱針。當多數光線投影到物體上時,看起來人影也會變多。但其實從頭到尾裡頭只有一個人,而光線只不過是在不同的時間點描繪了這個人。每位觀眾可以自己定義哪個人是『現在』,並以其左方為『過去』、右方為『未來』。藉由這項作品,我試圖從不同的角度,同時看待過去、現在、未來。」


© Akinori Goto

© Akinori Goto

同系列作品還有在 2016 年時誕生的〈toki-BALLET #01〉。在此作品中,後藤映則在黑暗中,將光束照射到旋轉的圓形雕塑上,顯影出芭蕾舞演員的動作之美。到了 2017 年時,後藤映則更推出新作〈ENERGY #01〉,將線性光束投射到懸浮的 3D 列印雕塑上,讓此一時間雕塑在空間中擴展。「對我來說,光無處不在。在黑暗中,一切都是渾沌不明;然而,只要暴露在光線之下,一切便了然於心。在對於光與事物關係的關注下,我創作出了這件作品。」


〈toki-BALLET #01〉© Akinori Goto

<ENERGY #01>(2017-)© Akinori Goto

<ENERGY #01>(2017-)© Akinori Goto

代表作二:〈Wish-Venus of Jomon-〉

曾在旅行過程中,被當代科技與古老文化兩相結合的佛像深深震撼,後藤映則也在創作過程中,將自己擅長的「時光雕塑」概念,結合具有 5000 年歷史的日本國寶「繩文維納斯」(據傳於繩文時代中期製作的孕婦人形,1995 年時被指定為國寶),以此創作出作品〈Wish-Venus of Jomon-〉。在此作品中,後藤映則用 3D 列表機列印出與「繩文維納斯」相同大小、形狀的雕塑,當光束投影到 3D 版「繩文維納斯」時,會顯現出孕婦體內嬰兒的身影。「雖然至今仍眾說紛紜,但是根據部分研究推測,當時的平均生育率大約是一位婦人誕下四至五名子女,所以我也在孕婦身體中安排了五位嬰兒身影。」


〈Wish-Venus of Jomon-〉© Akinori Goto

代表作三:〈Rediscovery of anima〉

結合當代科技與古老文化的作品,不只有〈Wish-Venus of Jomon-〉。在 2018 年作品〈Rediscovery of anima〉中,後藤映則以法國肖維岩洞(Grotte Chauvet)裡的壁畫為靈感,以木材雕刻出行走的人形,並使用陽光這種極其原始的素材,來描繪運動中的人和動物圖像。「anima」是拉丁文中的「靈魂」,而在此作品中,後藤映則以《toki-》系列的技術為基礎,摒除 3D 列印和人造光源,純粹以自然材質與亙古照耀人間的陽光,創造出撼動人心的「靈魂」。


〈Rediscovery of anima〉(2018-)© Akinori Goto

〈Rediscovery of anima〉(2018-)© Akinori Goto


回顧一路以來的創作,後藤映則表示,「世界上沒有永遠不變的事情,時間也永遠不會停止,人類則在有意識與無意識中,改變了容貌。我之所以會被移動的事物所吸引,正是因為在流動中,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我也想提煉出這之中的精華,以此進行創作。」與此同時,後藤映則也說道,他不認為唯有追求最先進的科技才是必要之務,相反地,他想要在創作的同時,將注意力投注在瀕臨消失的古老技術上,從中學習,並將其與現代技術、思想相結合。這也讓人更期待這位曾以嶄新科技捕捉到時光輪廓的新銳藝術家,未來又會以古老科技,譜出怎樣的時光之詩。

後藤映則 Akinori GOTO


(Photo by Bunsei Matsuura)
1984年出生於日本東京,具有藝術家和武藏野美術大學副教授身份,他的作品曾於諸多國際藝術節和美術館展出。

編輯/張譯云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