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人權博物館以當代藝術方式舉辦綠島人權藝術季,今年邁入第三年,將於5/17至9/15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展出。
由三年前也曾參展的藝術家高俊宏策展,以「假如綠島是一面鏡子」為題,藉由當代藝術創作方式,表述以「監禁」與「離散」兩個主題,對照不同時代的生命處境。展覽匯集22件國內外藝術家的作品,其中更有18件是藝術家為今年的綠島藝術季所量身打造的全新創作!參展的19組國內外藝術家,包括16組國內藝術家、3組國外藝術家及3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學生作品。
今年綠島人權藝術季以文獻研究、實地踏查、影像製造、文字書寫、藝術行動等多樣化創作方式,將綠島歷史照向今日的離散與人權議題。本次藝術季也特別規劃兩個部分,「再次述說」從綠島「再叛亂」案出發、「藝術現場」則是由北藝大的年輕創作者做駐村創作。

林安琪《水池中的土地》(Photo Credit: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
為自己搭建監獄?以藝術詮釋反思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
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亮點之一的作品,由黃奕捷與廖烜榛兩位藝術家共同創作的《向赭石講講你的事》。兩人參考大量文獻紀錄、口述歷史、建築田野調查等,仿效1950年代第一批登島受難者們在70年前以咾咕石、茅草等克難材料為自己搭建「監獄」的經歷,實地在充滿傳說色彩與受難者前輩記憶的燕子洞中,還原咾咕石建築。

廖烜榛、黃奕捷《向赭石講講你的事》(Photo Credit: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
同為政治受難者後代的參展藝術家黃立慧本次以「月桃」為題進行創作,藉由這個與母親同名的綠島常見植物,串連父親與舅舅過往在綠島的政治受難者經歷。錄像創作者洪鈞元以綠洲山莊與新生訓導處內無處不在的「縫」作為意象,參考政治犯口述歷史,虛擬出一段最後以失敗告終的越獄行動。

黃立慧《月桃B面》(Photo Credit: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

黃立慧《月桃B面》(Photo Credit: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

洪鈞元《縫—尋光》(Photo Credit: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
近年來持續關注臺灣威權遺址的日本創作者成子(Narco)今年也親身前往綠島進行田野調查,以「局外人」的身份觀察著綠島威權記憶,延伸她在東京及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持續進行的「臺灣黑暗觀光考察團」計畫,創作《火燒島黑暗觀光考察團》

成子《火燒島黑暗觀光考察團》(Photo Credit: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
看見綠島的現在與變化
文學創作者吳克威、蔡郁柔耗時數月,經由深度的綠島居民訪查、交往、空間走踏,以非虛構的文字創作以及走踏的藝術行動,將綠島從監牢變成觀光勝地的變化,做了巧妙的連結與譬喻。
越南裔新住民紀錄片導演阮金紅與紀錄片工作者蔡崇隆,則藉由島上越南新移民的故事,探討東南亞移工、臺灣新移民,以及原綠島住民之間的關係,也掀開了少有人知的綠島外籍移民的面貌。

阮金紅、蔡崇隆《「越」愛綠島我的家》(Photo Credit: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
似遠又近,他鄉的共感
香港創作者李俊峰在作品中以一道虛構的「香港牆」,探討香港敏感的邊界意識與認同議題;印尼藝術家FX Harsono(哈索諾,漢名:胡丰文)則在離散脈絡之下,以蘇哈托政權下的華人遭受到屠殺的歷史為素材,拓印今日仍無法被公開談論的受難者碑銘,呈現這段與臺灣觀眾似遠又近的歷史傷痕。

李俊峰《界限》(Photo Credit: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
歡迎在5、7、8月來綠島、一起加入參與式工作坊,與藝術家一起創作!
5月駐島藝術家劉紀彤從身體經驗感考察過往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的勞動記憶《最低的地方》,以及身在綠島時與周邊水域、居民的關係。

劉紀彤《最低的地方》(Photo Credit: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
7月份駐島藝術家林彥翔希望重現當年於綠島唯一併身在監獄內的照相館,透過《島嶼影像館》製作針孔相機開始到暗房沖洗,帶領民眾體驗從無到有的攝像創作。8月駐島藝術家周心瑀的《綠島聲線計畫》將要開發觀眾們的感官,蒐集在地聲音製作綠島音景地圖。歡迎觀眾們來到藝術季現場,與藝術家們共同創作、體驗這座島嶼、這段歷史。

周心瑀《綠島聲線計畫》(Photo Credit: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
【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
地點: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臺東縣綠島鄉將軍岩20號)
時間:5月17日-9月15日 09:00-17:00
參展藝術家:16組國內藝術家:吳克威&蔡郁柔、洪鈞元、黃立慧、阮金紅&蔡崇隆、廖烜榛&黃奕捷、陳品蓉、林安琪Ciwas、陳依純、劉紀彤、周心瑀、林彥翔、林子寧&李佳泓、林傳凱&千晴&宋文博;3組國外藝術家:李俊峰(香港)、FX Harsono(印尼)及成子(日本);3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學生作品。
活動訊息:
展覽線上看 https://greenisland.based.design
期間也舉辦多場教育活動,包括行為藝術、肢體、影像、調查、聲音及等工作坊。詳情可查詢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https://www.nhrm.gov.tw/)或綠島人權藝術季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GIHRAF)。
編輯/彭永翔 joshpeng@motstyl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