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收藏家劉益謙、王薇夫婦創辦的私立美術館「龍美術館」,在上海、重慶兩座城市打造三座大規模場館以推廣古今東西藝術受藏,其中位於上海西岸文化走廊核心區域的西岸館,由大舍建築設計事務所建築師柳亦春操刀,結合 1950 年代煤料運輸設施、未完工建物之地下停車場,簡約質樸的清水混凝土、標誌性的斗廊及挑高傘拱結構,將工業廢墟遺構重塑為澆灌藝文活水的場館。
龍美術館西岸館內牆體與天花板皮層皆為清水模皮層,模糊了交界與位置,同時在空間規劃上設計更多開放民眾進入的公共場域,賦予充份自由的逛展體驗。(Photo Credit:Xia Zhi)

龍美術館西岸館建築一共四層樓,總面積約 33,000 平方公尺,展示面積達 16,000 平方公尺,原址是一座運煤料的工業碼頭,現場最具代表性之處莫過於建築師柳亦春保留一座興建於 1950 年代、長約  110 公尺、寬 10 公尺、高 8 公尺的煤料漏斗卸載橋,以及過往為了其他用途之建物而施工完成的地下兩層停車場。

(Photo Credit:Tian Fangfang)
(Photo Credit:Su Shengliang)
(Photo Credit:Su Shengliang)

建築師將與人體骨骼同樣重要的建築結構視為本(Photo Credit:Tian Fangfang)質,美術館主體以獨特傘拱(Vault-Umbrella)懸臂結構為鮮明特徵,一、二樓高挑拱形空間以細膩清水混凝土灌注而成,與煤料漏斗卸載橋改造而成的斗廊彼此呼應又對比,一方向上承接的力量感,一個向下包覆的輕盈感,散發原始而理性的姿態,建物本身就像是一件藝術品。

(Photo Credit:Su Shengliang)
(Photo Credit:Su Shengliang)
(Photo Credit:Su Shengliang)
(Photo Credit:Xia Zhi)
 
建築團隊將自由布局的剪力牆插入原地下停車場與舊有結構澆置共築,B1 的原停車空間在剪力牆體介入之後,回歸傳統白盒子式展示空間,地上空間則隨著傘拱而擁有多重使用方式。置身其中,由於牆體與天花板皮層皆為清水模皮層,模糊了交界與位置,同時在空間規劃上設計更多開放民眾進入的公共場域,賦予充份自由的逛展體驗。

(Photo Credit:Su Shengliang)
(Photo Credit:Su Shengliang)
(Photo Credit:Tian Fangfang)
 
龍美術館 西岸館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龍騰大道 3398 號
官網:http://www.thelongmuseum.org/

 

編輯/沈佩臻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