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關乎保存一種生活方式,而不僅僅是引入一種新的形式語言。」——SCDA 創辦人 Soo K. Chan(曾仕乾)
 
高樓尺度易產生距離感,但 SCDA 卻讓量體變得纖細輕盈,降低對街區的壓迫感,空間更皆透過「由內而外」的方式,從居住型態、可能的行為活動來推敲建築設計,反而為高樓住宅開創出新的生活可能。創立以來,從峇里島水明漾 W Hotel、南京涵碧樓酒店、麗江四季酒店等精品酒店,甚至是新加坡國家設計中心、建設中的新加坡美術館,都令人為之驚艷,屢獲英國皇家建築師協會(RIBA)、美國建築師學會(AIA)、新加坡總統設計獎等國際組織多項大獎肯定。
 
這次面對台北東區老共和大廈的都更,大陸建設特別邀來擅長高樓住宅的 SCDA 操刀全新住宅「耑序」,由建築師 Soo K. Chan 親自設計,希望以更人本的方式,在人潮熱絡地段打造既與周圍環境和應、又不受街區紛擾干擾的高樓設計。
從「人」出發的建築設計,開創全新「新亞洲極簡風」的新加坡建築團隊 SCDA
 
建築師 Soo K. Chan 在 1995 年創立了 SCDA,在這之前他曾於耶魯大學攻讀建築,廣泛接觸 80 年代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等各種思潮,然而熱愛旅行、看展覽的他更深受柯比意、密斯凡德羅、路易斯康、萊特等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之作吸引,並十分欣賞這些大師們向古典美學借鑑、再加以創新的精神。



他曾說,「想要理解自己的建築,需要先理解自己。我們都是自己過去經驗的總和,建築亦是如此。」在一個經常探問什麼是當代建築的年代, SCDA 吸收東方傳統建築文化及西方當代設計概念,並乘著對於歷史文化的興趣及生活經驗,創造出全新的「新亞洲極簡風格(New Asian Minimal)」。

Soo K. Chan 曾描述,他至今都還記得小時候生活在於檳城龍山堂丘祠(Khoo Kongsi,現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裡頭建築空間窄長、陽光灑落通風井時的光影斑駁、熱帶午後滂沱大雨濕潤氣息,這些環境感官經驗如同印記一樣深植於心中,因此相較於當代許多高樓建築奇異吸睛的外觀設計,他更重視設計過程中基地的人文、地理氣候、景觀資源,並且經常在建築中融入綠植、水體、通透採光等,強調室內、建築到景觀的「整體性」,以幽微細緻的感官元素來堆疊空間層次。


SCDA 創辦人 Soo K. Chan 於 2004 年開始與妻子共同企劃飯店品牌並親自設計建築,在 2009 年於峇里島打造了友善環境的渡假飯店 Soori Bali。(Photo Credit:SCDA)

位在紐約高線公園旁的頂級住宅 Soori High Line,也出自於 SCDA 之手。(Photo Credit:SCDA)
 
一如 Soo K. Chan 曾指出:「在空間上,我選擇從古典主義角度出發,更具人文關懷;但是在設計語言的層面,我會用現代的方式,構築品質與細節。」

他的設計中經常可以看見排列井然的框架與格柵搭配大片玻璃窗,承襲了古典主義的平衡感,然而這並非只是美學考量,如此設計使室內視線通透,並在格柵線條的設計中保留隱私感,對於居住環境而言,穩定的秩序感也間接地讓心神趨向安定。

此外,若仔細觀察 SCDA 高樓建築,包含早期受柯比意雙層住宅原型啟發的 Lincoln Modern(1999)、為多代同堂家庭構想的公共住宅 SkyTerrace(2006),除了外型細長、立面輕盈,降低對街區的壓迫感,內部其實也並非一般水平劃分樓層,而是像樂高一樣,由多個挑高的量體排列組合,在挑高跨樓層設計還不普遍的年代就打破高樓格局的既定模式,建構出家人間既親密又具隱私感的居住單元。

種種設計都是以「人」在空間中的行為習慣、可能產生的感受為考量,進而形塑出建築的模樣。


 SkyTerrace 建築使用了三種不同尺寸的量體單元堆疊出 4-5 房的住宅單位,構築出多代同堂生活又具有隱私空間的公寓住宅。(Photo Credit:SCDA)

除此之外,尤其讓 SCDA 在設計上獨樹一格的原因,來自 Soo K. Chan 認為建築與景觀密不可分的信念——他十分注重汲取當地環境、文化來構成建築型態,重視周遭環境至建築空間的過渡。如果你曾到訪他與妻子在峇里島共同打造的第一個飯店 Soori Bali(2009),就會發現內外之間的界線模糊,他們在基地中保留了當地人傳統祭儀遊行至海灘的道路、讓附近稻田的灌溉溝渠延伸到整個場域,別墅室內外之間多有水景、綠植串連。而這樣的概念同樣也帶到了高樓建築中,在著名作品紐約 Soori Highline(2017)、新加坡 The Marq(2011)、海南島 EDITION Sanya...等都可以感覺到以整體性思考的流暢空間體驗。


SCDA 為愛馬仕設計的高級精品公寓 The Marq,每層設置了豪華的獨立式懸臂泳池。(Photo Credit:SCDA)

SCDA 設計包含飯店、私人別墅、會議設施、餐廳、游泳池的海南島三亞艾迪遜酒店(EDITION Sanya)。(Photo Credit:SCDA)

海南島三亞艾迪遜酒店(EDITION Sanya)亦可見 SCDA 優美的格柵語彙。(Photo Credit:SCDA)

SCDA 在台灣的全新住宅設計「耑序」

而這次 SCDA 面對位在台北敦化南路與忠孝東路交界處的基地,預計將打造建地上 20 層、地下 4 層的全新住宅,並以呼應 SCDA 的語彙設計樣品屋室內居家空間。整體透過 4 個特色設計融入東區!


SCDA 創辦人 Soo K. Chan 手繪耑序建築草稿。(Photo Credit:SCDA)

特色 1:大面寬及輕盈的建築語言,突破台灣住宅設計框架
 
「耑序」的基地前身是華航機師宿舍、已有近 60 年(1963~2021)歷史的「共和大廈」,一路上共和大厦看著東區商業的流轉。過往這裡有著自己的庭院,與周遭大樓空間使用密集、步調緊湊的生活方式不同,陳傳宗建築師形容:「共和大廈就是一個島,島外面,水流不斷的流動,可是島一直都在這裡。」耑序的設計,便是以維持原有的獨立生活方式為藍本,不受街區干擾,又不全絕於外界。


SCDA 於台北東區全新住宅建築設計「耑序」由一高一低量體組成,近可見美麗華、遠可望陽明與大屯山系。※3D 示意圖僅供參考,實際將以施工完成為準。(Photo Credit:耑序
 
對此,量體空間的規劃影響至關重要。陳傳宗指出,以台灣傳統房地產而言,通常要求格局方正、控制公設空間,建築因此多以深凹窗、石材包覆作為外觀設計,少有錯層設計,四平八穩卻顯得厚重。不過 SCDA 向來擅長由「居住的型態」出發設計建築造型,為了提高室內活動空間亮度,採大面寬設計搭配玻璃帷幕,細長的量體身形則呈現出輕盈的現代感;建築立面解構為三個長方形框架,框架收邊也由內而外漸細,皆減少了高層建築對街區的壓迫感。


立面設計以框架、格柵及不同紋理的線條,勾勒出豐富的表情。※設計概念示意圖僅供參考,實際將以施工完成為準。(Photo Credit:耑序
 
同時,「耑序」也沿用了 SCDA 常見的格柵語彙,不同框架中玻璃帷幕上的線條、西側由頂樓卡座延伸而下的輪廓,以秩序性形塑居家的安定感,並使室內隨著日照產生光影律動的詩意表情。

在較高的量體立面上做出相應的框架設計,融入週遭建築尺度,三個框架中亦可看見 SCDA 巧妙地以橫向線條水平延伸整合立面。※3D 示意圖僅供參考,實際將以施工完成為準。(Photo Credit:耑序
 
特色 2:SCDA 以整體思維操刀建築及公共區域設計

與妻子一起創立了飯店品牌 SOORI 的 Soo K. Chan 曾說過:「當你經營自己的飯店時,它允許你將所有東西整合在一起,無論是賓客體驗、家具、建築、室內及景觀的設計,就像組成整個管弦樂隊的機會一般!」因此,大陸建設不僅邀 SCDA 設計建築,就連一樓的燈光園藝、各層公設空間也都交由他們發揮,希望將飯店連貫的體驗帶入社區生活!
 

一樓接待大廳空間使用淺色木飾面,搭配天然石材背景牆面、隱藏燈光,地面則以淺灰色天然大理石為材料,呈現柔和的空間感。※設計概念示意圖僅供參考,實際將以施工完成為準。(Photo Credit:耑序
接待區大廳以通透玻璃採入戶外植栽綠景。※設計概念示意圖僅供參考,實際將以施工完成為準。(Photo Credit:耑序
 
SCDA 在公共空間的設計與配置,也跳脫一般台灣住宅的框架,他們將 2 樓作為主要交誼空間,相較於一般設計於地面層的交誼廳,他們將主要交誼空間拉升至二樓,坐在窗邊就可望見一片綠意,放鬆愜意,與街區保持既親近又適當的距離。而 12 樓及頂層 21 樓亦因量體錯層設計而創造出提供居民們交流、休息的戶外空中花園,中樓層特別以親子共享為主題規劃草坪、涼亭及親子遊樂場,方便各樓層住戶抵達,是 SCDA 的貼心規劃,家長們可以享受景觀,也可以帶孩子們放電、野餐。頂層則包含交誼活動空間、種植香草的植栽區,以及提供社交的吧檯與木平台空間。


社區公共交誼空間設於二樓,擁有開放式廚房、會議室、交誼廳,空間中央還有各種不同材質及類型的吧檯、桌椅、以及善用立柱所設計的窗邊卡座,融入現代人多樣的使用需求。※設計概念示意圖僅供參考,實際將以施工完成為準。(Photo Credit:耑序

中心部分將選用石材吧檯,可做為備餐桌,平時亦有間接阻隔的作用,讓人於後方高腳椅或卡座活動時更具隱私感。沿窗的兩個卡座區域延續格柵式建築語彙,坐在受到適當包圍的空間感覺也更加自在。※設計概念示意圖僅供參考,實際將以施工完成為準。(Photo Credit:耑序
配合較低的桌椅適合居民帶著電腦坐在這裡工作,一邊享受戶外綠植。※設計概念示意圖僅供參考,實際將以施工完成為準。(Photo Credit:耑序
 
特色 3:以軟性設計,在喧鬧街區中營造「家」的靜謐與安心感
 
位在台北的商業區核心地帶,周遭人潮經常流動,該如何適當地區隔住宅與街區?SCDA 希望讓建築融入街區中,延續周邊小商店尺度,而社區內則設計了一處由人行道延伸的口袋花園,提供行人與居民暫時休息。進入住宅領域時,則特別設計了一個大型雨庇供乘客下車,除了因應台北多雨的天氣外,由明轉暗的空間也潛移傳達「回家」的心理調適,周遭也以裝置植生牆、打造種植喬木及灌木雙層綠籬,來作為軟性遮蔽間隔,無論是居民回家、周圍行經的路人,走過此處都會感覺相當不同。
 

入口處設計了大面積的雨棚,除了具有遮風避雨效果,也讓人們回到家時經歷「先暗後明」視覺體驗,暗示「回家」沉澱心情的安心感。周圍則種植樹木,以軟性設計手法作出社區與街區的區隔。※設計概念示意圖僅供參考,實際將以施工完成為準。(Photo Credit:耑序

植生牆點綴出綠意盎然的空間,也柔和的區隔住宅及街道。※設計概念示意圖僅供參考,實際將以施工完成為準。(Photo Credit:耑序
 
特色 4:呼應建築設計的簡約居家空間
 
住宅室內包含兩種格局,12 樓以下為一層四戶,以上則為一層兩戶。在銷售現場樣品屋的室內空間設計,李瑋珉建築師多處呼應 SCDA 的建築元素,在高層戶中,一進到空間可感受到做出與一樓雨棚相似「先暗後明」的設計手法,在客廳先是壓低了天花板高度,讓我們不自覺的沉潛安靜,接著挑高的空間與大面積的開窗映入眼簾,內部三房亦皆以大面玻璃採光。同時,也在牆面、木質天花板援引建築立面的格柵語言,呼應整體設計。


由李瑋珉建築師設計的室內空間極簡奢華。※示意圖僅供參考,實際將以施工完成為準。(Photo Credit:耑序
 
圖:在標配廚衛用具上,特別選擇了義大利品牌,分別為曾獲大都市居家現代主義獎的 Arclinea、以及對環境友善並易於回收的 CEA。

SCDA 以周邊環境為參考設計細長輕盈的量體、透過格柵與框架勾勒相應的立面表情,讓建築簡約新穎而融入街區,內部則從外圍人行道、入口大雨棚,一路到位在不同樓層的公共空間,整體性的勾勒「新亞洲極簡風」舒適的感官體驗,建築預計將於 2022 年 6 月動工,為台北再添一處有個性的現代建築。
 


■ 耑序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187巷26號
網站:
https://reurl.cc/e3Kmyx

編輯/林沛伶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