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15 年1 月至 2016 年 9 月,跨國、跨界動員超過 1091 人、歷時超過 600 天、經過 6 場大型研討會、6 場企業參訪活動OPEN DAY、10 場策展團隊會議、和高達 68 場的企業與建築師會議,由「忠泰文化藝術基金會」所主辦的「HOME 2025:想家計畫」展覽終於精彩落成,於今年10 底開幕的 「忠泰美術館」及週邊公園盛大舉行,其中幕後推手我們不能不認識-詹偉雄、阮慶岳、謝宗哲。
 
三位策展人分別在建築、出版、策展等領域都是首屈一指的指標人物,由他們現身說法分享他們背後的策展過程,從年輕新世代的崛起、打破規則的小而美新思維、到為住宅換上新的生活風景,他們把對年輕世代的觀察、對社會的期待、對家的想像,娓娓道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如何說吧!
義大利建築師 Renzo Piano 曾這樣形容建築師這個職業:「十點,你是詩人;十一點,變身營建工;到了十二點,又成了社會學家。」
 
建築,作為藝術與科學的美麗結合,始終無法在社會洪流的滔洗中置身事外,此次促成建築師與企業攜手,「HOME 2025:想家計畫」展覽的三大策展人:出版人兼生活美學家「詹偉雄」、策展人、建築與藝術評論家「阮慶岳」,及建築學者、文化推廣工作者「謝宗哲」,從截然不同端點,與 MOTTIMES 分享他們詩意鋪敘的策展脈絡,在看似輕如羽毛的話語中,其實寄予了對未來深厚的盼望,讓我們一同隨著大師們的步履,看看這次展覽是如何在層層哲思的抽絲剝繭下,梳理成如今的精彩樣貌吧!


從左而右,為這次的三大策展人謝宗哲、詹偉雄、阮慶岳,他們不藏私地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Photo Credit:忠泰文化藝術基金會)
 
從「製造業世代」到「網路世代」,家的全新革命一詹偉雄

說到近年來最具啟示性的轉捩點,詹偉雄首推發生在 2014 年的「318 太陽花學運」,他認為這不只是政治運動,而是一場「網路年輕世代」奪權「製造業中老世代」的社會運動,自此他們實質地掌握了改變社會的發言權。從他的觀點來看,他認為這些新崛起的歷史行動者,改寫了日常生活的實踐和論述,家、房子與住處的三者關係,都因此出現了巨大的翻轉!
 

十年,詹偉雄提到對於期望世界改變得快一些的人來說,世界顯然是慢得可以;但對於害怕改變的人而言,眼前的地球,卻顯然已是面目全非了。(Photo Credit:忠泰文化藝術基金會)
 
他舉例來說,在過去「製造業中老世代」的人生視野中,「家」與「房子」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家」肩負了延續東方文化人倫的使命,因此「製造業中老世代」常圍著周而復始的生活樣態和內心鞭撻,工作本身常沒有樂趣。因此,「三房兩廳」是過去都市中產階級的常見的住家樣態,加上過去工作階級分明、升遷困難,所以,那極少數功成名就的發達者,必定以無限量的擴增「房子」的面積和尺度,據以彰顯自己和家庭的成功與富足!
 

如果說「製造業世代」刻意地趨吉避凶,竭盡心力奮鬥出一種出人頭地的人生,那麼詹偉雄強調「網路世代」在意的,便是追求一種蘇格拉底式的能自我檢證的生活,並且盡可能地隨著更新鮮的線索而誤入歧途,繼而開展出自己獨有的奇情敘事!(Photo Credit:忠泰文化藝術基金會)
 
然而,詹偉雄觀察到,「網路世代」對人生開始有了迥然不同的想法!相對於父執輩以他人的眼光、社會派任角色的期許,做為自身存在的依據,這一代年輕人傾向以自我存在的感受豐富與否,來衡量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他認為這是源自於台灣「網路世代」的自我養成過程,不同於他們的父母,享有較多的自主權。
 
因此他強調,對於新興世代,「家」與「房子」不再具有值得戮力拼搏的神聖意義,「家」對於羸弱者而言,是一個避風的溫暖港灣,但對一個渴望體驗的冒險者來說,它反而是一個「鐵牢籠」。
 
不同於上一代,瀰漫著回歸召喚的鄉愁,詹偉雄提到對於年輕人來說,「住處」也可以不是堅固剛硬的「房子」,它們有時是帳篷,有時可能只是掩體而已。(Photo Credit:忠泰文化藝術基金會)
 
住處的定義變了,它輕盈、彈性、抒情、開放、適才適所,正因如此,詹偉雄為年輕人下了一個美麗的詮釋,認為他們「住處」也可以不只一處,他們可以用低廉的租金,選擇世界各個角落「詩意地棲居」!
 
打破單一價值,新時代建築人的小而美哲學一阮慶岳
 
「目前,有兩股科技力量在相互競爭,一股是摧毀生態環境的科技力,另一股則是拯救生態環境的科技力…」隨著阮慶岳引用美國生物理論學家、國家科學院院士 Edward O. Wilson 的話,帶領我們走入了自然與建築的重新省思。
 

這次費時近兩年的展覽思考,阮慶岳希望透過大量藉助於產業界以及新世代建築人的熱忱參與,可同時探討關於新世代建築人的未來角色定位。(Photo Credit:忠泰文化藝術基金會)

阮慶岳認為建築是一個產值龐大、也極度耗損資源的產業,當然不能置身於這場全球危機的科技變局外,也因此過去不斷被暗示「新」與「大」必然是好的邏輯,他認為必須認真評估,同時與他呼應的,還有世新大學教授陳信行提出的「小規模」與「適當科技」,來挑戰「大必是好」與「新必然強」的觀念。
 
台灣雖然常以經濟奇蹟與科技島自居,但阮慶岳說若是細看,卻充斥著畸形的發展歷程,尤其是在追求經濟數據的表象成果時,往往過度迎合外來大系統的需求與價值觀,不覺間喪失自我的真正位置及意義,這是他覺得十分可惜的。
 

在「HOME 2025:想家計畫」展覽現場,展示許多對於未來建築與住宅的繽紛奇想。(Photo Credit:MOTTIMES)
 
提到台灣城市在急速發展的此時,阮慶岳感嘆,住宅土地不斷被集中作商業大型開發,同質化與量產成為標準答案,都市的階級區劃不斷加大,跨國建築大師被繼續歌頌與神話。在這樣時代氣氛下現身的世代建築人,面對著大師品牌現象與量化商品市場的雙重排斥,自然漣漪與波瀾皆難起,這是令人相當遺憾的現實。

他舉例來說,像電腦與寬頻的普及程度、文化創意的活躍度,常民生活的自主活潑性,以及各樣通路的暢通性,像是手機、宅急便、7-11 等這些柔弱不可見的事物,反而才是城市風華的競爭比較處。因此阮慶岳認為,理想的城市通常有一種流動的特質,並不追求固定與永久,而是維持著自我外貌的模糊多變、日日更新,尊重多元,且不以強壯或巨大為唯一價值所在!
 
並肩作戰!阮慶岳提到這次展覽與年輕建築世代的廣泛合作,也是在尋思對這困境的突破,一起思考未來居家所可能面對的問題挑戰。(Photo Credit:忠泰文化藝術基金會)
 
說到對於這次展覽的看法,阮慶岳語重心長地呼籲:「HOME 2025:想家計畫」只是一個單次的展覽行動,卻承載著所有參與者深遠寬廣的未來期待!
 
用心經營,從容器到生活風景一謝宗哲
 
柯比意曾在 20 世紀初作出「住宅是為了居住而存在的機器。」的宣言,而安藤忠雄亦曾表達「住宅是建築的原點。」的看法。謝宗哲也相信,隨著文明演化與歷史的進程,建築必然不再只是提供遮蔽或裝載的意義。


謝宗哲認為,一個面對當代處境、眺望近未來願景的「HOME 2025」,「家」絕對不該再只是作為地位象徵的房產,而是作為居住的媒體,隨著生活知能及感受力的成長而進化成,得以融洽地與自己的生活方式對話的對象。(Photo Credit:忠泰文化藝術基金會)

很巧的是,日本建築哲人原廣司先生也曾提出「建築非物,而是事件。」的宣言,為「家=住宅=建築」的可能性下了一段絕佳的註腳。謝宗哲也非常同意這樣的看法,他表示所謂的「家」的確延伸了對於「住宅」的想像,是各種事件在當中交流匯聚的生活場域。
 
他舉例來說,如英國知名主廚 Jamie Oliver 那樣,在家中配備很棒的廚房,以烹調美食來款待客人的飲食生活、或裝設隔音牆,讓平台鋼琴成為空間的重心、彈著它來吟詠生活的小日子也相當好、甚或是以極簡風的小木屋來享受純粹的張力與氛圍…等等,都是美麗翩然的生活情境。
 

這場有別於傳統的建築展,謝宗哲提到這次最大特色在於,其展出內容除了仍有擅長設計思考與整合職能的建築師擔綱之外,同時更有支持整個社會與經濟環境實質運作的產業也參與其中。(Photo Credit:MOTTIMES)
 

雖然以「HOME 2025」這個充滿著未來性的預言為題,但其實也蘊涵了對於住宅建築/家的再思考與反省,謝宗哲希望邀請大家共同面對當代處境及挑戰,一起為了更好的明天而努力!(Photo Credit:忠泰文化藝術基金會)
 
他相信唯有人們自主性地在日常生活中覺醒,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凝視自己的近旁、多一點日常生活的講究與經營,那麼從19世紀中葉以來,所憧憬的那份立基於現代性之追求下的文明開化與摩登,方能到來!


開幕記者會當天,策展人於忠泰美術館現場合影,邀請社會大眾一同來現場「想家」,相約設計十年之後。(Photo Credit:忠泰文化藝術基金會)
 
今年10月19 日,忠泰美術館開幕首展「HOME 2025:想家計畫」記者會當天,三位策展人再次聚首分享了當初籌備過程中的點滴,原來不熟習的三人,因為此次展覽逐漸相熟, 即便在討論時觀念時有共識,時有衝突,但也因為這些歧異,讓這次展覽激盪出如今繽紛多變的表情,共同為台灣建築產業的十年之後,敲響第一聲鑼鼓!

編輯 / 黃品嘉

▌HOME 2025:想家計畫

展覽時間:2016年10月22日(六)~2017年1月 15 日(日) 10:00-18:00
                  週一休館 (如遇國定假日照常開館)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及週邊公共戶外區域 (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參觀方式:現場購票、全票120元、優待票100元
 
參與建築師:方尹萍、方瑋、王喆、平原英樹、辻真悟、邱文傑、吳聲明、林建華、林聖峰、翁廷楷、陳宣誠、邵唯晏、許棕宣、彭文苑、曾志偉、曾柏庭、廖偉立、趙元鴻、劉國滄、蕭有志、蘇佳鴻、王治國+劉冠宏、王家祥+蕭光廷、李啟誠+蔡東和、陳右昇+邱郁晨、陸希傑+何炯德、郭旭原+黃惠美楊秀川+高雅楓、戴嘉惠+林欣蘋、曾瑋+林昭勳+許洺睿、黃聲遠+劉崇聖+王士芳
 
參與企業:3M Taiwan、O Plus Design、中興保全、台灣大哥大、台灣森科、新光保全、利永環球科技、秀傳醫療體系、佳龍科技、長虹建設、長傑營造、春池玻璃、通用福祉、國產建材實業、常民鋼構、強安威勝+構建築、初鹿牧場、新光紡織、新能光電、樹德企業
 
計畫網頁:HOME 2025:想家計畫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