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鬥」始於 2001 年,成為風格豐富殊異的編舞家與創作者們,和雲門 2 舞者之間激盪新視野、拓寬身體可能性的編創發表平台,直到 2019 年雲門、雲門2兩團合併,「春鬥」暫停直至今年逢雲門劇場第十年,雲門舞集藝術總監鄭宗龍決定重啟「春鬥」在劇場、排練場有不同類型的演出,戶外也將舉辦市集。
 
在「春鬥2024」中,除了鄭宗龍攜手藝術家全明遠打造身體電影《身土》,看見細膩而恢宏的身體景觀之外,同步邀請「微光製造」藝術總監王宇光、「YILAB一當代舞團」創辦人蘇文琪各自與五位雲門舞者合作,帶來探索「空間/場域」關係並進一步拋出「是什麼讓我們身在於此?」的《BE THERE》,以及透過個人微觀感受穿梭巨觀社會現象,將對生命與自然的反思以舞者身體共創編織成舞作的《可以是無題》。
 
大學開始接觸跳舞的編舞家王宇光,畢業後進入雲門 2 擔任職業舞者,直到了 2015 年離開創立「微光製造」,其張力十足的作品《捺撇》(Beings)曾獲 YDC 日本橫濱舞蹈節暨舞蹈大賽雙獎項,近期更於全球作品中脫穎獲選英國倫敦沙德勒之井(Sadler's Wells)全新國際舞蹈大獎 The Rose International Dance Prize 的 Bloom Prize 新興編舞家決選作品之一,並將於 2025 年 2 月前往沙德勒之井的莉莉安貝里斯小劇場演出。王宇光透過《捺撇》探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次亦將透過春鬥新作提出叩問。
 
科班出身的新媒體表演藝術家蘇文琪,大學畢業後曾進入光環舞集、比利時靛體舞團(Kobalt Works),長年與世界各地舞者及藝術家合作,在舞蹈肢體語言之外,創作揉合新媒體與跨域刺激的力道很深,呈現富有新穎思維、探索人們文化與社會議題的藝術作品,本次帶來睽違五年的全新作品。
 
舞作可以如詩,也可以是充滿想像力的小說、富有紀實色彩的文學,而編舞家的身體如筆亦如刀,能抒情書寫,也能真切剖析,轉譯個人在生活裡被搖晃撼動而感受深刻的經驗,透過身體反覆咀嚼那些感受,也透過身體作為載體向觀眾重現那些瞬現感知。

或許如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作家安妮艾諾(Annie Ernaux)在《如刀的書寫》書中所描述:「我堅信,總有某個『凝結』記憶的細節會造成定格、引發感受並牽動一切。」編舞家王宇光、蘇文琪亦將身在維也納與巴黎的特殊經驗,與過往無數經驗累積、與雲門舞者羈絆交流的總和共鳴,一切也將於劇場揭幕起面向觀眾。
逢雲門劇場第十年,自2019年暫停的春鬥也在2024回歸。(Photo Credit:雲門、Photography by 李佳曄)
 
MOT TIMES:在春鬥2024中,編舞家蘇文琪的《可以是無題》與編舞家王宇光的《BE THERE》不約而同都是從遇見與觀察一個人——有文化難民身份的女學生、翩然起舞的男子——出發延伸,請與我們分享作品核心概念,以及為什麼會想在春鬥呈現這樣的主題?
 
王宇光:疫情期間,其實我很低潮,置身當代,我找不到人們還要進劇場的理由,要付出這麼多時間成本或經濟成本跑到劇場看一場演出,因為好多媒體、娛樂可以滿足我們的各種需要。但我又是一個做劇場的人,在一、兩年期間不能演出和做作品,一直卡在那個地方。
 
後來「微光製造」去了一趟歐洲巡演,我買了維也納金色大廳的站票,讓自己躺在劇院最後面。演出開始的時候,我前面的那個男子開始手舞足蹈,跟著音樂的旋律、節奏做動作,他的姿態時而柔軟,時而強硬,好像一個指揮家一樣,在指揮著整個空間隨他浮動,那一刻讓我覺得,他需要在這裡,在這裡可以滿足其他媒體娛樂無法滿足他的東西。

因為他的享受,讓我看見另一種風格,也在那一個美好的體驗裡面,讓我想要做一個這樣的劇場作品,讓觀眾看完感覺「可以在這裡看這個演出真好」

編舞家王宇光。(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翁子恆)
 
蘇文琪:那個女學生是我在一個巴黎工作坊的女學生之一,在那一個禮拜的工作坊裡,我們每天在排練室工作,她其實因為國家戰爭的原因,被迫移入巴黎,是一位很年輕的舞者。可能因為我們都是舞蹈工作者吧,所以妳可以很直覺也很敏感地,從她身體上感覺到某些她當下在生活裡的問題跟感受。
 
我後來在跟她聊天的過程當中,一直在思考個人生命的微小,當你對比到戰亂與國際局勢這些我們不曾經歷過而無從想像的事情,但我可以在這個女學生跳舞的身體、一起生活的那幾天裡,從她細微的動作捕捉到她對這件事情的感受。
 
這次《可以是無題》其實也是與五位舞者一起工作,那舞者的身體都是非常敏銳的,我們會一起跳很多舞、聊很多天,如何從這些舞者的身體裡面去捕捉那些,不是說一定要面對艱難的問題,而是當他們對於自身生活的環境所處理的諸多感受。

編舞家蘇文琪。(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翁子恆)
 
MOT TIMES:本次編舞作品中有沒有嘗試從未挑戰過的表演形式、聲光設計、媒材或裝置?
 
王宇光:對我來說第一個挑戰,是跟五名職業舞者一起在一個空間裡做出 30 分鐘的舞。和兩個以上的人一起工作,是過往較少的經驗,包括空間與時間的調度,如何盡可能了解五個人的性格,如何和他們一起在作品裡找到一條共同前進的路徑。
 
第二個是來自維也納的體驗,讓我不斷思考在劇場裡或在舞蹈作品裡,如何可以再找到那一種「共感」或「震動」?我們怎麼讓感官可以透過舞者、聲音或視覺,來成為另外一種「所以我們得在這裡」的想像?這也是我想要努力嘗試的方向。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翁子恆)
 
蘇文琪:這次比較沒有加入新媒體,因為春鬥比較專注在舞者和身體。我也覺得這次的挑戰是和五位雲門舞者、雲門劇場的技術人員、服裝設計,還有另外聘請的燈光設計一起合作,將會是與截然不同的團隊合作的新嘗試。

春鬥 2024 編舞家蘇文琪作品《可以是無題》。(Photo Credit:雲門、Photography by 李佳曄,視覺設計:方智弘)
春鬥 2024 編舞家王宇光作品《BE THERE》。(Photo Credit:雲門、Photography by 李佳曄)
 
MOT TIMES:聽過其他編舞家談到「編舞」這件事,認為每一次編新的舞都像從零開始、彷彿不會編,兩位又是如何看待每一次全新的編織?
 
王宇光:每一次啟動新的創作,不一定都從零開始,有時我會想成在做料理,這些舞者可能是當季最新鮮的蔬果、熟成三天的生魚片,可是你如果沒有真的拿到它、切下第一刀,可能不會知道裡面的水分多寡或它適合烤幾度。
 
我們真的得進到這個排練空間,面對眼前的舞者,也許在你面對他講出第一句話之前,你已經先把整個舞都想好了,可是當你跟他講到第一句話之後,你又決定打掉重來,因為他有他的樣子,那我們怎麼用最好的方式一起溝通、一起前進,我覺得這是重要的,幕打開之前都不算數。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翁子恆)
 
蘇文琪:在我自己和舞者與編舞家合作的經驗裡,最在乎的就是「和我一起工作的人是誰」,所以在創作裡都是藝術家對藝術家靈魂之間的對話,在排練場上是一種創作的交流,所以你遇到的舞者姑且都不會是一樣的,即便是同樣一位舞者,但是當他處在不同的生命狀態,他的身體呈現出來都是不同的風景
 
我自己在創作的時候,還是很在乎每一個生命在不同階段看到的、感覺到的,然後我們從那裡再去想像想要創作的主題,所以每一個作品都是未知的過程,每一次都不會重來,是一直在累積的過程。就是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他特殊的生命經驗,那個生命經驗對他自己而言可能是一種全新的開始。
 
 
MOT TIMES:兩位編舞家與雲門舞者合作,你們如何合作溝通、培養默契?有沒有累積下來的方法論或工作方式?
 
王宇光:我就是坦誠相見,展開真正的認識。在認識你之前,我要先讓自己被認識,比如說像《BE THERE》這個作品就是來自我的發現,「我感覺到了這樣的狀態,你們有沒有類似的感覺?」從聊天慢慢開始,感受那些感覺在身體上會是什麼樣的樣貌,或者他可能產生什麼樣的動作,才開始慢慢進到身體或舞蹈。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翁子恆)
 
蘇文琪:我自己幾年創作下來有一定的工作流程和步驟,但是我覺得這一次春鬥比較不一樣,因為重心會放在五位舞者身上,雲門劇場有一定的工作系統,包括舞者的工作有規律的時間感(什麼時候開始工作、什麼時候休息),包括有一半的設計團隊也是雲門邀請的設計師,所以有一半的事情是我無法事先預測,必須一邊工作,一邊了解舞者與設計師的想法,所以會比較多前期的磨合,甚至在整個過程都要一直磨合。
 
王宇光:我覺得就好像是爬山一樣,我知道我站在這裡,知道要去的三角點在那裡,所以在過程之中所有的路徑軌跡和天氣變化,背包裝的帳篷和睡袋適合在哪裡紮營⋯⋯都要邊走邊調整,怎麼在最合適的時間,用最合適的方式,抵達最合適的地點,我想這是我在跟舞者工作的時候,希望可以達到的。

 
MOT TIMES:靈感不會從天而降,希望可以了解兩位編舞家在編舞跳舞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看似平凡的習慣、興趣或特別關心的議題,卻經常能帶來靈光一閃,提煉出新的姿態?
 
王宇光:我會跑去爬山跟釣魚,不看手機回訊息的逃跑一天,我有空就會逃跑。像這些活動都是一種身體的勞動,無論是爬山或釣魚,我享受於某種從身體苦難所帶來的反饋,爬山很累,可是你好像在疲累裡面可以找到一點點能量,或者是你沒有發現的東西;當你在釣魚,你會感覺自己好渺小,而海洋這麼大,在每一個海浪之間,又彷彿找到了呼吸的節奏感,我們就是住在一個島上的人,山也好,近海也好,我就是喜歡做這樣的事情。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翁子恆)
 
蘇文琪:我覺得每一件作品都有獲得靈感不一樣的方式。比如說之前有一個作品和大海有關,我就常去海邊;這一次《可以是無題》要回到舞者身體裡,所以我最近經常打坐,很靜態,因為這個作品要往自己和舞者的深處看,因此自己要先收攝雜念。
 
我平常感興趣的主題很多、書讀得很雜,讀財經也讀時尚,以及我還是有做和VR相關的作品,加上最近很多AI、量子電腦的議題,我和科學社群的朋友會進行相關討論。其實創作者不是什麼議題都要,而是每一件事情其實都會牽扯到很多生活細節的變動,所以我閱讀比較廣。

最近坂本龍一的節目很多,我剛好在一間書店看見《​​我還能再看到幾次滿月?》 就抓來讀。我本來就知道坂本龍一的故事,但是這本書是他知道時間不多而撰寫的回憶錄,從書裡可以讀到他罹癌之後意識到自己與身體的對話,最近開車、走路也反覆聽他的音樂,我覺得一個人的生命燃燒在音樂裡,這樣的消逝還挺美的。這一次《可以是無題》的創作主題也是類似這樣,當微小的生命面對著龐大的議題,自己感受到了某種消亡。
 
另外一本正在看的書是荷蘭時裝設計師 Iris van Herpen 近期在 MAD Paris 巴黎裝飾博物館的個展《Sculpting the Senses》作品集,她梳理了服裝設計脈絡,包括她透過 Digital Printing製作,也書寫了每一個系列如何去想像主題,像是她覺得她的衣服在跳舞,在服裝設計師的書寫裡閱讀到她對舞蹈的理解。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翁子恆)
 
王宇光:那妳有看過《葬送的芙莉蓮》嗎?這部動漫對時間思考的維度非常不同,也是一直談論逝去,然後她現在做的所有選擇,好像也是想再抓住那個逝去的什麼。
 
蘇文琪:我覺得舞蹈有時候也是這樣,因為舞蹈就是曇花一現、稍縱即逝。和舞者一起工作,他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當下最適合的樣子,但是每一次做完它就不見了,其實編舞似乎就是把那個已經消失的動作編在一個結構裡,但我們同時也要抓回那個感覺或質地,我一直覺得這件事很難。
 
王宇光:就在某些時刻,你的眼睛很像那個八百分之一秒的照相機,你好希望把那麼珍貴的一刻拍下來,它可能不是很美麗的動作,可是有時候是這個人,他勇敢的往前進了一點,然後他那一刻可能是奮不顧身,可能是決心要突破自己,那些時刻沒有辦法去量化或大量重複,所以那些時刻是在排練場是非常珍貴的片刻。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翁子恆)

MOT TIMES:在彷彿驚蟄般,萬物停下腳步後生意盎然的時刻,希望透過重新回歸舞台的春鬥2024 帶給自己、舞者、觀眾什麼嗎?
 
王宇光:上一次參加春鬥是 10 年前 2015 年我還在雲門2當舞者的時候,心情上滿不一樣的,好像就這樣繞了一圈,雖然名字一樣,可是對於我們來說都朝各自的方向前進了一些,很興奮和好奇這樣碰撞,能夠開出什麼樣的花。
 
蘇文琪:我不會去預設帶來什麼,不過觀眾可以期待春鬥2024「雲門劇場」、「雲門排練場」和「戶外場域」三個節目,在這一系列可以看見雲門劇場訓練出來的編舞者和舞者帶來多元的創作樣貌,我相信觀眾可以收穫豐富。
 
王宇光:像「雲門排練場」有林品碩與陳柏潔兩位創作者呈現階段性作品,可以看見年輕的創作者如何思考,那些過程彌足珍貴,而且通常劇場面向觀眾的是已經包裝好的作品,可是在排練場可以看到有一些很靠近觀眾,能量非常鮮明的樣子,讓觀眾經歷創作的不同剖面。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翁子恆)

 

採訪/Stephie、沈佩臻 編輯/沈佩臻

春鬥2024
Spring Riot 2024
演出時間:2024/05/25(六)至 2024/05/26(日)
場館地址:雲門劇場(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一段6巷36號)
購票資訊:https://reurl.cc/g45zEX
 
編舞家 王宇光
大學開始學習舞蹈,畢業後進入雲門2擔任專職舞者。離團後創立「微光製造」,致力於舞蹈創作和素人舞蹈工作坊,持續在臺灣、歐洲和日本等地巡演及駐村創作。春鬥2024,是王宇光首次以編舞家的身份與雲門舞者合作。
 
他的作品《捺撇》曾獲得YDC日本橫濱舞蹈節暨舞蹈大賽的雙獎項,並入圍英國倫敦沙德勒之井2025年首屆The Rose International Dance Prize決選作品之一。新作《人之島》由國家兩廳院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委託共製,並獲「FACP亞洲文化發展聯盟創發新象國際競賽」雙獎項,即將於2024年秋天在臺北首演。
 
編舞家 蘇文琪
新媒體表演藝術家,YILAB 一當代舞團的創立者。作品以結合新媒體與表演藝術的概念與形式,嘗試從新媒體的思維裡,重新思索表演藝術的可能性,延伸當代藝術在面對數位科技的衝擊所帶來的提問與省思。

她積極地以工作坊、研討會、表演的形式,與本地/國際藝術家與科學家保持創作上的互動與合作,她是臺灣國家兩廳院2017年駐館藝術家、歐洲核子研究組織Arts@CERN科學藝術駐村藝術家,美國實驗媒體和表演藝術中心EMPAC駐館藝術家。曾獲第九屆台新藝術獎特別評審獎。2021年蘇文琪與瑞士奢華保養品牌LA PRAIRIE萊珀妮的藝術合作在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海灘展會獨家展出。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