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有藝術,
才使我們不只看到一個世界,
才使我們看到我們的世界倍增,
而且有多少敢於標新立異的藝術家,
我們就能擁有多少個世界。」—法國作家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
 
當草間彌生、村上隆、奈良美智、李禹煥、宮島達男與杉本博司,這6位當代藝術大咖一字排開,每位都值得做成一檔超大型個展時,日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則選擇以史上第一次6位明星級當代藝術家的夢幻組合進行聯展。
 
這一檔《繁星:從日本向世界出發的六位當代藝術家》展覽(STARS: Six Contemporary Artists from Japan to the World),主要聚焦日本二戰後,立足日本當代藝術圈,同時亦活躍於國際舞台,甚至影響了當代藝術發展脈絡的頂尖藝術家們,並藉此爬梳自1950年代至今,精彩多元的日本當代藝術史。


Lee Ufan Installation view: STARS: Six Contemporary Artists from Japan to the World, Mori Art Museum, Tokyo, 2020(Photo Credit: Takayama Kozo)

在展覽空間的佈局上,每位藝術家皆展示從首次獲得國際認可到最新時期的作品,並有「音頻指南」提供藝術家的採訪與對其作品的全面評論,讓觀者能更深入瞭解6位藝術家在不同時期的變化。尤其是透過沉浸式大型裝置與影像作品,並搭配文件檔案,即便是藝術新手也不感覺艱澀。除此之外,現場亦精選50個自1950年代以來,在國外舉辦的日本當代藝術展覽,從裝置照片到當時撰寫的展覽評論,(甚至有些是尖銳的批評),從而揭示這6位藝術家從日本走向世界的過程。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因為她是波點女王草間彌生

想到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時,腦袋中第一個浮現的畫面是什麼?南瓜、波點,還是鏡面下不斷延伸的閃爍燈光?
 
1929年出生在富裕家庭的草間彌生,有著不斷外遇的父親以及善妒的母親,因此熱衷創作的她,在年僅20多歲時( 1957年)便選擇移居美國闖蕩。她最初先以網狀油畫嶄露頭角,後來在1990年代時,則以她獨特的用色,南瓜及鮮花等熟悉圖案的作品贏得了各界廣泛的讚譽。 但其實她作品中經常出現的重覆性,卻是來自長期存在的幻覺所產生的創作靈感。近年一直在世界各地舉辦大型展覽的她,不只作品在拍場價格屢創新高,2016年,亦被《時代》雜誌評選為「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


Yayoi Kusama Installation view: STARS: Six Contemporary Artists from Japan to the World, Mori Art Museum, Tokyo, 2020 (Photo Credit: Takayama Kozo)

這次展覽一次囊括她從1960年在紐約創作的早期作品,到1993年草間彌生作為日本代表在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上展出的《天堂啟示錄Revelation from Heaven》(B)和《粉紅船pink boat》(1992),以及裝置藝術《無限鏡室-信濃之燈Infinity Mirrored Room – Lights of Shinano》(2001),與最新的繪畫系列《我的永恆靈魂My Eternal Soul》(2009)等,都能讓人不只一睹她奇怪卻美麗的作品意象,也能深刻感受她一路走來,從異鄉背負著戰後社會對日本的埋怨,卻仍堅毅不拔的創作,到1960年代後期所經歷的種種爭議,最終她不只成為紐約藝術界的重要人物,亦躍上世界的舞台,時至如今她依舊是全球最知名的女藝術家。

 
Yayoi Kusama Pink Boat 1992 Stuffed sewn fabric, boat, pair-oar 90 x 350 x 180 cm Collection: Nagoya City Art Museum.(左) Yayoi Kusama SPLENDOR OF NUMEROUS LOVES 2019 Acrylic on canvas 100.3 x 100.3 cm Collection: T Party Ltd. 
 
擺脫西方潮流拿回日本藝術話語權!村上隆用最幼稚的方式站上世界舞台
 
從著名的笑臉花、卡漫風格到混雜米老鼠、哆拉A夢、音速小子形象的「DOB君」,他是潮流所指,也是全球時尚品牌最愛聯名合作的藝術家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
 
1962年出生於東京,村上隆以「超扁平」(Superflat)理論,讓當代藝術透過漫畫的視覺邏輯重生,亦使從江戶時代、日本泡沫經濟時期,到如今仍方興未艾的御宅族文化,也能現身全球各大指標性美術館內展出。自此他擺脫西方藝術的框架,走出自己的路,並在全球藝術圈建立了獨特的日本話語權。特別是他2003年首次與精品品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Speedy合作,以及專注街頭文化的路線,皆為他贏得了超越當代藝術領域的全球新觀眾。 

Takashi Murakami Cherry Blossoms Fujiyama JAPAN 2020 Acrylic on canvas 500 x 2,125 cm

此次展品從實物大小的雕塑《 Ko2小姐》(1997年)、《 Hiropon》(1997年)、《My Lonesome Cowboy 》(1998年),到兩幅長約20米的大型油畫,以及為了響應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而創建的惡魔雕塑和新的錄像作品等,皆可感受他不同時期的作品風貌以及國際地位。
 

Takashi Murakami Miss Ko2 (Project Ko2) 1997 Oil paint, acrylic, fiberglass, iron 181 x 61 x 102.5 cm

你知道日本當代最貴藝術家奈良美智也曾是「超扁平」的一份子嗎?  
 
每件出自奈良美智之手天真有邪的怪小孩,都像是他內在世界的自畫像,有孤獨、疏離,也具侵略性,重點是他們都是中性,沒有男女之分,或許也正因如此,才更讓人不自覺投射自我情感。

Yoshitomo Nara Miss Moonlight 2020 Acrylic on canvas 220 x 195 cm (Photo Credit: Kioku Keizo)

1959年出生的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其作品經常以兒童及動植物為主題,他經常將明顯的矛盾性格(純真與殘酷)融合,並激發觀眾的想像力,其作品類型涉及多種媒材,包括素描、繪畫及雕塑。

奈良美智自1980年代後期開始藝術家職業生涯,1988年離鄉負笈德國,當時他相當著迷於音樂,後來在2000年時返回日本,隔年便加入了村上隆所組織的前衛藝團「超扁平」,後來2000年代,他的作品開始在國際間聲名鵲起,儘管有些人將他的作品視為日本卡哇伊文化的體現,但事實上這些無能為力的小孩,其實是生活在社會邊緣的象徵,也是希望能擺脫權力結構、不受束縛的精神代表。去年蘇富比當代藝術晚拍中,奈良美智的大尺幅畫作《背後藏刀》更是以台幣7.6億元成交,讓他一躍成為日本當代最貴藝術家。

Yoshitomo Nara,Voyage of the Moon (Resting Moon) /Voyage of the Moon 2006 Mixed media 476 x 354 x 495 cm Cooperation provided by graf Collection: 21st Century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Kanazawa (Photo Credit: Nakamichi Atsushi / Nacása & Partners)

這次展覽梳理了奈良美智從1980年代初期到近年的二十多幅作品,其中有15幅甚至是第一次向大眾公開展示。從裝置藝術《月球航行》(Resting Moon)(2006年)、大型肖像,到他最新作品之一《月光小姐(2020)》(Miss Moon),與多樣化個人收藏物品,都值得花上一整個下午好好感受他獨特的作品風格及脈絡。
 
在製作與不製作,描繪與不描繪之間的「物派」教主李禹煥
 
李禹煥日本當代藝術運動「物派」(Mono-ha)的發起者,1936年出生於韓國,但自1956年起便一直是日本居民

「物派」簡單來說,是以東方哲學為根源,利用最簡單的材料如木頭、石頭、鐵板、紙張等物料,去呈現素材原有的樣貌,並透過天然和工業材料間的相遇,表現物體與空間互相協調的場域對話,進而呈現出簡單且具詩意的美學層次。即便物派初期曾引發過許多負面批評,然而這卻是唯一被寫入西方現當代藝術史的亞洲藝術流派。特別是隨著近年來物派在全球受到重新評估,人們對李禹煥50年來各種藝術實踐的興趣也在逐漸升溫當中。

本次展覽的特色展出了李禹煥最早期的作品之一《相對論》(Relatum,1969/2020年),此作品也體現了藝術家物派的觀點,另外還加上三維作品《相對論》(Relatum-Dissonance)(2004/2020年),以及兩件新的大型油畫作品《對話》(Dialogue 2019, 2020)。透過這一系列的展品,觀者也能洞察出李禹煥數十年作品中在製作與不製作、描繪與不描繪間,顯而易見的作品哲學。

 
Lee Ufan Dialogue 2020 Acrylic on canvas291 x 218 cm(左),Lee Ufan Relatum 1969/1982 Iron plate, glass, stone 180 x 220 x 40 cm
 
日本「後物派」代表藝術家宮島達男
 
宮島達男 (Tatsuo Miyajima),1957年出生於東京。他的作品經常以LED燈與閃爍著數字1~9的計數器做為創作媒材,並以「不斷變化」、「萬物連接」和「永遠持續」做為核心的創作理念。在這次展出的作品中,包括了《時光之海-東北項目(2020,東京)》(Sea of Time-TOHOKU),這是為了紀念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受害者所創作的作品,主要以他1988年第43屆威尼斯雙年展參展作品《時光之海》為基礎,所發展而成的新作。
 
Tatsuo Miyajima Sea of Time – TOHOKU Project (2020, Tokyo) 2020
Waterproof LED, electric wire, IC, water
Installation view: STARS: Six Contemporary Artists from Japan to the World, Mori Art Museum, Tokyo, 2020 (Photo Credit: Takayama Kozo)
Tatsuo Miyajima Clock for 300 Thousand Years 1987 Light-emitting diode, IC, electric wire, and others 32 x 21 x 4.5 cm(Photo Credit:Hirose Tadashi)

被譽為最後的現代主義者—杉本博司
 
杉本博司(Hiroshi Sugimoto))1948年出生於東京,1970年移居美國學習攝影,1974年定居紐約。他是目前日本當代,最活躍於國際舞台的攝影家。

他的攝影作品一向洋溢著深思熟慮的美學,2005年後在博物館及藝術市場亦確立了牢固的地位。隨後,他史詩般的宏偉世界觀和歷史感,也不再只限於攝影或當代藝術領域。近年來,他的創作亦跨足建築、日本傳統藝術和古典表演藝術。在這次展覽中,包含了他創作生涯兩端的作品,一是早期「 透視畫館」(Dioramas)系列首個作品「北極熊」(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於1977年收藏),另一個則是他今年剛完成,生涯中第一部電影作品《時間的花園》(The Garden of Time(2020)。觀者亦可透過展覽的爬梳,更深入瞭解杉本博司的世界觀。
 
Hiroshi Sugimoto Polar Bear 1976 Gelatin silver print 42.3 x 54.6 cm Obayashi Collection

Hiroshi Sugimoto Revolution 008, Caribbean Sea, Yucatan 1990 Gelatin silver print 238.8 x 119.4 cm

《STARS: Six  Contemporary Artists from Japan to the World》
展覽時間:即日起~2021年1月3日
地點:森美術館

編輯/Christine Chen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