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有纖細單腳與座椅豐滿的外型,從不同的視角欣賞 《鬱金香椅》 - Tulip Arm Chair,單椅本身上與下的合諧讓人十分驚豔。(Photo Credit:Knoll )
1. 家具與空間關係的細微雕琢

精緻細膩的《鬱金香椅》 - Tulip Chair 迷你模型於經典椅群中更顯簡潔俐落,又如同花苞待放俏麗可愛。(Photo Credit:北歐櫥窗 )
2. 他就是討厭椅腳!?
1956 年,Eero Saarinen 在接受美國時代雜誌專訪時直白的表示,他想要消滅所有美國家中難看的「腳」。隔年他推出這把《鬱金香椅》- Tulip Arm Chair 與相應的柱腳桌系列,單一柱腳向下延伸出水滴狀的底座,椅座則雕琢出流線型花朵線條,如花瓣也如酒杯般優雅。

單獨呈現時,《鬱金香椅》- Tulip Arm Chair 鶴立群冠,群聚時,展現空間氣勢又不失高雅風尚。(Photo Credit:Knoll )
3. 柱腳型設計
要說柱腳型(Pedestal)設計獨特,在當時倒也不罕見;以玻璃纖維強化塑膠(FRP)、鋁材與布料包覆而成,這樣的椅子僅有中間的一根柱子支撐,為了強化椅腳的支撐力,以達到人體的載重,並將支撐結構減到最少,椅腳改以鋁鑄造,最終再整體烤漆。單一塑料的完整結構設計,讓《鬱金香椅》- Tulip Arm Chair 成為全球第一張列入量產的柱腳型單椅。

《鬱金香椅》- Tulip Arm Chair 與 Tulip Chair 讓空間中的線條變得單純,也間接擴大了乘坐者雙腳的移動空間。(Photo Credit:Knoll )
擺脫掉一般的四柱椅腳設計後,不僅讓腳的活動多了空間,在室內的家具陳設上也格外清爽簡潔,其中椅座和椅腳分離式的零件,也讓椅座可以旋轉,實際運用上又更加活潑了!
有別於《子宮椅》(Womb Chair)的柔軟曲線與厚實的包覆感,Eero Saarinen 在設計《鬱金香椅》- Tulip Arm Chair 時明顯已將設計思維擴展到空間,並開始思考乘坐以外的需求,而不變的優雅曲線,依舊如標誌般鮮明,並繼續遍及他設計生涯中的各式作品。
編輯/ Ary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