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續當道的如今,如何讓建築與環境共好,是永不退流行的話題。然而,對於曾立志成為生物學家的建築師平田晃久而言,建築本就是一個生態系,纏繞著自然、建築與人類,就像是蝴蝶穿梭於花朵之間時,交織出的三度空間。
 
原來,平田晃久出生於繁華的大阪,卻自小喜愛觀察昆蟲與自然。帶著對於自然的深愛,少年長大後逐步在城市中打造一幢幢如都市叢林般的建築體,像是位於日本前橋的「Maebashi Galleria」複合設施、台北中山區住宅「富富話合」等,在在讓人感受到自然流動的自由與詩意。在此之外,分別預計於2025、2027年完工的新竹市圖書館新總館、台灣大學藝文大樓,也是平田晃久「纏繞哲學」、「自然主張」的極致展現,讓人看見城市不僅僅是水泥叢林,當「師法自然」成為定律,建築、自然與人類生活,都將產生更多的可能性。

新竹市圖書館新總館:打造風城裡的知識峽谷,包容智慧與周遭萬物

 
新館座落於新竹圖書總館舊址,由平田晃久與台灣「大尺建築+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聯手操刀的「新竹市圖書館新總館」從「知識峽谷」概念出發,不只在逾2.5萬平方公尺的基地面積上,規劃出地上4層、地下2層的藝文空間,更為這座科技大城勾勒出另一種樣貌。

(圖片來源:大尺建築+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在此,平田晃久因應新竹「風城」冬季常遇強風的地理條件及周遭建築色彩,以灰、白色系的錯落幾何體構成緊鄰道路的牆面,有效阻絕強風並低調融入城市地景;半開放式的穿透設計與天窗,則進一步引進爽朗日光,讓風光在此自然流動,也達成永續減碳的目標,並讓圖書館不只是知識的集散地,更與自然交融為一。
 
另一方面,平田晃久及團隊也在館外規劃植滿綠意的露台區,結合基地位置及錯落幾何形體,巧妙地與鄰近的文化局與演藝廳周邊綠地、新竹護城河、東大綠園道等綿延成迷人綠帶,更進一步呼應平田晃久包容周遭自然環境的建築理念。

(圖片來源:大尺建築+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而到了室內,兩側的綿延書牆具現「知識峽谷」主題,不同色彩為各類書籍巧妙分區,大小錯落的空間則包羅進圖書閱讀、特色典藏、視聽服務、親子共學、藝文展覽等當代圖書館肩負的多元功能。而寬敞的空間尺度、流動的動線分區,也讓人們漫步於圖書館內時,彷彿置身壯麗峽谷裡,卻又有著遊逛探索的樂趣。

(圖片來源:大尺建築+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不只與自然對話,更讓人彷彿置身於知識的峽谷裡,平田晃久與台灣「大尺建築+郭旭原建築師事務所」以嶄新的「新竹市圖書館新總館」設計,為城市建築如何承載智慧、呼應地理,並輕盈地融入周遭環境,做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演繹。

(圖片來源:大尺建築+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來源:大尺建築+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台灣大學藝文大樓:以「知的山丘」,連結自然與文明、過去與如今

 
為了迎接台灣大學100週年,校方於2022年展開公開競圖,希望在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及基隆路四段交叉口,約1.74平方公尺的基地上,打造一座肩負美術館、800席音樂廳、博物館及行政空間四大功能的藝文大樓。由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與國內黃翔龍建築師事務所組成的團隊則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負責操刀這座學術殿堂裡的代表性建築。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藝文大樓公開競圖官網)
 
在這次設計任務中,平田晃久及團隊以「NEW FORUM 知的山丘」為核心概念,從「不建高塔而打造山丘」的理想出發,不只以低樓層建築帶來親切的交流節點,也呼應從基隆路遠眺的群山綿延,並以此和周遭的綠色廣場等自然環境相連,讓自然與知識完美交織。而在設計圖中多處可見的磚牆、窗框工藝等元素,則將從日治時期開始的百年校園歷史,巧妙織入這棟嶄新的建築體。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藝文大樓公開競圖官網)
 
另一方面,呼應基地所在地冬季吹北風的地理條件,平田晃久從建物北端引入流動的空氣,再透過挑高及排氣設計,達成通風效果;也以屋頂綠化降低太陽直射並柔化日光,再搭配頂樓太陽能板,達成節能目標。這樣的設計不只巧妙善用台北的風與光,也創造符合時代需求的永續設計,更與平田晃久的「自然派」建築哲學共鳴。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藝文大樓公開競圖官網)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大學藝文大樓公開競圖官網)

呼應了城市的風光地理、交織了校園的歷史與彌新,在平田晃久及團隊操刀下,或許「NEW FORUM 知的山丘」不只是一棟藝文大樓而已,更是值得建築迷期待,回應當代城市需求的建築體。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