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猛烈衝擊生活時,因為經歷過遠離人群的日子,於是不少人決定轉身投奔山林。即便如今疫情趨緩,但台灣擁有豐富的生物與文化多樣性的先天優勢,依舊讓人在不能出國時,更能強烈感受到這座島嶼無窮的能量。
 
勤美學森大2020年全新企劃由質物霽畫創辦人李霽擔任策展人,透過「土地的社會意識」命題,即將於6/19,以連續3天工作坊,攜手「蕨類教父」郭城孟與擅長開發嗅覺、專注調香、實驗氣味的「曖曖。內含光實驗室」創辦人張葳,和曾出版過《設計東京》等書的設計師吳東龍,以及在義大利米蘭攻讀食物設計碩士的食物設計師陳小曼。以生態與藝文導師共創的「混種島嶼」精神,打造森林漫步、植物撿拾、藝術冥想等一連串回應土地美好的課程。


質物霽畫作品(Photo Credit:質物霽畫) 
 
「勤美學 森大The Forest BIG」,座落於苗栗香格里拉樂園南側,由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曾志偉建築師所設計,為台灣森林哲學的培養皿,亦是充滿實驗性的森林學院,與自然知識的聚落。從2018年成立起便不斷邀請各領域專家在此以非典型的學習體驗,共同演繹「人與森林關係」的美好創造。


勤美學森大是一個集自然採集、農務勞作與文化產出的聚落範型,更是一個期待引發內部精神性循環的大型實驗場域。(Photography by 亮點影像Highlite Images)
 
「土地的社會意識」:集結五位重量級導師
 
勤美學森大2020年全新企劃課程將跟隨藝文導師實際走訪勤美學森大,從森大環境高位沙丘自然條件的判讀,透過採集、手動、接觸、分類、探討著土地如何經由細緻化的管理與整理,並將梳理後的知識成為工作坊課程中的素材。而一日修習課程的順序為散步、吃飯,以及連續三天不同的工作坊課程,進行一場自我與森林間的親密對話。


質物霽畫作品(Photo Credit:質物霽畫)

生態導師郭城孟陪你一起在森林裡散步
 
身為「蕨類教父」的郭城孟,畢業於瑞士蘇黎世大學系統植物學研究所博士,他擅長以深入淺出的對話將深度知識重新詮釋。在這次森大的課程中,他將根據森大這座土地的特質,從植物與昆蟲的棲息區域和路徑,察覺這些細微且曼妙的生態樣貌。

 
左為勤美學 森大的高位沙丘。(Photo Credit:勤美學 森大) 右為臺灣大學植物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植物標本館館長,瑞士蘇黎世大學系統植物學研究所博士。(Photo Credit:郭城孟)

陳小曼讓吃飯成為洞悉土地的另一種方式

由陳小曼Slow Food Design連結水、土、火、木的四道菜色,以及四個與這片土地有關聯的故事,設計出一場關於感官、自然、文化、社會以及心理學角度所採取行動的飲食意識。

   
左為質物霽畫總監李霽(Photo Credit:質物霽畫)右為東喜設計工作室 創辦人吳東龍。(Photo Credit:吳東龍)
  
左為Äi Äi ILLUM LAB 曖曖。內含光氣味實驗室創辦人張葳(Photo Credit:曖曖。內含光氣味實驗室)右為食物設計師Slow Chen陳小曼。(Photo Credit:陳小曼)
 
李霽以植物進行一場藝術雕塑(6/19第一場)

由質物霽畫李霽所開設的「寫生」課程,帶領參與的學員,透過與郭城孟散步時所學習到的觀念,撿拾環境中的自然素材作為寫生材料,並在開闊草坪上製作出專屬於個人視角的植物雕塑。
 
張蔵由氣味採集拼貼成獨有標本( 6/20第二場)
 
張蔵的「聞人的嗅覺意識」課程以靜心儀式開場,讓參與者穿越園區內近300米長的拱圈長廊後,再經由環境植物的素材進行氣味採集及辨識,並透過氣味的體會最終轉化成精油蠟燭,並集結成為擁有個人經驗的氣味標本。
 
吳東龍書本裡的植物性格(6/21第三場)
 
設計師吳東龍的「知和五感」課程,以不同領域的書籍搜集,將植物的個性連結至每一個人,並針對五感找回屬於每個人性格裡的記憶連結。

 
 「土地的社會意識-生物環境共造實驗坊」
 
時間 | 2020/06/19-21 08:30 ~ 18:20
地點 | 勤美學 森大 ( 台灣苗栗縣造橋鄉豐湖村1鄰乳姑山15-3號 )
勤美學官網 | https://cmpvillage.tw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