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環境獎今日(11月25日)於雲門劇場揭曉 2022 年得獎名單,延續上一屆從街區環境思考室內光等面向進行多元探討,今年評審團主席周鍊雖不克到場,卻也特別錄製一段內容分享他的觀察,「台灣光環境獎參賽數量逐年增加,今年的作品幅度更廣,建築體系類別多、空間尺度差異大、人文體材多元化,評審考量的內容包括,作品對時代背景的認知,現階段具環境議題的挑戰,以及對於未來光環境的啟發。」
 
此次入圍決選作品橫跨觀光列車、橋墩類型公共設施,與多件整合城市及街區建物項目,競爭相當激烈,本次四件得獎照明設計分別由「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波光市集」與「台南竹溪月見橋」脫穎而出;而台灣首例通過光害管制的「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則獲評審團特別獎肯定。
 
接下來便一睹4件得獎作品、一件特別獎,以及來自評審團的專業解析,讓我們也一同感受燈光設計如何以宏觀角度讓光與周遭環境互動,並以微觀視線讓光的功能性與非功能性融合,使光以和諧的姿態融入生活之中。
台南竹溪月見橋—光環境獎首次出現橋墩類得獎作品
建築設計:文滙設計
照明設計:十田設計
 
猶如新月造型的「台南竹溪月見橋」,是台灣光環境獎首次出現橋墩類的得獎作品。其設計延續台南古都木構造的傳統,以猶如新月型態的木構曲橋,連接水岸兩側的紋理與機能。燈光設計透過橋體下方的投射燈,呈現結構美感,而安裝橋面的投射燈及扶手LED燈,打亮擴張網欄杆並安全照亮橋面,讓幽微低調的燈光設計營造出迷人的竹溪詩意。

評審委員楊澤表示:「橋體、禪寺(竹溪寺)、溪谷、環境配合極佳,創造了富有禪意的絕美境地,燈光不單呈現木構造空間桁架的結構美感,還融合周邊景觀的環境特色,猶如星月將兩岸連結,輕巧畫出曲橋上不斷變化的詩意風景,這件作品對於橋梁類型的公共設施照明設計,極具啟發作用,值得肯定。」

台南竹溪月見橋。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羅慕昕)

台南竹溪月見橋。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羅慕昕)

台南竹溪月見橋。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羅慕昕)

台南竹溪月見橋。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羅慕昕)
 
波光市集—照明設計與環境、建築巧妙呼應
建築設計:嶼山工房、曾泊銘建築師事務所
照明設計:沁弦築影照明設計

 
有全台最美海濱市集之稱的「波光市集」,不僅有著搶眼的波浪造型外觀,大型頂棚及擋風牆體更回應濱海的氣候,有著抵禦夏季酷熱和冬季東北季風的功能;燈光精巧地與建築物搭配,勾勒出牆體拱型輪廓,猶如一座由內而外透亮的波浪地標。
 
評審委員吳瑪悧說明:「建築體座落在海邊,像是立體派畫作的帆船與波浪,挑高的建物、開敞的空間,塑造了舒適愉快的遊逛經驗。燈光設計極具水準,精巧規劃光源設置點與投光方式,並融合攤商的照明需求,與建築物做細膩精準的搭配,整體環境具活力,人與光影的流動亦具生命力。 」 


波光市集。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丰宇影像趙宇晨)
波光市集。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丰宇影像趙宇晨)

波光市集。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丰宇影像趙宇晨)

波光市集。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丰宇影像趙宇晨)
 
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以色溫3000K的光隱喻族群融合
建築設計:張涵瑋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前期概念設計為楊宗維建築師事務所、李金威、OWMF Architecture)
照明設計:一隱照明設計、景觀設計:達觀規劃設計
 
位於桃園平鎮的「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是一座紀念乙未戰爭、族群團結抗日的地景公園,主體建築以圓形轉化成「乙未之環」進行設計,公園內大片的竹林景觀,呼應先人以竹林做為屏障的歷史背景;照明以象徵客家藍染的錠藍色之光,與整體建築、環境有著良好的互動關係。設計團隊認為,「發生在這塊土地的故事、歷史就是設計的養份。因為過去發生的事影響了我們,透過傳統客家藍染,回應我們生活的土地,並運用色溫3000K的光,隱喻不同族群團結融合的光,將持續拓印在土地之上。 」

評審委員郭中端表示,「本作品像一首簡單清楚的詩,光的處理手法成熟且帶有韻味,建築環境與光有著良好的互動關係,馬路左右兩側像是各有一輪月亮,讓天橋的弧型在中央銜接成一個圓,讓光彷彿日出優雅升起,高聳的紀念之牆,提供絕佳的受光面,光在設計元素中發揮的恰到好處,是一座優美且帶有故事性的紀念公園。」

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丰宇影像趙宇晨)
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丰宇影像趙宇晨)
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丰宇影像趙宇晨)

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丰宇影像趙宇晨)
 
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光環境獎首次城市類型得獎作品
照明設計:沁弦築影照明設計、偶得設計、瓦豆製作
 
「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包含新竹州廳、消防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影像博物館、護城河、新竹公園入口、菸酒公賣局、孔廟等9個地點,重新改善、整合城區內的照明設計,是台灣光環境獎首次出現城市類型的得獎作品。
 
其燈光設計考量古蹟建築立面特色,細緻地調整色溫、光強度、投射角度及明滅時間,與周遭都市光環境協調,並結合低尺度與無眩光照明,整合都市節點與連續綠帶的光環境,考量生態和諧,不只透過光賦予老舊建築新生命,同時也打造出一座日夜皆宜的「步行城市」。
 
評審委員李乾朗表示,「本作品是用光來呈現新竹的文化精神,涵概多處公共空間綠地歷史建物,能整合舊城區建築跟生活的環境,使周遭的都市光環境互相諧調,結合低尺度、無眩光的永久性照明,使市民的休閒活動空間更為舒適友善,並肯定其跨局處、跨單元的溝通合作, 它有古蹟、新竹東門、護城河、市政府、消防局、圖書館,為光環境營造全面性的視野。」

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新竹公園。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劉森湧)

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新竹市孔廟。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劉森湧

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新竹市美術館。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劉森湧)

新竹光環境改善計畫-新竹市護城河。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劉森湧)
 
首例光害立法「連江縣光害管制自治條例」  獲評審團特別獎
 
甫於今年6月正式公告的「連江縣光害自治條例」,是台灣第一個通過光害自治條例的地方政府,後續將依條例內容劃設「光敏感區域」,針對區域內的輝度、照度、大型光源加以管制,知名的馬祖藍眼淚、特有種「雌光螢」、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賞星熱點等自然環境與物種棲地,都將因光害管制得到保護。

評審委員薛琴表示「連江縣是台灣立法管制光污染的首例,對於官民共識,共同為實現沒有光害的環境,其努力值得鼓勵,並期待此舉為台灣各地方政府帶來示範意義,因此頒發評審團特別獎予以肯定。」


連江縣光害自治條例。(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張壽華
連江縣光害自治條例。(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 攝影Joey Bailey)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於2018年創辦「台灣光環境獎」,藉獎項平台與大眾及政府單位溝通,獎項開創性的頒布予業主、建築團隊、照明設計團隊三方,推動良善光環境之營造。

評審團主席周鍊亦表示,「台灣光環境獎創辦至今五年,可見城市及社區夜間光環境的計畫與案例,正逐年快速成長及成熟;其中,尤其可見公部門對光環境的投入與參與,同時給予設計團隊更大的設計空間,反應出光與生活有著正面的互動,以及更緊密的關係。」相信未來光將會持續串連著城市與空間,並賦予建物豐富的表情與人文內涵。

編輯/Christine Chen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