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看過切.格瓦拉叼著雪茄、自信而瀟灑地說服美國記者革命理念的神情,或藝術家畢卡索裸著上身、卻神色自若的身影,這些全來自瑞士傳奇攝影師 René Burri(勒內.布里,1933-2014)!
 
今年,René Burri逝世後回顧展《勒內.布里:視覺爆炸》首次移師亞洲,於北美館呈現 500 餘件作品與文件檔案,眾多皆於他生前策劃展中未曾曝光之作。本次展覽將他的生平(lifeline)重要事件與 12 個主題結合,讓觀者從原真呈現捕捉每個快門畫面的底片印樣、各式各樣的拼貼、繪畫創作......等不同物件挖掘其中關聯性,看見他不僅作為攝影師,而是藝術家般多變、幽默的每個瞬間!

從瑞士洛桑「愛麗舍攝影博物館(Photo Elysée)」成立以來,René Burri 就與他們保持緊密關係,在他離世前更在此成立「布里基金會(Burri Foundation)」典藏了一生累積的影像與檔案。2013 年開始,策展人馬克.多納迪尤(Marc Donnadieu)、梅蘭妮.貝特里西(Mélanie Bétrisey)經歷 6 年時間整理資料、訪談 Burri 身邊的朋友與曾共事的人,將內容內容梳理成 2020 年完整的回顧展《勒內.布里:視覺爆炸》。



展覽一開始呈現北美館復刻 René Burri《一個世界》回顧展多媒體藝術裝置。(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這次在北美館,不僅將當時原版古董照片、底片印樣、印刷樣張、影片、手工書、展覽計畫、筆記、書信、拼貼、水彩等搬來台灣,還因應美術館更寬廣的空間呈現了紀錄影片。
 
當你走進展場,一面將是 René Burri 從孩童時期的啟蒙、在​​蘇黎世工藝美術學院(Kunstgewerbeschule Zürich)對於平面設計與電影的深入,以及後來成為馬格蘭通訊社一員,帶著他的瑞士護照於世界各地進行紀實攝影的經歷;另一面則將逐步展開 12 個特寫 Burri 個性、創作特色的焦點。


(Photo Credit:MOT TIMES)

(Photo Credit:MOT TIMES)
 
策展人 Mélanie Bétrisey 說,展覽不同以往攝影展有許多「圖說」,特別減少文字呈現,透過將生平與 12 個主題交織的方式,展現諸多對世界的觀點,也從他人與 Burri 的照片或書信互動中,發現其不為人知的一面,「我們希望大家就像在博物館館藏裡一樣,對每一件作品投注足夠的時間觀看,走進布里的世界裡頭。」
 

你必須認識的瑞士傳奇攝影師 René Burri

 
「重要的是,把你自己經歷過的強度(intensity)放到照片中,否則它就只是一個檔案。」——René Burri
 
20世紀晚期,無論蘇伊士運河危機、柏林圍牆倒塌、天安門廣場示威,瑞士攝影大師、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成員 René Burri(勒內.布里)幾乎總是身在重大事件的現場,這些影像總是如他所說,將所有感受封存於瞬間!
 
他在 1955 年拍攝蘇黎世聾啞兒童特殊學校的報導後,在攝影師 Werner Bischof 的推薦下,加入由布列松等攝影師們創立的「馬格蘭攝影通訊社」(1959年成為正式會員),將近 60 年的職業生涯中,得益於持有瑞士中立國、無需簽證的護照,以及流利的法、英、德文語言能力,他的足跡遍佈歐洲、中東、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日本與中國,拍攝了無數極具人性關懷、關注大時代下人事物變遷的專題報導。
 

同時也記錄下1950年代以來影響世界的重要人物,如藝術家畢卡索、 賈柯梅蒂、丁格利,建築師柯比意、尼邁耶、 巴拉岡,以及導演黑澤明等等。其中,1963 年拍攝的標誌性肖像《抽雪茄的切格瓦拉》(Che with Cigar)更使他聞名於世。



勒內.布里,《全錄公司,洛杉磯,美國》,1971。(© René Burri / Magnum Photos. Fondation René Burri, courtesy Photo Elysée, Lausanne.)
 

十二個焦點一次看!

 

12 個焦點包含:電影、結構、我與他者、切格瓦拉、電視、中國、馬格蘭攝影通訊社、書籍、世界、色彩、拼貼、繪畫。每一區標題如同一張張「便利貼」,源自於策展人在整理資料時,發現到 René Burri 將檔案標記與歸類的習慣,讓大家跟著這些焦點便利貼走進攝影家的世界!

 
#電影
 
展覽由「電影」開始, René Burri 從小便對「電影」獨具熱情,然而當時於蘇黎世進入電影學校並不容易,當他發現「蘇黎世工藝美術學院」具有各種攝影器材的教學環境(也就是展中教室背景照片)便決定由此開始作為學習電影創作的起始,期間他除了修習攝影,也在其他課程中奠定平面設計、攝影蒙太奇乃至於線條及色彩基本技巧等的紮實基礎,對他後續在影片、平面設計、拼貼、繪畫等多元的創作實踐上,有非常深刻的影響!此區可以看見他在學生時期、以及後來曾進行電影劇照攝影的作品。

(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結構
 

René Burri 一生拒絕被貼標籤,不喜歡被歸類為戰地報導記者、人道攝影師等等,而從影像的角度來看,事實上,他除了攝影題材極具歷史與文化意義,也非常具有藝術性。展覽指出「對他而言,鏡頭中的點、線、面以及光線不只是影像語彙的結構,也是攝影的腳本、節奏和韻律。」



(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結構」以 Burri 學生時代就培養出的三個種美學的手法分析他的攝影特色,其一是「點線面與光線的關係」,他擅以出乎尋常的方式框架或分割畫面,並巧妙捕捉光線的不同層次,就像《衛生部,里約熱內盧,巴西》中,兩名女子行進的走向及男子的視線,與廣場上兩相交叉的光線巧妙重合,形成動態十足的畫面;「雙平面」如《在屋頂上的四個男人,聖保羅,巴西》的取景使屋頂平台與其下的馬路、同一時空中不同平面的事物同框,帶來超現實的視覺感;「模糊前景」則像《尤夫,瑞士》中一朵光亮卻模糊的黃白色小花,作為前景擺放在尤夫(Juf)——歐洲海拔最高村落——的清晰影像前,這種對比同時強化又反襯了阿爾卑斯山區予人的典型印象。



勒內.布里,《在屋頂上的四個男人,聖保羅,巴西》,1960。 (© René Burri / Magnum Photos. Fondation René Burri, courtesy Photo Elysée, Lausanne.)

勒內.布里,《衛生部,里約熱內盧,巴西》,1960。(© René Burri / Magnum Photos. Fondation René Burri, courtesy Photo Elysée, Lausanne.)

勒內.布里,《尤夫,瑞士》,1967。(© René Burri / Magnum Photos. Fondation René Burri, courtesy Photo Elysée, Lausanne.)
René Burri 傾向在攝影當下完成構圖而非修片與後製,不過有趣的是,在「雙平面」區域可以特別發現一張其實是由兩張照片組成的作品 ,且當他與布列松討論要將此作作為攝影集《德國人》封面時,布列松當下也未發現這並非「一張照片」!放置於此區也是策展人的幽默巧思。(Photo Credit:MOT TIMES)
 
 
#我與他者
 

「我與他者」這個焦點的名稱,是在基金會典藏資料中,真正出自 René Burri 親筆寫下的「便利貼」影像分類。René Burri 可說是「自拍照」始祖,在他的影像中有一大部分攝影自己的身影,可以見到身掛四台相機的工作身影,與一般大眾的合照,甚至是身穿太空裝、皇帝的龍袍等帶有「玩弄自己的影像」意味的照片,都能發現他是個非常喜歡與人互動的人,更常常帶著拍立得將照片送給身邊的人。



(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勒內.布里,《自拍像,科羅納多,新墨西哥州,美國》,1973-1983。(© René Burri / Magnum Photos. Fondation René Burri, courtesy Photo Elysée, Lausanne.)
 
#切格瓦拉
 

說到 René Burri,當然必須提及著名《抽雪茄的切格瓦拉》。1963年12月31日,馬格蘭通訊社緊急聯絡 Burri 隨著《LOOK》雜誌的美國記者前往古巴採訪切格瓦拉,作為社中年輕攝影師,得到這機會部分也得歸功於他不受簽證限制的瑞士護照,然而從本次展出四份底片印樣中,每一張幾乎都呈現出可作為雜誌封面的情緒張力。雖然當時《LOOK》僅使用了上百張影像內其中一張,1967 年切格瓦拉過世時,卻有不少雜誌甚至直接以底片印樣作為封面。



(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勒內.布里,《切.格瓦拉》,2005年之後,繪於在鹿特丹舉辦之「2005-2010回顧展」邀請卡上的複製畫。(© René Burri / Magnum Photos. Fondation René Burri, courtesy Photo Elysée, Lausanne.)
 
#電視
 

不管是金恩博士、威廉王子結婚,René Burri 有許多拍攝「電視畫面」的作品。這始於1963年他被派去拍攝流亡三年塞普勒斯的東正教總主教馬卡里奧斯三世(Cyprus of Arch- bishop Makários III)時,當他回到飯店,才要將詳細說明內容與底片寄回馬格蘭時,看到電視卻已經在播報這則新聞的畫面,心想「停下來!我現在才要寄出照片呀,這怎麼得了!」也是由此時開始他認定了自己的相片,必須不再只是單純記下鏡頭前出現的事物,還要捕捉現場、提供事件特定時刻的狀態,更是促成他未來致力出版「攝影集」的原因。



(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勒內.布里,《和平飯店客房電視播放天安門廣場示威者庭審,上海,中國》,1989。(© René Burri / Magnum Photos. Fondation René Burri, courtesy Photo Elysée, Lausanne.)
 
#馬格蘭攝影通訊社
 
1959 年 René Burri 正式加入「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後,便一直服務於這個組織,他擔任電影部門的籌劃者/創建人、通訊社藝廊的編輯/主任創辦人等多個職位,並且拍攝出無數體現人道關懷精神的作品。
 
而他本人也可以說是當時馬格蘭的「官方攝影師」,為自家成員留下非常多日常影像紀錄。平時不喜擺拍的他,卻在每年度的「馬格蘭大會」指揮起大家站定位、擺弄姿勢等等,完全可由他的鏡頭,感受到攝影師的幽默風趣!

(Photo Credit:MOT TIMES)
(Photo Credit:MOT TIMES)
 
#中國
 
René Burri 一生去過不少國家,但展覽特別選擇「中國」作為焦點之一,敘述著他對此地當時國族政治命運、革命情感的深深著迷。他曾多次訪問中國,記錄下不同階段的關鍵轉變,如文化大革命前傳統中國在政治改革下的新樣貌(1964、1965年)、共產黨長征五十週年紀念(1985)、天安門廣場示威(1989)等。值得注意的是,1966 年 Burri 於蘇黎世形式藝廊舉辦首次個展主題便是《中國》,此區的木板底影像作品為當年展覽原件,並且也展出 1965 年的影片紀錄《中國的兩副面孔》(The Two Faces of China)。


Burri 習慣到訪外國隨手帶著一份地圖,展中背景即為當時留存下的地圖影像,還可見到他在上面留下的旅行足跡線條。(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勒內.布里,《昆明湖上凋謝的蓮花,北京夏宮,中國》,1964。(© René Burri / Magnum Photos. Fondation René Burri, courtesy Photo Elysée, Lausanne.)
 
#書籍
 

在蘇黎世工藝美術學院中學到的平面設計、蒙太奇攝影、場景配置,不只在他的攝影中見到敘事強度,也同樣出現在他對於書籍的排版設計上!展出包含最早關於巴黎與威尼斯之旅專書、日本之旅、紀錄阿根廷高喬人等等諸多的手稿,呈現了他對影像大小、圖文關係豐富的安排調度。也是過去展覽中未曾呈現的亮點。



(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Photo Credit:MOT TIMES)
 
#世界
 
1983 年 René Burri 舉辦生平首次完整的個人回顧展《一個世界》,展名不僅意旨他所遊歷的世界,也是他「攝影的世界」,展出眾多過去未曾曝光的攝影以及繪畫、拼貼,還有我們在展覽起點所見、北美館復刻的裝置「MegaPhotoMobil」,這可說是人們第一次看見攝影師之外,各種各樣面向的他!

(Photo Credit:MOT TIMES)
 
#色彩
 
在 René Burri 的年代,許多攝影師仍僅崇尚黑白攝影,不過1950年代開始便受到雜誌委託的他,很早就開始拍攝彩色作品,後來亦出版了集結彩色攝影作品的回顧攝影集《Rene Burri: Impossible Reminiscences》,在這次展中以投影的方式呈現150張照片。

(Photo Credit:MOT TIMES)
 
#拼貼、#繪畫
 

展覽以「拼貼」、「繪畫」這兩個陪伴 René Burri 一生的興趣作為結尾。從學生時期就開始創作拼貼作品,且題材相當廣泛,有得為純照片組合、有的會加上水彩塗鴉,甚至是雪茄上的標籤、隨手拿到的紙條,都可以作為他的拼貼媒材。據說他會開始「拼貼」的興趣,是因為不斷動腦與動手的過程,能讓他短暫的忘記旅行各國過程中對飛行的恐懼,雖然此說法並不可考,但我們的確在非常多他寄給親友的明信片上,發現各式各樣的拼貼與圖畫。



(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勒內.布里,《哈瓦那》,2006。(© René Burri / Magnum Photos. Fondation René Burri, courtesy Photo Elysée, Lausanne.)

勒內.布里,《外國文化拼貼系列》,1997-1998。(© René Burri / Magnum Photos. Fondation René Burri, courtesy Photo Elysée, Lausanne.)
 

此區同時還可見到他 5、6 歲一直到生前最後一張繪畫作品。看見他不僅作為一位攝影師,更是從求學時就擁有良好素描基礎,隨時帶著繪畫工具旅行,即時記錄他傾刻所思所想的藝術家。



(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勒內.布里,《南特到巴黎的高鐵》,1994,素描簿。(© René Burri / Magnum Photos. Fondation René Burri, courtesy Photo Elysée, Lausanne.)
(Photo Credit:臺北市立美術館)

■ 勒內.布里:視覺爆炸
展期:2023.03.18-2023.06.18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3A、3B展覽室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