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主視覺設計發揮極大值?第15屆「臺北設計獎」(Taipei Design Award)今年特別邀來曾獲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金點設計獎等肯定的白輻射影像,以動態思維結合團隊擅長的流動視覺語彙,不只跳脫一般平面框架,打破主視覺一次性亮點的單純延伸,透過五款創作讓畫面化身有機體,以劇情式變化與視覺層次,展現臺北設計獎一路走來的核心價值。
做為台灣知名設計競賽之一,今年邁入第15年的臺北設計獎頒獎典禮將於11月10日正式登場。白輻射團隊為精準呈現臺北設計獎品牌特色,白輻射團隊實驗各種設計構成,先挖掘臺北設計獎的城市背景,再爬梳歷年賽事風格,並融入參賽設計作品裡常有的自由、有機、實驗與多元融合性格,最終以「創意混種,明日培養皿」做為這次主視覺的設計核心。

(Photo Credit:白輻射影像)

用設計演活一部創意細胞進化史!
 
此次主視覺改變常見一式多用的作法,這五款創作,匯聚時具有相同調性,分開使用時亦能自成一格,亦猶如不斷分裂又再生的細胞,循序漸近訴說著臺北設計獎的精神與大會的故事。白輻射影像設計總監洪鈺堂表示,此次創作不單是畫面構成,更挑戰以品牌故事(Brand Storytelling)出發,並透過動態思維,在作品中延展劇情式的變化和視覺層次,讓整個臺北設計獎期間的各種連續性活動都能創造獨一無二的語彙。

TDA 臺北設計獎主視覺。(Photo Credit: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白輻射影像)

設計元素1:翻玩臺北設計獎原有標誌
 
製作前期,白輻射影像團隊便將象徵臺北設計獎標誌的立方體,化作有彈性的六邊形,藉此帶出獎項鼓勵創作無界、開放對話的寓意。
 
設計元素2:將字體化身符號聯想
 
臺北設計獎的中、英名稱字體縮寫被轉化成不同材質和符號聯想,比如皮膚、觸手、金屬、紙張、石材等,這些「細胞元素」具有活性,設計時可以持續生成、擬態,不只呼應細胞的生長現象,以及獎項所涵蓋的三大設計領域,同時也代表參與者飽滿的生命力。

設計元素3:以動態思維加入流動語彙
 
五款主視覺創作皆融入動態思維,因白輻射團隊深信,設計沒有疆界,也無應用屬性之分,在設計中加入流動語彙,能透過畫面延展進一步傳遞情緒、氛圍、變體等過程。


TDA 臺北設計獎系列視覺:創意母細胞。(Photo Credit: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白輻射影像)
白輻射團隊利用更趨藝術化的數字變體,打造TDA 臺北設計獎系列活動之一的15週年回顧展覽「當下物種博物館」主視覺。(Photo Credit: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白輻射影像)
 
一如畫面最初黑白創意母細胞在大會相遇,經設計師們交流後產生交融反應,培養皿因此興起紅藍色彩、促成螢光色彩新物種誕生。最終舞台臺北設計獎頒獎典禮上,也將能看見彩色立方體上佈滿有機細胞的樣態,不只宣告培養皿設計生態系誕生,也象徵設計人才們爭奇鬥豔展示創意的成果,以及每個設計動能都可以成為改變未來的起點。

TDA 臺北設計獎頒獎典禮主視覺設計。(Photo Credit: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白輻射影像)

白輻射影像設計總監洪鈺堂。(Photo Credit:白輻射影像)

編輯/Christine Chen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