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提到希臘,大多數的人會立刻想到歐債危機、撙節政策和破產等負面的字眼,似乎忘記她曾是世界文明的搖籃,從建築、藝術、文學到政治制度,都讓西方文明尊為典範。如今帕德嫩神廟依然聳立在衛城,但世人再也看不到她的崇高與偉大,只聽到底下的百姓對社會經濟秩序崩解的嘆息。

策展人亞當.史默齊克力排眾議,選擇雅典為德國卡塞爾文獻展的展區之一,此舉除了回應歐盟對希臘的政治動作,更意味離開德國井然有序的「舒適圈」,親臨風暴現場,見證體驗諸多機制崩毀之後,人民對當下的無力與對未來的無望!史默齊克以一種不迴避的態度,在百廢待舉中,力圖尋求建構新社會秩序的可能性,試問有什麼比這個選擇更有說服力?
策展人亞當.史默齊克( Adam Szymczyk )花了四年時間籌備本屆文獻展,據說也在雅典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以往卡塞爾文獻展主要場館之一《菲德烈齊亞努博物館》( Fridericianum ),今年則是作為雅典國立當代美術館( EMST )的館藏展區,卡塞爾不僅展出許多希臘藝術家的作品,雅典文獻展結束後,亦會把部分展品移到德國卡塞爾。在開幕記者會上,策展人說:「我們學到最好的一課就是沒有功課。」沒有公佈冗長的藝術家與策展團隊名單,策展人反倒是建議,與其期待規劃縝密的展覽,不如好好地體驗雅典。此外,史默齊克策展論述中,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他說:「文獻展其實早已展開,開幕不過徒具形式而已。」


以往菲德烈齊亞努博物館是卡塞爾文獻展主要場館之一,今年則是作為雅典國立當代美術館( EMST )的館藏展區。( Photo Credit:吳曜宇)

從殖民歷史到難民問題

歷史上,希臘曾經歷過許多外來政權的統治,包括古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與納粹德國,在十九世紀脫離土耳其獨立後,希臘便一直和德國脫離不了關係,西方列強決定德國王子奧托一世成為希臘人的新國王,他先是把首都遷到雅典,接著找來兩位建築師,分別是德國人愛德華.舒伯特( Eduard Schaubert )和希臘人史塔馬蒂歐斯.柯里昂西斯( Stamatios Kleanthis ),重新建設這座當時已顯古老且傾頹的城市,也奠定了現代雅典的街廓形狀;二戰期間,納粹軍隊侵略希臘,無數希臘人慘死在德軍的槍下;幾年前,希臘爆發債券危機,德國主導的歐盟則是要求他們必須嚴格執行撙節政策,今天希臘人談起德國,言語中總是充滿著複雜的情緒在裡頭。


德國藝術家漢斯.哈克的平面作品《 We (all) are the people 》表達對歐洲國家主義和排外主義浪潮的反動。( Photo Credit:卡塞爾文獻展)

不論在卡塞爾抑或雅典街頭,都可以見到德國藝術家漢斯.哈克( Hans Haacke )的海報《 we (all) are the people 》,表達對歐洲國家主義( Nationalism )和排外主義( Nativism )浪潮的反動;加拿大藝術家蕾貝卡.貝爾摩( Rebecca Belmore )則是特意選在衛城旁的山頂上,放置一頂大理石帳篷《 Biinjiya'iing Onji (From inside) 》,和另一頭的帕德嫩神殿遙遙相望,意在傳達和難民問題有關的政治訊息,儘管難民危機稍減,雅典街頭還是處處可見他們所棲身的帳篷;但最受到外界關注的,莫過於阿根廷藝術家瑪塔.米奴金( Marta Minujín ) 的《 Payment of Greek Debt to Germany with Olives and Art 》,她在開幕日與神似德國首相梅克爾的女演員背對背坐著,一旁是數以千計的橄欖,盛在一巨型金屬托盤中,然後「梅克爾」同意一筆勾銷希臘的欠債。


阿根廷藝術家瑪塔.米奴金與神似「梅克爾」的演員背對背坐著,一旁托盤中數以千計的橄欖,象徵「梅克爾」同意一筆勾銷希臘的欠債 。( Photo Credit:卡塞爾文獻展)
 
前往當代美術館的路上,計程車司機告訴我說,他有兩份工作,平常日每天開車 12 小時,週末時則搖身一變,在酒吧當 DJ,用音樂和群眾對話,這樣的生活正是希臘人的縮影,希臘一年總工時超過 2000 小時,與僅有 1300 工時的德國相較,有如世界的兩端,然而日子再艱辛,餐廳、咖啡館與小酒吧依舊人滿為患,也許世上只有希臘人懂得苦中作樂。
 
新舊交織的城市風景

光鮮亮麗的美術館旁,矗立一幢滿是塗鴉的廢棄建築,在雅典,新舊建築、廢墟與古蹟,就這樣錯落有致,和平地身處在這座歷史古城之中,例如,《 Unowned Property 》是德國藝術家瑪麗亞.艾賀洪( Maria Eichhorn ) 用 14 萬歐元標下一幢位於中產住宅區的透天民宅,並任由其自然風化,讓時光在建物上雕塑出無主空屋的狀態。


《 Unowned Property 》是德國藝術家瑪麗亞.艾賀洪用 14 萬歐元標下的一幢透天民宅,瑪麗亞任其自然風化,讓時光在建物上雕塑出無主空屋的狀態。( Photo Credit:卡塞爾文獻展)

藝術家強尼.帕拉投斯( Jonny Pavlatos )為我導覽,他以音樂學院為例,裡面的內部裝修因為預算不足沒有完成,貼到一半的磁磚和原本的水泥牆面交錯,天花板雖滿是外露管線,卻意外營造出工業風的展覽空間,參觀者並不以為意,反認為這是文獻展主辦單位刻意設計的結果,採訪途中,也見到學生們利用這個地方排練其演出,原本閒置的空間反倒因為文獻展又活了過來。


音樂學院因預算問題沒有完成,導致管線外露,水泥和磁磚交錯,但觀眾不以為意,認為這是主辦單位刻意設計的結果。( Photo Credit:吳曜宇)


音樂學院雖未竣工,學生還是在其中排練演出,原本閒置的空間反倒因為文獻展而又活了過來。( Photo Credit:吳曜宇)

北歐薩米人歡慶100週年

今年適逢北歐原住民薩米人成立議會 100 年,不僅在卡塞爾與雅典兩地都有瑞典和挪威薩米藝術家的作品,卡塞爾文獻展的開幕活動之一,更請來瑞典視覺藝術家瑪拉卡.拉芭( Marakatt-Labba )及傳統歌曲( Joik )表演者西蒙.馬拉能( Simon Marainen )和阿薩.安德森( Axel Andersson ) 演唱薩米傳統歌曲;美國跨性別音樂家泰爾.珊姆莉茲( Terre Thaemlitz )的《 Interstices 》,是件 18 分長的迴路錄像作品,以蒙太奇手法拼貼出接吻中的異性戀情侶到性別重置手術的對話,令人印象深刻,另一作品《 Body of Objects 》則是澳洲藝術家戴爾.哈定( Dale Harding )述說我者/他者、雄性/同性、工藝品/性癖物之間的關聯性。


2017 年適逢北歐原住民薩米人成立議會 100 年,傳統歌曲表演者西蒙.馬拉能和阿薩.安德森在卡塞爾演唱薩米傳統歌曲。( Photo Credit:吳曜宇)


美國跨性別藝術家泰爾.珊姆莉茲的錄像作品《 Interstices 》,以蒙太奇手法拼貼出接吻中的異性戀情侶到性別重置手術的對話,令人印象深刻。( Photo Credit:卡塞爾文獻展)

也許正如同帕拉投斯所說:「當文獻展來到希臘,並選擇在這裡提前開幕,許多德國藝文界人士並不認為這是他們心目中的文獻展,就連希臘人也覺得這是一種文化侵略,不過文獻展最棒的地方,就是迫使人們走出原本的舒適圈。」


澳洲藝術家戴爾.哈定的《 Body of Objects 》述說我者/他者、雄性/同性、工藝品/性癖物之間的關聯性。( Photo Credit:吳曜宇)
 

編輯/Huichun Hsieh

▌2017 documenta14
時間:Athens / 8.4. ─ 16.7 .2017   
           Kassel / 10.6. ─ 17.9.2017
地點:雅典國立當代美術館( EMST )、雅典音樂學院( Conservatoire )、雅典藝術學院( ASFA )、貝納吉博物館( Benaki )等展區

▌延伸閱讀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