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竹市透過推動都市建築美學,點亮居民對周遭城市改變的感知,當我們漫步在街區,不僅能看見新建築的生命力,同時也能感受到舊街廓的魅力,日常之中同時承載了過往的歷史軌跡與當代工藝之美。一起跟著【新竹建築散策】全新系列文章,由吳宜晏、游智維、吳東龍、顧庭歡、蘇仰志五位達人領路,分別從建築評論、地方創生、城市觀察、生活風格、與教育交流等各種面向切入觀察,重新邂逅這座不斷轉變的迷人城市。

【延伸閱讀】跟著建走大叔吳宜晏鑽進新竹舊城區,從設計視角感受三百年城市發展脈絡
曾旅居美國十一年的生活風格編輯顧庭歡 Tiffany 在離家「求學壯遊」前,都沒有離開台北城生活的經驗。獨立在國外唸書、工作與生活的經驗讓她養成一套自己的城市漫遊哲學,這套哲學離不開緩步前行與找尋標的建築這兩個條件。這回透過走訪新竹的知名建築,她認為「新竹市立動物園」與「大坪頂生命園區—永恆之丘」令她印象最深刻。


生活風格編輯顧庭歡 Tiffany。(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自從新竹市立動物園重新開幕以來,我每次到新竹總會找時間來繞一圈!」Tiffany 說道。曾居住在紐約的她,很懷念中央公園裡的動物園,其中有一隻巨大的北極熊,是她每回到動物園必訪的「老朋友」。對一座城市而言,擁有座落於市中心的動物園,是多麽令人感到興奮的事!當我們仔細檢視新竹市立動物園,會發現這座佔地 2.7 公頃的城市動物園是以落實動物福祉為目標,在符合人道管理下展示動物,並且達到保護、尊重動物的重要目標下營運著。而邱文傑建築師在設計規劃新動物園時,也透過打開籠舍、擴大活動空間、恢復棲地生態這三個方針努力賦予這座動物園更合宜的動物居住空間。同時,也能感受到便於遊客參觀、親子友善等所做出的動線規劃。


新竹市立動物園。(Photo Credit:新竹市政府)
 

(Photo Credit:新竹市政府

以「動物為本」出發,運用草叢、綠籬、壕溝來取代原有的籠子、水泥與鐵欄杆,塑造出更適合動物的類棲地生活場域。(Photo Credit:新竹市政府

(Photo Credit:新竹市政府

(Photo Credit:新竹市政府
 
與新竹發展歷史有著緊密關係的新竹市立動物園,除了是民眾一親動物芳澤的好去處,也是讓訪客見證新竹光榮歷史的場域。而從過去到現在,這個園區承載著無數歡笑的容顏並創造出許多珍貴回憶,未來也將會延續下去。這是新竹市民與台灣人民的共同回憶,如果能夠讓新竹市立動物園成為一個歷史記憶熱點,這將不僅僅是帶來遊客與收入而已,背後深刻的意義才是更動人的事情。


創立於 1936 年的「新竹市立動物園」是台灣原址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動物園,具有歷史意義的大象門,撥下了 13 層的顏料層,呈現最初的藍綠色。(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園區內保留的噴水池,勾起市民回憶。(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保留下來的鳥籠為動物園裡唯一的籠子,現在成為孩子探索的攀繩天堂,同時也體驗被關在籠子內的感覺,成了有趣的現象。
(Photo Credit:新竹市政府

(Photo Credit:
新竹市政府
 
與熱鬧歡騰的新竹市立動物園有著大相徑庭的氣質與建築氛圍,「大坪頂生命園區—永恆之丘」是一個與世隔絕、只有在生命終了之際才會被提及的「最後一站」。由 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 主持建築師林友寒與十彥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林彥穎共同設計,這座生命園區是讓「生者」思考生命意義的場域。在憑弔追憶已過身的親友之際,同時與自身的懊悔、悲傷與孤單和解,找回重返人生常態與正軌的力量。


大坪頂生命園區—永恆之丘。(Photo Credit:新竹市政府)

永恆之丘為清水模材質鑄造牆面,透過帶有氣泡、殘渣、顆粒感的材質,讓牆面在陽光照射時保有視覺上的輕盈。(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永恆之丘以「生命三元素」光、水、空氣的循環,象徵永恆的意義,並與人們產生共鳴。(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死亡』與『葬禮』直到現代,好像在台灣都還是非常禁忌的話題。但是為什麼我們不能試著用更溫柔、更人性甚至更美好的方式道別?這是我在外婆 2019 年離世後一直不斷探討的事情。我也總是會想起過往去威尼斯旅行時,驚訝地發現當地的墓地居然是在獨立的一座島上。也就是說,那邊的居民習慣來一場『去憑弔過往的旅程』。」Tiffany 說。對於生者而言,無論多少繁複的儀式都無法彌補摯愛消逝的痛楚,也無法追回過往的快樂時光,那麼用最勇敢也最平靜的方式與至親道別會是什麼樣子?在「永恆之丘」映入眼簾的是兩位建築師以通透、開放甚至富有詩性的建築語彙,砌出一座心靈的庇護所與情感載體,讓來者能在這座沉穩的清水模建築空間安心、平靜地面對死亡可能帶來的恐懼、陰暗與不幸。


天井的設計,將光線透過空間產生了神聖的意涵。(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沿斜牆灑落的光線,帶來空間明暗層次的韻律,也引出了人們的冥想。(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這不是一座會讓人感到不舒服的納骨塔!相反地,井然有序的塔位安排讓人有進入圖書館的錯覺,而這樣平衡又有秩序的空間,會讓人感到安心。建築頂端引入日光的天井與地面上的長型淺水池相映,能讓來到此處的人獲得心理的平靜,也深刻感受永恆的意義。建築師們在這座建築中納入生命最重要的三元素——水、光與空氣,是對生命有著深刻體會才做出的設計。」Tiffany 回想時這麼說。對於來到永恆之丘的訪客而言,當參訪結束,就是時候收拾好失落;再透過望向遠方,不再著眼過往、留戀悲傷。


藉由風的流動、光線的折射及雨水的循環性能,讓祭祀空間裡的每個人更能珍視生命的意義。(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無樑柱工法並搭配天井,讓空間更為通透開放。(Photo Credit:蚯蚓文化)
 
Tiffany 最後分享,無論是「新竹市立動物園」或是甫獲得 2022 年德國紅點設計獎與金點設計獎的「大坪頂生命園區—永恆之丘」其實探討的都是「尊重生命」的本質。一個是熱鬧歡騰的存在,另一個則是沉靜深刻的反思,當它們同時存在一座城市,反饋出的正是一座思想成熟的當代城市對生命課題充滿哲理的深刻包容性。

責任編輯:蚯蚓文化、顧庭歡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