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各國皆以設計聞名,設計風格因當地文化的不同而呈現細微差別,瑞典偏簡約、丹麥以人為本、芬蘭則親近自然、講求創新和親和力。
在芬蘭,生活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凍土、湖泊、樺木與極光都培養了芬蘭人獨特的美學素養。四季變化下,同一片景緻卻有豐富多樣的面貌,芬蘭設計師也從中得到源源不絕的設計靈感與啟發。
因此展覽以「luonnonläheinen elämä」為名,在芬蘭文中代表「自然生活」,有著「生活在大自然裡」或「自然與生活的結合」之意,策展人從自然生活與設計師的連結出發,將芬蘭生機勃發的自然環境、特有的生活畫面、工藝的製程環繞展場,營造獨特的芬蘭氛圍。
亮點 1:從北歐設計之父Alvar Aalto到新生代設計師,20 組創作者呈現芬蘭設計力
1. 芬蘭設計的起點——北歐設計之父 Alvar Aalto
芬蘭設計必須由被譽為北歐設計之父、芬蘭現代主義建築設計之父的 Alvar Aalto(阿爾瓦‧阿爾托 1898-1976) 說起。
Alvar Aalto 以設計表達自然抽象本質,重視觸感、視覺雙重感受,影響往後許多設計師,也奠定芬蘭設計的方向。他的作品皆以「以使用者為中心」,自1930年代起至今經久不衰,不僅是芬蘭人家尋常陳設,經典作品更享譽國際。

策展人此次以 Alvar Aalto 作為展覽開端,除了展出多本相關書籍,亦有受全球設計迷熱愛的經典之作——1937 年以芬蘭湖泊形態設計的 Savoy Vase(Iittala 1881-湖泊玻璃器皿)。(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2. 透過色彩傳達經典到當代!透過多位設計師的經典作品了解芬蘭設計
接著,策展人精選展出 16 組芬蘭設計師與 3 位曾接受芬蘭教育的台灣設計師的作品,包含平面、插畫、字體設計、產品設計、傢俱設計等面向。且展場設計不以類別來區分,而是透過作品的總體色彩串連,從展場入口到尾端,由黑、白、灰漸漸轉為彩色,呼應了芬蘭在四季當中明顯不同且多變的色彩。
從Eero Aarnio的球椅(Ball Chair 1963)與狗狗椅(The Puppy Chair 2005)、Kaj Franck 的 Teema 餐具組、Eero Saarinen 的鬱金香椅(Tulip Side Chair)...等大師的經典作品,到新生代設計師的創新之作,如 Harri Koskinen 的冰塊燈、曾彥文的 Teema Tiimi 餐瓷組,與字體設計工作室Helsinki Type Studio、Schick Toikka,呈現芬蘭設計的脈絡與多樣面貌。

Tapio Wirkkala 曾是知名玻璃品牌Iittala的藝術總監,一生為Iittala創作超過400件玻璃產品,經典作品「Ultima Thule 融冰」、「Tapio 水珠晶球」系列至今仍十分暢銷。圖上方為Ultima Thule 融冰系列器皿。(Photo Credit:PeilingLin)

1950到1960年代被稱為芬蘭設計黃金年代,設計師Eero Aarnio (埃羅‧阿尼奧1932- )大膽採用塑膠材質,設計Ball Chair 1963,圓形外殼的設計簡單巧妙,常被稱為「房間中的房間」,是芬蘭設計最著名的經典作品之一。(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圖中海報插圖為 Erik Bruun(埃里克.布魯恩 1926-)的作品《SAIMAA RINGED SEAL》,此品種海豹已瀕臨絕種。Erik Bruun是插畫家、平面設計師,在1950-60年代開始注意到化學廢棄品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因此作品多以芬蘭自然為主題,並關注環境保育。(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由 Helsinki type studio 設計的「Finlandica」是受芬蘭總理辦公室委託為國家設計的新字體。獨特的設計讓它應用於大尺寸時具有表現力,而在小尺寸上也能清楚呈現。(此字體是開放資源,可於Finlandica網站免費下載)(Photo Credit:PeilingLin)

由 Schick Toikka 設計的字體「Noe display」,設計上透過筆畫的高粗細對比,展現芬蘭高雅、勇敢、韌性、力量的民族特質,因此也被設計師張軒豪選用於此次主視覺。(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Tove Jansson(貝朵‧楊笙1914-2001)的Moomins嚕嚕米系列作品。(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Harri Koskinen(哈里‧科絲基寧1970-)的 Block Lamp 冰塊燈。(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亮點 2:Marimekko 罌粟花圖騰紅遍全球
來到展場後方,是芬蘭國寶級印花布藝設計品牌——1951年成立的 Marimekko。
Marimekko 足以代表芬蘭服飾及居家產品的風尚,在創立之初,即不順應時下強調腰身、曲線潮流,強調服飾的寬鬆與舒適度,以獨特圖騰的樣式、鮮豔明亮的色彩、質地耐久的材料推出一系列布料,為住在高緯度日照不足的北國人們改善居家生活環境,繽紛的色彩也溫暖人們的心靈。
本次展出芬蘭直送的 Marimekko 服飾、布藝、家居等產品,呈現 Marimekko 完整的設計脈絡,此外,還有許多限定品與雜誌也同步展出!

Marimekko 寬鬆、舒適的服飾受到許多人喜愛。(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亮點 3:Artek 芬蘭現代設計的典範
由 Alvar Aalto 於1935年領導創立的 Artek,名稱由Art(藝術)與 Tech(技術)組合而成,以「Buy now keep forever」為設計宗旨,他們的產品除了美觀實用,也易於維護、維修,製造出來的傢俱耐久流傳,是芬蘭設計傢俱的代表品牌。
此次展出最廣為人知的Stool 60三腳圓凳、Trolley 900白輪茶几,以及Armchair 41 Paimio扶手椅,三件作品皆是Artek經典之作。另外再展中也特別展出Stool 60椅腳在生產過程中個階段的木料樣品、Artek產品製程影像、海報與書籍,完整解析Artek哲理概念與創立精神。

(左)「Stool 60」三腳圓凳的椅腳由Alvar以獨特的曲木技術製成,是一張跨越半世紀仍然暢銷的經典椅。
(中)「Trolley 900 白輪茶几」將英國茶文化與日本木製品特色結合,是享用早餐、下午茶、雞尾酒的完美擺飾。
(中)「Trolley 900 白輪茶几」將英國茶文化與日本木製品特色結合,是享用早餐、下午茶、雞尾酒的完美擺飾。
(右)「Armchair 41 Paimio」扶手椅是為Alvar Aalto所設計的結核病療養院 Paimio Sanatorium 打造的設計椅,讓病患在床鋪以外也能舒適乘坐。
(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從展品中可看到,椅腳透過削薄實木、層壓、膠合,接著利用蒸氣加熱軟化彎出弧度的過程。(Photo Credit:台灣設計研究院)
芬蘭人追求與自然和諧共存,更把自然當作靈感來源,白雪、凍土、湖泊、樺木與極光等獨特的自然環境,也是形成芬蘭人「Sisu」精神(將挑戰轉化為機會)的原因, 造就推崇永不過時(Timeless) 的芬蘭式設計風格!
編輯/林沛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