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典藏品涵蓋臺灣現代重要作品及文獻、國內外具代表性藝術家的經典創作,以及反映當代議題的珍貴蒐藏等共5300餘件,然而占館舍總面積不到8%的典藏庫房已趨近飽和,且空間規模與設備已不敷當前綜合保存、維護、研究等專業分流需求。
而北美館典藏大量的日治時期臺府展作品等臺灣經典藝術資產,卻缺少常設展出空間;同時既有的展間亦逐漸無法滿足臺北朝向國際都會藝文發展的軟硬體需求。因此,在臺北市政府的積極推動下,北美館試圖為臺灣藝術擴充更多施展空間,奠定紮實與健全基礎,終於在近幾年啟動關鍵性的下一步。

「藝術超展開:北美館藝術園區擴建計畫」主視覺。(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鳥瞰本館與新建典藏庫房模擬示意圖。(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新建典藏庫房地面層景觀設計模擬示意圖。(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新建典藏庫房作品修復區模擬示意圖。(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以花博美術園區為基地的新館,目前先期規畫亦為隱入地下的方案,將成為臺灣首座覆土式美術館,地面空間則將打造為藝術與自然共生的文化綠園,創設符合多種美學育樂與遊憩需求的都會新地標。
新館因應當代的多元展演藝術生態,其內部空間將規劃有大小不等的黑盒子及展間,為新型態展演映藝術實踐做足硬體擴充準備之外,未來更將促成各方專業人才的合作,進一步系統性地進行研究工作,創建出跨領域展演方法論。

北美館新館綠覆屋頂模擬示意圖。(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新館綠覆屋頂模擬示意圖。(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10月23日「北美館藝術園區:多重建築語彙的相容與對話」邀請執業建築師共同激盪新館建築的可能性
-10月24日「尋求解方:公共工程文化的省思」從工程實作面向進行討論
-11月21日「翻轉美術館:地域與空間的重置」邀請建築學者以抽象空間思維探討美術館與所在地域的交互關係
論壇之「藝術篇」將於2022年接續推出,邀集藝術界人士進行深度交流。有關各場次講者及擴建計畫詳細資訊,歡迎至北美館藝術園區網站(http://expansion.tfam.museum)。

從王大閎建築劇場外庭園回看北美館本館。(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作為一個既歷史又當代的機構,未來北美館藝術園區將拉出從現代到當代的藝術光譜,從當代視角回望,拓延複數史觀、聆聽差異敘事;以前瞻視野創造吸納未知的容器,滋養多元創作生態。北美館期待能結合跨領域專業者的能量,積極探索實踐、逐步建構方法論,共同拓展未知藝術領地,期能成為驅動亞洲藝術發展的重要樞紐。
編輯/張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