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就如同料理一般,來自四方的設計作品媒材,在策展人的悉心揀選、巧手烹調下,成為一道令人垂涎三尺的設計百匯,挑逗著設計迷們的味蕾。每一年 4 月在米蘭盛大展出的米蘭設計週 (Milan Design Week),無非就是設計人們最引頸期盼的年度大菜,總是驅使全球設計老饕們前往米蘭,淺嚐一口設計的馥郁辛香。MOT TIMES 今年再度前往米蘭,持續挖掘好設計(也努力生出好文章啊!)

在催生於趨勢分享會講座與專題前,有感於台灣在引進眾多優質好展之外,屬於設計類別的自製內容究竟為何?而優秀的國際展覽又須具備什麼要點?如何藉由策展敘述故事?而台灣設計師又該如何面對球化與在地化的議題?這次 MOT TIMES 所舉辦的「決戰米蘭 A to Z 趨勢分享會」,5月13日台北場「策展力 VS. 設計力 完全保存版」邀請到台灣知名策展人王耀邦(格子)與設計師游聲堯,和我們一起探究台灣設計展覽的未來新可能,究竟策展人與設計師要如何聯手,端出一盤色、香、味俱全的展會呢?沒機會來到現場沒關係,MOT TIMES 為你整理出熱騰騰的趨勢分享!
從米蘭到台灣,八十餘年的日式建築內最近十分熱鬧!5 月中甫剛於新富市場圓滿落幕的「決戰米蘭 A to Z 策展力 VS.設計力 完全保存版」講座,吸引了眾多設計迷前往共襄盛舉,除了 MOT ITMES 主編廖淑鳳親臨現場擔任主持人,也特別邀請到「 22 Design Studio 」設計師游聲堯與「格式設計展策」策展人王耀邦來擔任與會嘉賓,匯集編輯,設計師與策展人的三方觀點,從不同角度全面透析策展的豐富層次,究竟會有什麼樣趣味的火花呢?讓我們聞香而去吧!


策展力 VS. 設計力!繼台中首場結束後,今年五月在 MOT CAFÉ 新富店舉行的「MOT TIMES 策展力完全保存版」講座,讓我們有機會聽到設計師和策展人共同分享多年展會心得觀察。(Photo Credit:MOT TIMES)
 
(1) 為什麼要看展?Cross Over 從米蘭到台灣

「究竟大家為什麼會去看展呢?」今年負責策劃台灣文博會主題館的王耀邦在講座一開始即拋出了此引人省思的問題,他認為一個好展首先必要能「勾引」起大家的好奇,在過去許多大型的展會如米蘭家具展、威尼斯雙年展,或更早以前的萬國博覽會等,無非都是宣揚國威和工藝技術的最好場域,不只象徵知識的集合,同時也將一國的生產力和權力結構展露無遺,讓大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到最多的東西。因此跨文化與國界「Cross Over」變成一種十分重要的手段,並不侷限哪國人就只能做哪國事,美好的生活情境理應是超越國界。




在地材質的重新翻玩!王耀邦巧妙利用紙與玻璃等材質,替台灣文博會主題館展場圍塑創意感十足的空間氛圍,讓人印象深刻!(Photo Credit:台灣文博會)

對設計師而言,當全世界都繞著米蘭打轉,游聲堯面對趨勢的觀察大多是從作品的角度去細究,他表示台灣若以歐洲的脈絡去創作,實則是很大的問題!譬如兩地的氣候截然不同,一味追隨米蘭設計反而無法因地制宜。因此如何在全球化與在地化、東方與西方之間找到完美平衡,變得十分必要!他建議台灣設計師最好的策略,是避開做米蘭人習以為常的東西,因無論如何做,都勢必無法做到他人精隨,不如從自身文化出發,開發外型漂亮、與土地有強烈連結、同時不忘琢磨工法、材質與細節等原則的好產品,才是聰明上策!


新與舊的聯手交響! MOT TIMES 在 80 餘年的新富市場日式老建築中分享最新的設計趨勢,吸引眾多設計迷前來參與,不只聽講座,還能品嘗在地美味飲品。(Photo Credit:MOT TIMES)
 
(2) 勾起人們的好奇心!氛圍和產品同樣重要
 
逛展就是要讓人體會到沒體驗過的體驗!作為一個擅長創造議題的策展人,王耀邦提到展覽的空間與產品其實同樣重要!空間本身需營造出現場感,讓民眾只有親臨現場才有機會感受。他以這次台灣文博會主題館為例,即是巧妙利用紙與玻璃砂做為媒材,這些材料都是台灣自行研發出來的好材質,例如出自樹火紀念紙紙博物館所研發出的薄纖紙,加入化纖製成,原本是用在手機和3C產品的傳導零件,擁有強韌與飄逸的質感成為主題館中的情境鋪陳;抑或是致力玻璃循環經濟研究的春池玻璃,以40噸回收玻璃作為地面鋪面元素,不僅成功營造獨特空間氛圍,在這些合作之中可見台灣製造產業無窮的潛力。策展人與設計師的功力無非在此,讓材質在他們的擘畫下有全新的認知,例如 22 Design Studio 就成功超越了水泥媒材既有的尺度,近年來更將水泥材質延伸至手錶創作,在集資平台上獲得廣大迴響,連結了人們對水泥直觀的想像與特殊情感,轉化成了「有型的建築」。




沒想到水泥也可以這樣玩!看似普遍的材質,在 22 Design Studio 的巧手改造下,變成了可以行銷國際的優質設計。(Photo Credit: 22 Design Studio) 
 
過去,人們看展大多專注於內容,但現在很多人是要去享受氛圍!王耀邦以新富市場中的 MOT CAFÉ 為例,若少了歷史留下來的樑柱與舊物,這個充滿居民記憶的文化場域也失去了意義,雖然這些並非咖啡店的最主要元素,但這些超越直線或表象的細節,反而是策展中相當重要的鋪陳。當然!所謂的附加價值勢必會讓整體花費更加昂貴,像是米蘭設計週的策展成本就相當高,因此總是吸引大批民眾前往朝聖。


「格式設計展策」策展人王耀邦 (右) 替大家分享了他今年設計台灣文博會主題館的精采過程,透過在地媒材的使用,創造出讓人難以忘懷的展覽感官體驗。(Photo Credit:MOT TIMES)


讓普通變得不普通!「 22 Design Studio 」設計師游聲堯  (左) 替水泥賦予全新的生命表情,讓材質訴說自己的迷人故事。(Photo Credit:MOT TIMES)
 
(3) 新媒體時代的影響與效應

拜社群媒體興起所賜,今年米蘭設計展許多記者與設計迷都透過 Facebook、instagram 等管道搶得展覽先機,品牌也紛紛透過社群媒體提高廣告效益,其中,《designboom 》就是媒體中的箇中翹楚,不只讓大家不用親臨現場,也能輕鬆了解展覽大小事,甚至可以線上與設計師做直接採訪,讓人人皆可以化身記者編輯!此外,王耀邦也特別推薦 instagram 的使用,儘管在台灣似乎仍是相對隱性的社群媒體,但他認為透過大量影像的傳遞,可以讓人在資訊的海洋中,體會一種圖像式的歡愉,並少了 Facebook 洗版和隱私的問題,相較於現在正夯的直播,照片影像的張力也更具有沉澱的時間。
 
身為自創品牌多年的設計師,游聲堯對時代的轉變體會有深刻體悟,有別於過去獨立設計師只能透過展會、擺攤等方式讓產品短暫露面,現在搭配社群媒體和群眾募資等新科技媒體平台,可以讓產品的身世更加完整地被重述,像是先前 22 Design Studio 就透過群眾募資的方式,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讓我們一窺新媒體時代的無限可能。


社群媒體的新可能!MOT TIMES 主編廖淑鳳和大家分享今年在米蘭設計週的觀察與未來的設計趨勢,她提及相對於2016年的內容,今年大多數品牌較少推出新產品,訴求務實與質感的結合製作出符合舒適家居生活的設計作品。(Photo Credit:MOT TIMES)

(4) 傳統設計的崩解近年來設計的趨勢和變化
 
台灣設計究竟有沒有戰場?兩位嘉賓皆認為市場流動性不高是台灣設計界的一大考驗,但王耀邦觀察到了品味養成的問題所在,他發現台灣許多人即使外表打扮光鮮亮麗,但是往往在家具生活用品方面就常會忽略。然而,他也指出「系統式的整合」是台灣的一大強項,加上製造業相對發達,因此若是以創業來說,Supply Chain 都在短程距離內幾乎就可迅速串聯,這在幅員廣大的歐美十分難想像!因此小型且快速的設計流程,可視為台灣設計走出國際的契機。此外,「微型精品」也成為一種有趣現象,王耀邦發現現代人開始對所謂「集體化的資本主義」感到抗拒,因此比起傳統精品的距離感,「市集」似乎變成一種新的趨勢。
 
不只如此,游聲堯也分享了他參觀過各國展覽後的趨勢心得,他發現家具展的巔峰已經過去,許多非家具的品項開始掠奪展覽版面,因此展覽攤位皆有縮減的現象,於是許多品牌乾脆「解放」出來,告別過去仰賴大型媒體去獲得資訊的唯一管道,改而經營自媒體,過去常見的強迫式行銷手法開始崩解。此外,他也提到過去人云亦云的設計方式,常讓台灣設計師沒有機會去訴說自己的東西,因此台灣應更加著重自己優勢,他建議如清涼、驅蚊、日光燈具等相關產品開發,即是台灣的趨勢所指。


社群媒體的新可能!MOT TIMES 主編廖淑鳳和大家分享今年在米蘭設計週的觀察與未來的設計趨勢,她觀察到今年大多數品牌走趨於保守的路線,但是卻更務實地製作出符合舒適家居生活的設計作品。(Photo Credit:MOT TIMES)
 
不只講座,現場還提供精美的米蘭設計手冊,這是由 MOT TIMES 編輯團隊在一邊忙著線上的專題,一邊擠出零碎的時間迅速整理出的2017年米蘭家具展重點提示,從A到Z悉心介紹眾多設計家具品牌,以及專家達人的最新觀察。 (Photo Credit:MOT TIMES)
 
或大或小,一個成功展覽的形成絕非偶然!從設計到策展,皆仰賴各環節的精心搭配,才能成就最終看到的設計盛宴。聽完了講座還不夠嗎?不如上 MOT TIMES 網站,欣賞更多關於米蘭設計週的最新報導吧!

編輯/ 黃品嘉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