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是全美最富盛名的文化組織之一,1898 年成立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組織成員涵蓋建築師、藝術家、音樂家、作家等等,一直以來皆是對美國文化有影響力與重要貢獻者。
 
而他們每年頒布的 Arnold W. Brunner Memorial Prize、Arts and Letters Awards 更是建築界的重要指標,過去像是 Daniel Libeskind、森俊子(Toshiko Mori)、Jeanne GangThomas Phifer,這些今日都有亮眼成績的建築師們皆曾得評審們的肯定!今年,在台灣有相當多亮眼作品的建築團隊 Oyler Wu Collaborative 也獲頒 Arts and Letters Awards 建築類大獎,評審指出他們「擁有強烈的個人方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設建築哲學與獲獎原因!
要獲得「美國藝術暨文學學會」的肯定可不簡單,獎項從 1991 年頒布以來便從未接受徵件,由評委們獨立討論遴選業界具有貢獻、值得獎勵者,今年由 Annabelle Selldorf 擔任主席,以及評審團則有 Kenneth Frampton、Steven Holl、Thom Mayne、Richard Meier、Toshiko Mori、Robert A. M. Stern、Billie Tsien、Tod Williams,各個都是大師級人物!
 
經過縝密討論,評審們認為 Oyler Wu Collaborative 兩位建築師 Dwayne Oyler(德韋恩‧奧伊勒)與 Jenny Wu(吳嘉華)在建築領域擁有強烈的個人方向:「Oyler Wu Collaborative 的作品在科技探索與材料上具有獨創性,將生活的動態本質帶到了新的層次,並以材料實踐出來。 」
 

Oyler Wu Collaborative 建築師 Dwayne Oyler(德韋恩‧奧伊勒)與 Jenny Wu(吳嘉華)。(Photo Credit:Oyler Wu Collaborative)
 
Oyler Wu Collaborative 的「線、面、體」不隸屬彼此,擁有各自的表現語彙
 
如果你曾到經看過 Oyler Wu Collaborative 的作品,無論是建築或裝置,都能感受出他們對於「線、面、體」的幾何呈現方式非常特別,「面」不只是由「線」圍繞而成,「體」更是有多種構成方式,這三者各擁有自己獨特的存在方式,並在空間中交互影響著彼此。
 
Jenny 拿出照片分享,在作品《EXCHANGE》上,線條構成了立體的框架,並且交錯於實心的量體之中,它們各自獨立,卻能互相對話;又或是近期在台灣的新住宅設計《衍見築》,他們使用了石材、鋁、鋼構、網點玻璃等各式各樣的材料,結合特殊的幾何線條、面板盤踞於上,打破一般台灣對於高樓住宅中規中矩的外觀想像。


從不同方向觀察《EXCHANGE》,視野也大不相同,也許從正面看只是薄薄的一面流線,側面看來則會發現線、面、體營造出了一個很深的空間。(Photo Credit:Oyler Wu Collaborative)
《衍見築》運用不同的材料與線條創作立面的多層次,這件作品對他們而言不只是住宅建築,同時也是給城市的藝術品。(Photo Credit:Oyler Wu Collaborative)
 
每天做一點不一樣的東西是團隊的例行公事!用手作與科技發現建築新的可能 
 
「我們希望可以把建築做成有趣、不一樣的組合,所以會不斷的嘗試靠近、觀察,哪怕是細節都要仔細研究」Jenny 說,所以他們也把工作室打造成一個日日發現新點子的實驗場,在這裡他們每天都會用電腦繪製、3D 列印創作,也時常使用不同的木頭、金屬材料實體手作。


這座建築樓上為 Oyler Wu Collaborative 的住家,樓下則為工作室,整座建築彷彿一件大型藝術作品,圍繞著兩位建築師對材料表現的堅持與美感。(Photo Credit:Oyler Wu Collaborative)

工作室就是Dwayne與Jenny的實驗基地,他們除了會在這裡以不同媒材創作各式各樣的手作物件,連空間也不斷更新!照片中線條優美交錯纏繞的樓梯,便是今年的新作!(Photo Credit:Oyler Wu Collaborative)
 
透過科技與手作來回辯證的過程,平衡了他們對材料、細節的要求與結構的可行性,這些研究更變成日後的靈感來源。如上面提到的《EXCHANGE》,最初就是由模型大小、嘗試交融線與體的實驗,慢慢發展成大型建築空間。而「由小變大」的過程,又會配合環境、需求,激盪出更多新想法!

《EXCHANGE》的雛形,最初就是來自這件 Oyler Wu Collaborative 日常實驗的模型創作。(Photo Credit:Oyler Wu Collaborative)
 
椅子原來也可以這樣設計?對「如何組成建築」有濃厚興趣的Dwayne與Jenny,最近開始嘗試「puzzling」概念,如同組合拼圖般,將兩張椅子結合成一件既是家具也是藝術的作品。也讓人好奇未來「puzzling」概念會如何呈現在建築之中?(Photo Credit:Oyler Wu Collaborative)
 
建築是融入環境的藝術
 
Oyler Wu Collaborative,近幾年隨著創作的尺度由裝置拓展至建築,他們所關注的層面又更加廣泛,對他們來說「建築就是創作一個新的環境,使用體驗的過程,應該要感覺自己也融入其中」。
 
以他們在台灣的新設計「高雄市立美術館」來說,他們不只達成補強老建築,對兩位建築師來說,這次的「再設計」更是美術館期待展現全新、親民形象的重要契機。白色的棚架跨越美術館樓層,彎曲的線條、翩翩飛舞般的屋頂,由上到下柔軟的將空間連貫在一起,動線規劃也讓自然的引導人們通往美術館,營造出全新的入園氛圍。

Oyler Wu Collaborative 在了解「高美館」的背景後,運用棚架創造出整合美術館出入的動線、讓人們在夏季炎熱的高雄擁有舒適活動戶外空間。(Photo Credit:Oyler Wu Collaborative)

(Photo Credit:Oyler Wu Collaborative)

(Photo Credit:Oyler Wu Collaborative)
(Photo Credit:Oyler Wu Collaborative)

他們的建築彷彿融入環境的大型藝術,今年獲得 Arts and Letters Awards 建築類大獎,不只是讓人看見他們對於材料的熱情,也展現出 Oyler Wu Collaborative 對建築更多面向的關懷。

■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https://artsandletters.org/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