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獲得普立茲克獎殊榮的亞裔建築大師貝聿銘於 5 月 16 日在紐約家中離世,享壽 102 歲。說起貝聿銘大師,最具代表性的巴黎羅浮宮金字塔肯定立刻浮現腦海,而台灣人所熟悉的另一件代表作則是位於台中東海大學、與台灣建築師陳其寬合作的「路思義教堂」,路思義教堂於1963年底落成,並在今年 4 月 26 日升格為國定古蹟,當天也是貝聿銘的 102 歲生日。


(Photo Credit:Marc Riboud / Magnum Photos)

不過,在這些眾所周知的代表作讓他聲名大噪、奠定國際大師地位之後,貝聿銘往前進的步伐並未停下,後續又完成了多件傑作,跟著 MOT TIMES 一起來看看吧!
 
日本 美秀美術館
1997 年底完工的日本美秀美術館(MIHO Musuem),位於京都近郊滋賀縣山中,是許多建築迷心中非去不可的「聖地」!美秀美術館以「現代桃花源」的概念打造,入口設計完美詮釋了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敘述:「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訪客必須通過吊橋和山中隧道才能真正進入美術館,在隧道之後真正體會到何謂「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Photography by Kiyohiko Higashide)

(Photo Credit:美秀美術館)

貝聿銘著名的建築理念「讓光線來做設計」也體現在美秀美術館的建築中,他再次運用擅長的玻璃屋頂將天光引入,也讓山中的自然綠意從玻璃映入室內,達到建築與自然間的完美和諧。他說:「到美術館的人應該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我的設計致力讓整座建築融入自然的地景之中。」


(Photography by Kiyohiko Higashide)

中國 蘇州博物館新館
美秀美術館建成約莫十年後,貝聿銘在中國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於 2006 年正式完工開放,新館選址位於中國四大名園之一「拙政園」和太平天國忠王府附近,貝聿銘坦言:「在這裡設計博物館很難,既要有傳統的東西,但又一定要有創新,傳統的東西就是要運用傳統的元素,讓人感到很協調、很舒服;創新的東西就是要運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讓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因為時代是在發展的。」



 
(Photo Credit:蘇州博物館)

整個蘇州博物館新館就像一個現代版的蘇州園林,主庭院延伸了拙政園的風格、而博物館主體則位於院落之間;博物館屋頂以傳統蘇州的「坡頂」為靈感,但用灰色花崗岩取代傳統使用的灰青瓦,並在窗框同樣使用花崗岩,達到視覺美感上的統一。

卡達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而位於卡達首都杜哈(Doha, Qatar)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Islamic Art),是這位大師的封刀之作。貝聿銘接下這件委託時已年近 90 歲,他特別為此展開一趟伊斯蘭建築考察之旅,最後在埃及開羅的伊本圖倫清真寺(Mosque of Ahmad Ibn Tulun)找到了他的靈感。

 
左圖:埃及開羅的伊本圖倫清真寺(Photo Credit:Discover Islamic Art / MWNF)
右圖:位於卡達首都杜哈(Doha, Qatar)海上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Photo Credit:Wahyu Pratomo and Kris Provoost)


貝聿銘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位於離岸的人工島嶼上,距離確保它不會受到蓬勃發展的杜哈城裡其他建築的影響;博物館以淺褐色的石灰岩為主材質,像開羅的清真寺一樣呼應了周遭的沙漠地景,貝聿銘說:「沙漠裡的艷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讓這座建築變成光影的遊戲。」




(Photo Credit:Wahyu Pratomo and Kris Provoost)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件封刀之作也有濃厚的「世代傳承」意味,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於 2008 年建成後,由貝聿銘兩位兒子貝禮中和貝建中所創辦的建築事務所「Pei Architects」,在 2012 年完成了博物館週邊公園的規劃與建設,讓包括博物館在內的整片開闊公共空間成為杜哈水岸的新風景。

編輯/王若堯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